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部门动态 > 正文内容

    市防汛抗旱办五大措施加大防汛信息系统管理维护力度

    作者:李伟 时间:2007-04-13 15:29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2002年宁陕“6.9”洪灾后,省防总投资近千万元分三期陆续在我市实施了陕南防汛雨量监测速报系统,共建立了73处卫星雨量自动监测站、10处工作站、2处中心站,系统在“03.8”和“05.10”洪灾中为我市各级防汛指挥部门提供了较为准确雨情信息。以此为契机,市水利防汛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实施了汉江干流安康段洪水监测速报系统,建立了2处水位视频监测点和2处卫星水位自动监测点,并和安康、石泉进行了信息联网,实现了水雨情资源共享;同时通过把9县1区1流域(月河)的预案图形化、电子化后形成县城区电子防洪预案系统。“05.10”洪灾后,防汛非工程措施进一步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市防汛抗旱办抢抓机遇,积极组织实施了防汛防空无线报警系统、防汛视频异地会商系统、防汛自动化办公系统,先后完成安康城区31处报警点、2处控制中心的安装;完成市防汛抗旱办与安康水文局、气象局、安康电厂及汉滨区防汛办等防汛单位2M光纤信息联网,实现了视频会商、资源共享。
    以上防汛非工程措施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市防汛信息网络系统、防汛雨量监测速报、江河洪水跟踪监测等防汛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我市各级防汛部门快速反应能力和科学决策手段,同时形成了巨大的良性资产,成为我市防汛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但“建设容易,管理难”,如果管理不善,不仅不利于工程的良性运行,更不利于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汛期在即,时不我待,为了克服系统繁杂、设备众多而带来的管理难问题,市防汛抗旱办从加强全市防汛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确保水情、雨情自动化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与信息畅通,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出发,认真研究,积极应对,采取五大措施加强统维护管理。一是明确系统管理职责。市防汛抗旱办首先专门安排信息科全权负责全市防汛信息系统的技术指导和有关技术培训工作,并根据属地管理原则,明确规定各县区防汛指挥部负责涉及本辖区的防汛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二是健全系统管理制度。2006年年底陕南防汛雨量监测速报系统分期分批全部建设完毕,市防汛抗旱办积极征求省防汛部门和县区防汛部门意见,率先在全省出台了《安康市水雨情监测速报系统维护管理办法》,对系统的管护、维修、管理及经费等一一进行了落实。同时针对防汛防空报警系统报警点分布广,无人值守的现状,与人防部门积极协商,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安康城区防汛防空无线报警系统维护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各自职责,确保防汛防空信息发布两不误。三是签订系统维护合同。防汛雨量监测速报系统是一、二期涉及5个县区的设备质保期于2006年到期,为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增强各级防汛部门应对洪灾的能力,市防汛抗旱办经过认真研究后,以市水利局的名义于4月上旬与系统研发单位签订了维护合同,落实了防汛经费,为系统巡检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四是抓好系统调试工作。从3月中旬开始,市防汛抗旱办组织专业人员对市防汛抗旱办机房内涉及的防汛信息网络系统、防汛雨量监测速报、江河洪水跟踪监测等防汛信息化系统进行了认真调试,并对有关软件进行了修改完善,确保防汛指挥系统畅通无阻。同时市防汛抗旱办下发《关于认真做好防汛通信保障工作的通知》(安汛办字6号),对现有的计算机网络、洪水监测、雨水情测报、防汛预警及无线电台、卫星电话等防汛通信系统的汛前检查、维护等作了详细要求,截至4月上旬维护公司已完成旬阳、石泉、宁陕等县的防汛雨量监测速报、江河洪水跟踪监测系统的检修维护工作。五是加强系统培训工作。市防汛抗旱办根据各县区防汛办人员变动情况,抓住汛前有利时机,积极与系统研发公司协商,经过对培训用的教材及系统软件进行审定后,于3月下旬在西安成功举行了以操作和维护为主要内容的雨水情监测速报系统培训,本着“小故障自己解决,大问题远程维护”的原则出发,以保证水雨情信息传递的实时性,确保系统稳定有效运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ak_sjx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