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平利 > 正文内容

    平利:用红色党旗引领易地搬迁后续发展

    作者:佚名 时间:2020-11-24 08:00 来源:平利县 字号: 打印

      随着搬迁群众“搬出去、住下来”,一些问题随之而来:部分搬迁户虽然住进“新房子”,但仍存在“旧思想”;有的搬迁户故土难离,加之“人地分离”,导致出现“两头跑”现象甚至“回流”思想;受文化素质水平限制,部分搬迁群众只能从事文化要求、技术含量、工资水平较低工作;在管理服务机制上,重安置、轻配套、弱服务的现象仍然存在,“多头管理”“多头服务”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都是做好搬迁“后半篇”文章需要啃下的“硬骨头”。
      如何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让搬迁群众安身安业又安心,这就需要发挥易地搬迁社区党组织的核心纽带作用,用红色党旗引领后续发展。
      打造“红色堡垒”,凝聚发展力量。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形成后,少则百余户,多则几百上千户,如何把来自不同迁出地的群众组织、发动和管理起来,必须依靠强大统一的思想引领。要强化工作力量,选优配好党组织书记、“两委”班子和社区工作者,科学建设党员队伍,挖掘培育后备力量,充分凝聚党组织战斗力。要建好阵地堡垒,为党组织职能运转提供必要场所和经费支持,为宣传教育、便民服务、矛盾调处、志愿互助等提供有效平台和强大保障。要建立包帮联建制度,借用脱贫攻坚“支部联盟”经验和模式,明确县镇领导包抓、机关单位包帮、党支部联建、工作队帮扶,推进易地搬迁社区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通过“外在推力”激活“内部引擎”,增强发展动能。
      搭建“信息桥梁”,促进多元就业。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之际,破解搬迁群众稳定增收难题是当务之急。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当好“施工单位”,搭建“信息桥梁”。设立搬迁社区“小课堂”,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搬迁群众就业意愿,合理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项目和规模,通过集中、巡讲、实训、以岗代训等方式精准培训。在精准摸排掌握搬迁社区劳动力状况基础上,积极开拓有组织转移就业渠道,与用人企业建立岗位信息互通渠道,同时面向搬迁群众常态化发布、精细化推送就业信息,实现人岗对接,促进新社区工厂、工农企业、服务业等多渠道务工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标。
      引入“源头活水”,实现资产增效。及时摸底调查,盘清搬迁户在原居住地资源资产,逐一登记造册,打包出售或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采取主体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把搬迁户土地、林地和固定资产充分合理利用起来,让有意愿的搬迁群众成为合作社股东和产业工人,使资源、资产、劳动力不闲置,实现搬离不丢弃、长期有收益目标。同时,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扶持力度,做好技术指导,完善考核监督和利益联结机制,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业附加值,突破瓶颈制约,提升带动效益,将搬迁群众牢牢嵌入集体经济发展和产业增收利益链条中。
      推行“五治融合”,完善管理服务。健全党建引领下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治理体系,努力提升公共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全面推行“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楼栋党员中心户”的网格化管理,通过党委—支部—党员—群众“四体”联动,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完善“原籍管理地和林,社区管理房和人”双向管理服务制度,充分保障搬迁党员、群众权益。大力实施“十小工程”,提升搬迁社区公共服务能力,优化搬迁社区物业服务,按相关规定和程序组建业主委员会,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搬迁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良好机制。
      劲吹“文明新风”,加快融入步伐。针对部分搬迁群众思想观念转变不足的问题,要加大扶贫扶志力度,深入开展党建引领新民风建设。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大力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家庭”“脱贫标兵”“致富能手”等评选表彰活动,设置“红黑榜”,揭短亮丑,营造争当先进浓厚氛围,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加强文化阵地和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让社区书屋、文艺演出、文娱活动等惠及更多搬迁群众,让文明新风浸润搬迁社区每一个角落,促进搬迁群众加快融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