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市委部门工作会议上传来喜讯,中共平利县委宣传部荣获2017年度全市理论工作先进单位、互联网信息工作先进单位、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此外,县委宣传部还荣获2017年安康市宣传脱贫攻坚贡献奖,县委宣传部申报的项目《“小小中国结,承载大课题”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平利实践》荣获2017年度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
聚焦理论武装,强化思想引领。举办“平利大讲堂”4期,落实领导干部任前政治理论考试制度,县委中心组集中学习12次,收集发表理论调研文章30余篇,召开党的十九大精神市委宣讲团宣讲报告会,3000余名党员干部学生代表聆听报告,推动十九大精神家喻户晓、入脑入心。创新开办“干部讲堂”“百姓讲堂”“道德讲堂”,实现党员干部群众理论教育全覆盖。坚持把送理论下基层、送文化下乡和脱贫攻坚政策宣讲相结合,组建新农民宣传队、新市民宣传队、新青年宣传队、新工人宣传队、子弟兵宣传队、红领巾宣传队,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厂房车间累计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脱贫攻坚政策300余场次,受众5万人。
聚焦宣传提升,强化导向引领。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扶贫等中央主流媒体刊播稿件,累计在中省市主流媒体刊发稿件2200条,头版头条18条,宣传报道、声势、数量,覆盖面、影响力不断攀升。开展“主流媒体平利行”“省市媒体看平利”“媒体观茶团”采访活动,邀请网易、凤凰等主流网络媒体开展“逛平利、采新茶、我是家乡代言人”和“西洋镜里看平利”网络直播活动,成功举办陕西日报通联表彰大会。实施“微平利”政务宣传品牌战略,开办手机电视台,建立新媒体联合会,扩充网评、网宣、网络文明志愿者三支队伍,指导全县11镇、60余个部门开通自媒体宣传平台,抢占自媒体领域舆论制高点。
聚焦民风建设,强化价值引领。扎实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147个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规范建立乡贤工作室,引导群众移风易俗,累计开展道德评议180余场次,评选正面典型660个,帮教转化后进典型48个,举办集体升学礼28场次,取消无事酒110场次。广泛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正家风”活动,搜集整理优秀家风家训9600余条。融合“十星级文明户、党员示范户、脱贫光荣户、家风家训”等内容,设计悬挂“中国结”新民风标识牌,覆盖48个示范村,8000余户。召开创文动员大会,启动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培育选树推荐先进典型,陆彩凤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推荐中国好人1人,陕西好人8人,市级文明家庭3户,市级最美家庭10户,上报好人线索23000余条,成功举办“陕西好人榜”发布仪式,营造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全省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座谈会在平利县召开,平利荣获“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城关镇龙头村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村,老县镇马安山村被命名为省级文明村,城关镇三里垭村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实现镇村全覆盖。
聚焦文化繁荣,强化文化引领。加强对专职文艺骨干、文艺宣讲队伍、艺术教师、民间文艺传承人、文化热心人士培训,引导文艺工作者围绕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女娲文化、先进典型等加强创作,特别是在全县开展百名通讯员、百名退休文艺骨干深入贫困村,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双百三同”活动,精准覆盖全县79个贫困村,挖掘先进典型、讲述脱贫故事、推广经验做法,创作了一批脱贫攻坚主题文艺作品。编排脱贫攻坚一场戏,巡回贫困村开展专场文艺演出,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增进群众感情,提升政策知晓率和帮扶满意度。文化市场保持健康向上的良性发展态势,培育规上文化产业单位2家,省级文化先进县创建通过初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