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名镇是传承文化特色、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城镇建设的重要载体。2013年,我市抢抓全省启动文化旅游名镇(街区)规划建设工作的历史性机遇,广泛动员,精心部署,通过科学规划,集中投入,强力推进,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深层次开发特色资源,大力度推进保护修缮,走出了一条文物保护、旅游发展和城镇建设有机结合的新路子,使全市4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街区)规划建设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城镇面貌较大改观,初步展现出勃勃新姿。
我市石泉县城关街区、白河县城关街区、旬阳县蜀河镇、汉阴县双河口镇是省政府明确的31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街区)之一。面对发展机遇,为全面推进文化旅游名镇(街区)规划建设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长徐启方主持召开常务会议,及时研究部署此项工作,副市长邹顺生多次深入到四个镇(街区)进行调研,及时研究解决文化旅游名镇(街区)规划建设中的重大问题。2013年9月3日市政府召开全市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街区)规划建设推进会,全面安排部署推进实施工作,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加快我市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街区)规划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组建了由市规划局牵头的专门工作机构,明确了“市为指导、以县为主、三级联动”的责任体制,出台了“一个部门牵总、一镇一套方案、一个市级部门包抓一个镇、一月一巡查、一季一讲评”的“五个一”推进措施,配套了“县上主导、小组牵头、住建主抓、镇办协助、项目承载、部门联动”的六项工作保障机制,从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谋划了全市文化旅游名镇(街区)规划建设工作,充分调动了全市上下创建文化旅游名镇(街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市规划局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加强了四个镇建设规划的指导和审查工作,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镇区检查落实。市发改、财政、住建、文化、旅游、国土等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优先扶持,形成了各方参与、倾力支持文化旅游名镇(街区)规划建设的强大合力;四县(镇)认真落实主体责任,按照“规划引领、保护修复、完善功能、开发利用、产业支撑、打造特色”的总体要求,加快完善规划,突出项目建设,挖掘资源特色,掀起了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名镇(街区)规划建设工作的热潮,全市文化旅游名镇(街区)规划建设呈现出你追我赶的蓬勃态势。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我市文化旅游名镇(街区)规划建设工作取得可喜成绩:旬阳县蜀河镇全省综合排名第四位;全面完成了四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建设规划,为科学引领城镇建设绘就了蓝图;突出完善了镇区旅游标识、停车场、道路、供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和游客接待、公厕、文化景点等公共服务设施,全年开工项目50个,竣工38个,累计完成投资1.32亿元,较2012年增长120%。改造给水管网18.6公里、排污排水管网2.6公里,新建文化广场4处、停车场3处、改建旅游接待中心3处,旅游标识建设实现镇区全覆盖;加快启动了保护修缮及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工作,黄州馆、江西会馆、长春寺、魁星楼、双溪寺、双河老街等一大批有着深刻历史记忆的传统建筑和古民居完成保护性修复工作。通过日益增强的城镇文化旅游产业的带动,城镇面貌有效改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促进了城镇经济快速发展。2013年全市四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街区)新拓展建成区面积10.6公顷,旅游接待45.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亿元,较2012年增长34%。
2014年是文化旅游名镇(街区)打牢基础、探索经验、推进建设的关键年。为圆满完成省上下达的2014年文化旅游名镇(街区)规划建设目标任务,我市未雨绸缪,及早部署,1月24日,市政府在石泉县召开文化旅游名镇(街区)规划建设现场会,副市长邹顺生对突出抓好2014年安康文化旅游名镇(街区)规划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细化任务,建好项目,强化管理,加强督查,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风貌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抓好文化旅游名镇(街区)规划建设工作,确保2014年全市文化旅游名镇(街区)规划建设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全市文化旅游名镇(街区)涉及县分管副县长、规划局长、住建局长、镇党委书记、市旅游、规划、住建、文广局等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为进一步落实年度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2014年全市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建设工作安排意见》,明确2014年要围绕73个计划项目,力争完成投资5.2亿元,实现旅游收入8亿元。工作推进要突出“四个坚持”:一是坚持规划引领。要将规划落实到具体项目,把城镇建设融合到文化旅游发展中,以规划引领文化旅游名镇(街区)空间布局和公共服务设施功能的配套完善;二是坚持突出保护。要精细、精心、精确做好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的保护修复,坚持古香古色、古风古韵古规制,保持老街道、老尺寸、老体量,体现古朴风貌;三是坚持项目主线。要做强、做优、做特基础设施、保护修缮等五大类73个建设项目,带动高品位、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塑造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品牌;四是坚持一镇一策。要从各镇实际出发,坚持“一镇一方案、一镇一办法”,因地制宜、统筹推进文化旅游名镇(街区)规划建设。要狠抓“四项关键”:一是加强领导,夯实责任。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行、建管并举”的基本原则,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建设责任,强力推动落实;二是加大融资,多元投入。要用足用活土地指标和专项资金,全方位策划包装、捆绑项目资金,积极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提升资金保障水平;三是加强督查,严格考核。要定期组织讲评会、督查通报会,严格执行“月巡查、季讲评、年评比”制度,年末对在全省综合考核排名靠前的镇给予奖励,排名末位的镇予以问责;四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文化旅游名镇(街区)规划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成功做法、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营造全社会广泛关注、参与、支持文化旅游名镇(街区)规划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
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目前,我市文化旅游名镇(街区)规划建设工作已经全面铺开,项目建设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