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平利 > 正文内容

    经济生态双赢路--平利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综述

    作者:向晓东 梁艳 时间:2006-01-19 10:23 来源:平利县人民政府网 字号: 打印

    “十五”期间,平利县牢固树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强力推进陕西生态经济强县建设,加快了生态资源化、资源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进程,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县域经济社会步入良性循环发展的快车道。全县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分别高达64%和75%,比2001年提高两个百分点。预计2005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亿元,完成财政收入4000万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128%、121.6%和10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40元,比2001年增加474元。

    山清水秀家园美

      从安康沿安平二级公路驱车南下20公里,穿过二郎沟隧道进入平利境内,映入眼帘的是一道“蓝天碧水马头土墙,秀山绿树映山庄”的亮丽风景。在东接湖北竹溪、西连安康汉滨,辖长安、城关、大贵、老县四镇28个行政村的百里生态经济长廊建设中,按照“山顶绿化戴帽子、山间林果缠带子、川道产业钱袋子”的总体规划,全面开展退耕还林、徽派民居、产业建设、基层组织“六大工程”建设。长廊沿线植竹40万株,栽植行道树2.6万株,完成徽派民 居改造320户,龙头、普济寺生态经济综合示范区及张店等民俗新村基本建成,绿化美化进入千家万户,农家院落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取得了生态改善、生产发展、民居靓化和基层组织建设加强的综合效果。

      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该县充分利用国家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和工程造林的政策机遇,坚持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效并重”,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在全县形成了爱山爱林、治山造林、兴林致富的热潮。全县生态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亿余元,完成退耕还林50万亩,天保公益林建设4.1万亩,实行天然林保护191万亩,4.6万农户完成荒山造林21万亩,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258.3万亩。县城南北两山,是县委书记、县长的千亩绿化示范点;城关镇利用“牛王国漆”的金字招牌在徐家坝村集中连片栽植万亩漆林;洛河镇黄洋河畔退耕植竹7万余亩,竹林此起彼伏,连绵不断。

    生态农业结硕果

      家住城关镇龙头村二组的吴济礼,原本靠一个小型粮食加工厂维持生活,家境并不宽余。2003年,他多方筹措资金5万余元发展绞股蓝85亩,又投资10余万元办起了小型绞股蓝加工厂。为保证绞股蓝的有机种植标准,2004年,老吴又投资2万余元,办起了养猪场,一次性建成沼气池两口,形成了立体化农业生产模式,每年纯利润达20余万元。

      在农业主导产业建设中,该县举全县之力奋力实施茶饮产业率先突破,坚持抓点示范,实施强村大户战略,不断加大资金扶持和技术服务力度。12个乡镇中,建成八仙、广佛、长安等6个茶叶生产基地乡镇,兴隆、西河、老县等6个蚕桑生产基地乡镇,城关、八仙2个畜牧生产强镇,建成正阳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乡,女娲山万亩木爪生产基地乡。全县利用好田好地兴建无性系良种高效茶园3.7万亩,茶园总面积达到10万亩,年产茶1200吨,实现产值1亿元;绞股蓝先后通过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认证、标准化种植示范区验收和有机绞股蓝认证,2005年种植面积1万余亩,完成标准化种植5000亩,产销绞股蓝茶280吨,实现产值1680万元;兴建良种密植桑园2万余亩,桑园总面积达到7.8万亩,年养蚕稳定在4.5万张以上,产茧1300余吨,实现产值2000余万元;建成畜牧产业示范村47个,示范大户741户。全县初步形成了“产业——养猪——沼气”的立体农业种养模式。2005年10月,该县被国家标准委评选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先进单位”。农业总产值由2001年的4.4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7亿元

    环保工业大跨越

      隆冬季节,平利县老县镇工业园区,光大硅铁、康华建材等重点企业,满载矿料和产品的大卡车来回穿梭,工人昼夜轮换作业,呈现出产销两旺的火热景象。

      这是该县近年来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国企改革力度,打造工业强县带来的新变化。五年来,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突破2个亿,随着公路改造、退耕还林和农村群体项目的全面实施,全县基础设施环境不断改善。 通过政策招商、项目利商、服务留商,利用西洽会、茶博会、龙舟节等商贸活动进行招商引资,共吸引韩国、上海、西安等地200余名客商在县内投资兴业,引进资金16亿元。以民营化为取向,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县水泥厂、古仙湖电站、电机厂等40家国有企业全面完成改制重组,盘活闲置资产1亿多元,90%以上的企业扭亏为赢。矿产、缫丝、茶业、制药、水泥建材等一批重点工业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9户。形成了以城关镇为龙头的绿色饮品和绿色医药,以县内四大流域为主体的水电工业,以老县镇为重点的水泥建材,以洛河镇为中心的矿产加工四大工业园区。环保工业总产值由2001年的0.43亿元增加至2005年的5.2亿元。

    生态旅游添活力

      2005年仲夏,热情善良的平利人首次接待了一支来自遥远国度意大利的旅行团,10余辆旅行车在经尼泊尔去蒙古的旅途中得知平利独特的风情后,特意将此地作为旅行中的目的地之一。50余名意大利游客从关垭古长城到长安高峰农业观光示范园,从琵琶岛休闲垂钓到黄洋河漂流,秀美的陕南山水风光和独特的风俗文化无不赢得外国游客的声声赞美。

    这是该县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女娲文化积淀,着力打造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休闲家园带来的新变化。山清水秀的平利,在生态旅游开发中坚持以女娲文化开发为突破,以政府为主体进行规划设计,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以业主为主体通过市场化运作加快景点开发,以农民为主体发展农家乐园和农业生态观光园。景区建设累计投资达1亿元,女娲山、琵琶岛、八仙南天涯大草原等景区相继对外开放,由安康长兴公司投资开发的千家坪森林公园已于2005年10月通过国家级森林公园评审组专家初察。构建出南北“两线六点”生态旅游框架,成形了秦巴自然风光旅游板块中独具特色的名牌产品,正在成为游人青睐的地方。2005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0余万元,被列为全市三个重点旅游区域、四个重点县之一,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ak_sjx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