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学期以来,安康市“营养改善计划”坚持以学校食堂供餐为核心,以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为关键,实施科学管理,确保营养改善计划安全运行。目前,全市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共1078所,受益学生23万人,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全覆盖;各县区食堂建设加快推进,学校食堂供餐面逐步提高,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一是及早安排部署。在1月中旬即上学期学校放寒假前,就制定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14春季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通知》,从组织领导、舆论宣传、食堂建设、供餐内容、从业人员、食品和资金安全、信息报送等方面对“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二是及时督促检查。3月中旬,安康市教育局组织5个检查组,分别由局领导带队、相关科室负责,分赴十县区对春季校园安全和营养改善计划等工作进行了综合检查,确保“营养改善计划”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三是合理确定供餐模式。各县区和学校以安全为前提,学校食堂供餐的必须符合准入要求,不具备学校食堂供餐条件的学校,按蛋、奶、水果等营养餐模式过渡运行,保证学生按时、按标准、安全享受到营养食品。四是确保食品安全。制定印发了《安康市教育系统2014年食品安全工作要点》,内容涵盖改善食堂硬件、严格制度建设、食品安全宣传、食品卫生整治、完善预警机制、提高监督水平、强化监督问责等各个方面,进一步规范了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机制。五是建立双月报制度。每单月10日前采集各县区上两个月“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学校、学生人数、资金使用等55条数据信息,由市教育局营养餐管理科审核、汇总后,通过“营养改善计划”电子系统逐级上报至国家学生营养办,及时、有效对全市“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控。六是开展营养状况监测。建立了由卫生、疾控、教育等部门组成的学生营养状况监测指导组,指导学校科学制定营养餐食谱,规范开展学生营养状况水平检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