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白河 > 正文内容

    白河:“四化同步”推进乡村振兴

    作者:王琛 刘礼莲 时间:2023-09-01 09:27 来源:白河县 字号: 打印

      近年来,白河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主线,以省委“三个年”和县委“四比四创”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深化效能落实、责任落实、作风落实,扎实推进“体制机制系统化、督查督帮常态化、驻村帮扶精准化、政策落实信息化”,以“四化同步”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格局。
      推行体制机制系统化,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深化乡村振兴战略“3+5”工作体系,坚持落实党政同责、县镇同责、部门同责、帮扶同责、督查同责“五个同责”,压紧压实联镇包村包户工作责任,由县级领导统筹协调、督促指导,经常深入镇村一线调研解决问题,推进工作落实, 确保责任不落空、力量不断档、工作不脱节。创新实施《深化“四比四创”、强化“三个落实”若干运行管理制度》,实施工作落实末位追究制度,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积极营造“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导向,对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到位、工作成效显著的,以适当方式予以表彰激励,对乡村振兴工作中履职不力、重点工作滞后的,建立常态化约谈机制,对负责工作连续两次排名位居市县末位或被市级以上通报批评的,报县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组依法依规追责问责,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进一步优化“3533”动态监测帮扶工作机制,规范开展监测户识别、纳入与精准帮扶,采取“村级初审、镇级会审、县级审定”三级审核制度,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等核心指标,实施产业、就业、兜底三类精准到户帮扶保清零,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和新增致贫。
      推行督查督帮常态化,锚定乡村振兴“方向标”。创新实施脱贫攻坚督查、督帮、督战“三督”工作机制,从县纪委监委、“两办”督查室、县委组织部、县巩固衔接办和相关业务部门抽调骨干,组建11个有县级领导当组长的相对固定的督查督帮督战工作组,围绕中省市县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等情况,扎实开展日常督帮、季度督帮、集中督帮、重点督帮,紧盯民生问题,汇集对策,抓整改,促落实,实现县级领导以上率下、行业部门协调推进、县直部门倾力帮扶、镇村组织认真落实、驻村工作队履职尽责、群众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将“问题清单”转化为群众“满意清单”,形成首尾衔接、环环相扣的督帮监测帮扶“闭环”,构建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纪委监委牵头统筹、“两办”督查室全力配合、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督查督帮工作格局。通过督查工作、督帮业务、督战作风,有力推动了中央和省、市、县巩固衔接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推行驻村帮扶精准化,涵养乡村振兴“活水源”。坚持优选、严管、激励相结合。坚持从“优”选人,配强帮扶队伍,下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实施细则》,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优秀干部到村任职,确保人员选派规范过硬。坚持从“严”管理,深化帮扶举措,强化业务培训,对全县122个村(社区)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和村党支部书记进行集中轮训,着力提升驻村帮扶工作能力,强化日常管理,严格落实每日签到、工作日志、月考勤“双签字”等制度,将驻村帮扶纳入问题自查整改,推动驻村帮扶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坚持从“新”部署,激发干事活力,创新实施“组团服务、星级管理”模式,切实提升第一书记帮扶质效,建立“抱团帮扶、共谋发展”的理念,组织第一书记开展交流观摩、比武打擂、带货比拼、风采展示等活动,使第一书记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实现“1+1>2”的效果。通过星级管理,突出绩效导向,体现差异分类,进一步完善了第一书记考评体系,持续激励担当作为。截至目前,全县选派驻村干部264名,其中第一书记89名、驻村工作队员175名,实现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74个脱贫村、2个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3个软弱涣散村、15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全覆盖。
      推行政策落实信息化,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白河县创建数字乡村智慧云平台,让信息化成为推进政策落实的“助推器”。依托山地资源禀赋,以抓特色产业作为突破口,围绕“一村一品”特色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农旅康养、生态养殖等“八大产业”,发展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创新“媒体+数字电视”模式,升级“数字乡村”智慧服务平台,充分运用人工智能、5G传输、线上直播等新技术,构建“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融媒传播体系,打造对外展示窗口、交流互动平台和多渠道宣传矩阵,开发利用网络直播、电商直播等新型功能,为白河电商经济发展提供了新路子,同时催生了更多数字时代新型人才。同时,与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积极开展“溧白精选·苏陕两地电商助农直播活动”,聚力扩大“电商+扶贫企业+农户”带贫益贫效果。借助“数字引擎”,助力农特产品“出村进城”、农民增收致富,激发广大农村居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近三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累计13.8亿元,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累计3.9亿元,均实现年均30%以上增长。培育电商经营主体280余家,现有市级电商示范企业2家、市级电子商务示范站点2个。建成淘宝白河馆、拼多多店铺、抖店等一批网销店铺,上架100余款本地农副产品,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木瓜系列产品、魔芋、粉条等农副产品1亿元,直接和间接带动3000余人增收致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