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部门动态 > 正文内容

    我市着力破解民营经济活力不强难题

    作者:方明宝 时间:2018-01-04 09:13 来源: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字号: 打印

      近年来,安康市紧紧围绕“稳中求进、提质增效”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破解活力不强难题取得显著成效。预计2017年,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7%以上,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连续四年位居全省首位。
      切实加强政策引导。先后出台《关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追赶超越发展的意见》和《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相继印发《落实工业稳增长促投资十七条措施实施意见》和《破解民营经济活力不强工作方案》,设立50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组建循环经济科技投资基金,设立民营经济发展资金,出台系列政策助推中小企业发展。
      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按照“五个一批”的发展思路,放宽领域、推进创业、扩大招商、加强配套、强化服务,引导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进城务工人员、外出返乡人员自主创业,培育发展新动能。组织实施中小企业成长梯队培育计划,助推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开展六大专项服务活动,93户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三星企业”,51户企业培育为规上工业企业(止11月底),改造提升老企业。
      不断强化协调服务。建立包联制度,2017年全面启动“双百”工程,实行工信系统百名干部帮扶百户企业,一对一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拓宽融资渠道,促使3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33家企业在“新四板”挂牌,帮助企业融资20余亿元。加快转型升级,今年新认定为省级转型升级示范企业14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0家。减轻企业负担,开展政策培训、负担调查、收费检查,全面落实企业减负政策,据自查资料显示,为企业减负9863万元。
      全力推进创新发展。完善创新体系,安康首家企业“院士工作站”在普瑞达公司揭牌成立,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户、“专精特新”企业33户、质量控制实验室1户、质量标杆企业1户。强化园区承载,全市19个县域工业集中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亿元,新建标准化厂房33万平方米,新增投资千万元入园企业60户。促进开放发展,组织企业赴常州、北京等地开展招商推介活动10场次,帮助富硒食品、包装饮用水等重点产业开拓国内市场。
      积极营造发展氛围。成立市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企业减负联席会议制度。在网站设立宣传专栏,印制政策汇编,及时宣传政策措施、发展动态和先进典型。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严查“四乱”问题,依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强化考核奖惩,完善统计监测和鼓励激励机制,健全考核机制,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单项奖。
      据相关资料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9284户,同比增长17.08%;其中,新增企业4118户,同比14.3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036.42亿元,同比增长22.0%;完成增加值317.35亿元,增长15.5%。全市民间资本完成投资380.32亿元,占全部投资的48.4%,同比增长29%,高出全部投资增速4.8个百分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叶苗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