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型名贵经济鱼类匙吻鲟“落户”石泉到以“关注民生、构建和谐”为主要内容的《让财政阳光普照百姓》的专题报道在新华网、《陕西日报》、《安康日报》重要版面隆重推出再到华电安康(池河)火电厂项目通过省级初评……一串串喜讯佳音通过报刊、网站媒体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传递。至此,石泉县在2006年刊发各类稿件2715篇(件)次,取得斐然成绩的基础上,2007年新闻宣传及政务信息工作再开新局。截至目前,已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各类宣传信息稿件1000余件次。
领导重视,部门支持,宣传及信息工作人员有阵地有舞台有作用有作为有地位。该县为了实现新闻宣传及政务信息工作年初确定的稳增市级、强攻省级、突破中央级“三个目标”,以及在抓骨干带队伍、抓重头提质量、抓典型显效应、抓服务促发展“四个重点”环节予以突破的目的,以及正常发挥了解情况的“耳目”,扩控发声的“喉舌”,科学决策的“参谋”,解决问题的“助手”,加强联系的“桥梁”,交流情况的“平台”,展示工作的“窗口”等“七大作用”。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研亲自过问,在办公设施配套建设、激励制度建设和专项经费保障等方面予以了高度重视,坚持投入优先、高起点建设的原则,为县委宣传部、政府信息网站、县电视台、各电化教育中心(站)高质量地配备了一批摄影(像)机、录音笔、电脑等设备,调整、优化了写(制)作室,较好地改善了新闻信息采写工作的条件和环境。自县政府信息网站2003年8月28日正式开通以来,县党建、廉政、宣传、统战、政法、教育、冬泳协会等20余家网站相继建立,以及与安康日报社联合开办了《县区传真》,印发了《石泉县新闻线索集锦》、《亮点工作》等,为各专兼职宣传干部、信息(通讯)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展示平台。一批优秀年青干部得到锻炼并由此脱颖而出,该县自2005年被确定为省政府办公厅信息直报点以来,已连续两年获得“全省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省、市、县授予“优秀宣传干部、通讯(信息)员”荣誉称号的达40多人次。县级领导与全体新闻宣传干部、信息工作者共度记者节,在节假日看望慰问坚守在工作岗位的记者们,全县每年拿出1.9万元对500多名辛劳有功的写作人员兑现了新闻报道奖、信息写作奖,更是极大地增添了他们的工作动力、成就感和荣誉感。
抓人才队伍建设,抓基层组织网络建设,抓焦点、热点和突发事件报道,抓通联、协调与商请,抓专栏专版策划,宣传信息工作服务效果明显,社会关注度得到提升,影响面得到扩大。该县人大、纪检、计生及各乡镇建立了通讯组及信息员队伍,县委、县政府坚持每年春季举办一次全县通讯员培训班,邀请新华社、陕西日报社、安康日报社、市政府信息网站等中、省、市媒体编辑记者前来为学员进行授课。基层单位通讯员通过上挂通讯组、信息中心、电视台进行定师跟班学习,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写作水平,同时,很好地服务了县域经济发展、和谐社会构建这一大局。在实际工作中,如上报的“喜河水电站配套移民资金迟迟不能到位”省直报信息引起了省上领导的高度重视,经批示、督办,很快就到位了3000万元资金有效地化解了移民工作中的难题。如为发展蚕桑、渔业,求购大量桑苗的信息和招商承租、开发石泉、喜河水库的信息及时上网后,受到浙江、河南等地客商的高度关注,极大地解决了当地的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如大张旗鼓地宣传世界宣明会、省市慈善协会及红十字会、民营企业家王西林、彭方丽等单位(组织)和个人的善行义举,来自四面八方的他们常常乐意地把援助的双手伸向石泉,使一批学校、卫生院、五保户集中安置点、便民桥等基础设施工程得到了修建和恢复。如网民反映的城市环卫问题、部分窗口单位服务问题、后柳中小学集体发热事件等都予以了及时有效地解决。如通过精心策划精心选题,对新农村建设、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构筑新型全员医疗保障体系等工作进行了连续地重点的宣传报道和信息报送,加强协调与新闻媒体的联系沟通,邀请新华社和省市媒体记者来石采访,所采访稿件先后在《新华网》、经济日报等多家省市媒体发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日前,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在石泉县鬼谷岭进行了为期一天的采点拍摄,石泉县与新华网签订“友情链接媒体”的中、长期友好合作的协议正积极协商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