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石泉 > 正文内容

    处处摆战场 村村大竞赛 —石泉县中池镇发展见闻

    作者:张会军 易守云 时间:2020-05-18 08:18 来源:石泉县 字号: 打印

      春夏时节,中池花海,让人陶醉。走村入户,所见所闻,又让人无比振奋。安置点旁,社区工厂,一号厂房加足马力赶订单,三号厂区加紧施工赶工期;城镇社区百亩蜂糖李园管护抽芽,茨坪村600亩黄精药材也已种下,东沙河村百亩稻虾共育第一批产品上市。所到之处,处处建设摆战场,村村发展大竞赛,一场场攻坚战役在冲锋,一曲曲战地新歌在奏响。



      社区工厂让搬迁群众家门口就业

      一大早,家住中池集镇安置点45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柯玉霞下楼步行3分钟,就来到社区工厂毛绒玩具生产车间工作。“我以前一直在外面打工,现在回到家门口上班,不但挣了钱,还照顾了学生娃和老人。” 柯玉霞高兴地说。



      这个安置点有搬迁户188户589人,一开始就按照“搬前谋业、搬中兴业、搬后稳业”的思路,加大产业配套和就业帮扶力度,使群众搬迁无顾虑、上班有地方、收入有保障、生活大改善。目前,在社区工厂毛绒玩具企业上班的有46人,计件工资按月发放,最高的拿到3000多元;41户把土地流转给苗木花卉、林果建园经营企业,不仅有土地流转收入,还能在企业务工,女工每天70元、男工100元,只要勤劳干,每天有钱赚;6户通过创业扶持开起了烤鱼店、水果摊、手套厂等;还有95户劳动力通过技能培训有组织劳务输出,基本实现了安居又乐业。同时,中池镇精心谋划、精细实施移民搬迁安置点服务管理工作,成立了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物业管理中心、综治警务中心,精心服务广大搬迁群众,让他们住的安心,乐享幸福生活。

      城镇社区誓打造优质蜂糖李基地

      中池集镇一河二岸有两座山,分别是莲花山和老坟山。莲花山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经营主体正按3A级景区打造水色田园综合体,老坟山当然不甘落后,通过反复考查论证,拟分两期建成350亩优质蜂糖李果园,主动融入综合体,打造“中池花海魅力田园农旅融合”花果体验园区。



      去冬今春,中池镇城镇社区集体经济合作社借助壮大集体经济政策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按照春季有花、夏季有果思路,在老坟山流转土地101.44亩栽植蜂糖李,统一实施整地、栽植、管护和经营,按照高标准、高规格实行“大坑大苗”,预计两年后挂果投产,五年进入丰产,达到国土增绿、农民增收效果。
      中池镇城镇社区还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引进能人杨兴刚、陈向阳等,发展苗木花卉产业,目前已形成300余亩的规模,品种有蜂糖李、罗汉松、黄杨、金弹子、雪松、红叶石楠等,特别是引进培育的蜂糖李,二年生“试花”树、三年生挂果树达70多亩,育苗30多亩。城镇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陈尚典说:“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全县苗木花卉第一村及优质蜂糖李基地。”

      东沙河村虾稻共育壮大集体经济

      脱贫看收入,收入靠产业,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根本之策,是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及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支撑。中池镇东沙河村深悟这个道理,千方百计优环境、找资金、引能人,在了解到村上退役年轻党员刘声波受疫情影响未能外出时,三次上门谈打算、议方案,用真情诚意和良好的项目前景把这位年轻人留了下来。商定走健康生态立体循环农业之路,山下建100亩稻虾共育基地,山上建100亩桑园、果园,山头搞千头养猪场。



      东沙河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罗声壮感叹到:“年轻人的执行力确实强,2月20日定下了建设方案,第二天就开工,26天虾塘及堰渠搞好,3月虾苗投放到位,4月栽植秧苗及果树,5月第一批成品虾已陆续上市。刘声波内心受到党性感召,加之工作需要还进入了村支委。” 
      罗书记的话语有一丝丝自豪。是呀,乡村振兴首先是人的振兴,没有人才回流的乡村,谈何驾驭现代农业新技术和新管理呢?无疑,东沙河村、中池镇乃至石泉县是有忧患意识和大局观念的,扎扎实实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蓄人才之水养发展之鱼,以人才振兴引领五大振兴。
      据悉,今年中池镇克服疫情影响,化危为机抢抓机遇做强产业,先后精细管理密植桑园7000亩、发展中药材1000余亩、蜂糖李600亩、订单黑花生七彩花生500亩、订单辣椒300亩、虾稻共育200亩、金丝皇菊100亩,建成各类园区21个。

      90后小伙茨坪村开始第三次创业

      初见周文,背着一大背篓黄精种子,和30多个大叔大妈、爷爷奶奶级别的工人上山种药材。



      27岁的周文从长安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后做过国企白领,后决然辞职投入到脱贫攻坚一线,到全县最偏远乡镇工作,并在深度贫困村做起了支部书记,几年下来,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大变化。村里脱贫了,周文离开了,2019年在石泉县城办起了教育培训机构,想着用过来人的学习经验,辅导服务更多学弟学妹。今年春天,疫情影响迟迟不能开课时,他没有焦虑地等待,而是回到老家,在大山里修产业路,种起了中药材。
      边走边聊,周文说他从小就有一种梦想,就想把爷爷、外公及父辈们开垦的土地种出“花样”来,随着村里人更多外出打工土地撂荒时,这一想法越来越迫切。今年疫情期间,所有教育培训机构停业,成就了周文的第三次创业。从3月3日至今,说干就干的他已种下600多亩黄精,栽植100多亩淫羊藿,投入达100多万元。周文介绍,从开挖产业路到垦地种黄精,每天都有30多位村民上山劳动,为了不误工时,两顿饭都是做好送到山上和请来干活的大叔大妈一起吃。大叔大妈们都说,在农村很难找到干农活的90后了。
      满头大汗到了山顶,700多亩药材基地尽收眼底。
      问周文:“你这么年轻,为什么这么拼?”
      周文答:“树挪死人挪活,敢想敢干才是年轻人。年轻的时候不去干,老了就什么都干不了了!”
      看着最早种下去的黄精已长出嫩嫩的苗,周文开心地笑了,他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邹亚康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