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是富饶的。它资源丰富,物华天宝,境内两座汉江大坝及水电站在全国少见,蚕桑产业被誉称为西北第一县,是全国劳动力就业先进县,也曾是全省的工业大县,旅游产业的发展更使其美名远扬。
石泉,也是贫穷的。摸底统计,石泉还有绝对贫困人口6.8万人,占全县人口三分之一还多。2010年,石泉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94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7%,农民人均纯收入4026元,同样远底于全国平均水平。“穷”字刺眼,却是石泉无法回避的现实。
“把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举全县之力打好新一轮脱贫攻坚战。”这是石泉县去年换届后新一届领导班子发出的第一号动员令。“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困问题,要把贫困面较大、贫困发生率较高的南北两山作为新一轮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尽快改变贫困山区面貌,大幅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石泉,向贫困宣战。
脱贫攻坚是石泉第一号民生工程
作为贫困人口比重较大的国贫县,石泉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就是——脱贫。这是石泉的共识。
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石泉县坚持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措施,按照 “政府主导、群众主体、整合资源、社会参与”的开发式扶贫思路,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中心,以整合涉农资源为抓手,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以扶贫移民搬迁为切入,大力实施整村推进、移民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和科技扶贫。“十一五”以来,累计投入2.8亿元,建设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扶贫重点村72个,整村移民示范村4个。投放小额到户扶贫贴息贷款6500万元,扶持8100余户农户发展主导产业;投放企业扶贫贴息贷款6000万元,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家;试点成立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12个,已向748户贫困户投放产业借款636万元。整合“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实施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7万人次。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贫困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收入稳步提高。特别是2007年和2010年启动实施的特困村脱贫攻坚工程,集中解决了16个特困村4800特困人口的贫困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石泉,虽然历经艰苦努力,但贫穷仍然是石泉县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沉重的话题。受自然条件、发展水平及人口素质等诸多因素影响,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按照全省新的贫困标准(2500元),全县还有贫困人口1.84万户,6.8万人。其中,因自然条件恶劣、脱贫难,需要实施移民搬迁解决不适宜人类生存居住条件的还有1.44万户 5.72万人;因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难,需要通过连片开发综合扶持的有1.38万户4.31万人;因自然灾害频发、返贫率高,需要实行集中救助和供养解决贫困的有0.72万户2.29万人;因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致富难,需要通过教育途径解决贫困的有1.21万户0.66万人;因受疾病长期困扰,需要保障基本医疗解决贫困的有0.67万户2万人。
看着山区群众受穷,该县新一届领导班子及干部们的心着急啊!路在何方?路在哪里?交织在贫穷与富饶的矛盾里,石泉人逐渐发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石泉的干部群众不论是在任何艰难困苦时期,都一直在奋斗,在努力,在努力摆脱贫困。
“贫困是石泉最大的县情,扶贫是石泉最大的责任,解决“富民”与“强县”这对双重难题与任务,石泉必须从这6.8万贫困人口的大扶贫突破。”石泉县委书记马晓旬如是说。
“解决这么大一个群体的脱贫致富问题,关乎城乡协调发展、关乎社会公平和谐、关乎全面小康大局,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必须把脱贫攻坚放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统筹谋划,必须明确思路,夯实任务、强化措施,大干十年,切实加以解决。”石泉县长李启全对新一轮脱贫攻坚有信心、有决心完成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