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紫阳 > 正文内容

    “山歌书记”杨远忠:让弱能户同和一曲“增收调”

    作者:黄志顺 时间:2019-10-17 08:52 来源:安康先锋 字号: 打印

      杨远忠在紫阳县蒿坪镇双胜村第一书记任上已经干满五年了。他因“以歌交心”拉近群众感情、增强脱贫动能,被称为“山歌书记”。五年来,他还持续抓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提高弱能户的增收能力,让弱能户与一般贫困户、非贫困户同和一曲“增收调”。

      双胜村贫困户陈隆琴一家4名残疾人,还有两个在校学生,是全村增收难度较大的在册贫困户。紫阳县残联副理事长、双胜村第一书记杨远忠主动提出与陈隆琴一家结对帮扶。杨远忠分析了陈隆琴家庭人员情况,商讨、制定了帮扶计划:陈隆琴可在家发展种养殖,便于照顾两位老人;她的丈夫虽然视力残疾,可在建筑工地上做一些体力活;她的大伯哥有精神二级残疾,但身体较好,可安排一个清扫公路的公益性岗位。
      杨远忠帮陈隆琴家协调小额贴息贷款,购买2头仔猪、100只鸡苗,新建茶园3亩、管护老茶园2亩,落实公益性岗位一个,为陈隆琴的丈夫联系了务工企业。

      “现在生活比以前好多了。”陈隆琴说:“茶园每年能收入8000多元,养殖收入10000元左右,大伯哥每年公益性岗位工资7200元,老公还有2万元左右的务工收入。”陈隆琴一家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能轻松供养两个读大学的孩子。

      弱能户是户脱贫、村出列的难点,充分研判、找准帮扶的着力点最为关键。作为干了十多年残联工作的杨远忠来说,帮助弱能户增收已经具备丰富经验。同样是因残致贫的弱能户家庭,对郭乾红一家的帮扶,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式。

      贫困户郭乾红在矿山务工时,因一起安全事故造成右腿截肢。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不但自己挣不来钱,80多岁的老母亲也时常需要看病吃药,沉重的负担压得郭乾红喘不过气来。杨远忠在了解到这一境遇后,帮郭乾红配备了假肢,并多次找他谈心,鼓励他增强脱贫信心。

      一次,郭乾红告诉他,夫妻俩想开一家农家乐。杨远忠立即联系县职教中心,帮郭乾红的妻子报名参加烹饪技术培训。为了解决郭乾红家开办农家乐资金不足问题,杨远忠协助他办理了5万元贴息贷款,县残联理事长曹和新通过残疾人创业扶持项目补贴5000元,蒿坪镇又用以奖代补的方式补贴3000元。农家乐办了起来,增收脱贫有了着力点。如今,郭乾红的“来顺”农家乐月收入6000元左右,一家顺利摘掉贫困户帽子。

      双胜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1户、785人,其中弱能户52户。杨远忠说,他们在提高弱能户的增收能力方面有五大举措:一是加强技术培训,使劳动人口掌握1-2门增收技能;二是安排公益性岗位,增加工资性收入;三是充分研判,找出增收突破口,跟踪指导帮扶;四是汇聚扶贫政策,合力破除增收瓶颈;五是以新民风建设为抓手,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五年来,双胜村共帮扶弱能户发展养猪、养鸡、茶叶、香菇四大产业,开展技能培训250余人次,安排公益性岗位6个,落实金融扶贫资金200余万元,在双胜村还形成了一个以弱能户增收为主的产业带。
      2017年,双胜村实现脱贫出列,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县优秀基层党组织,紫阳县残联获得全县年度脱贫攻坚、综合考核双优秀。2018年,全省新民风建设现场会在双胜村观摩,杨远忠被评为全省优秀第一书记。
      杨远忠说:“虽然绝大部分弱能户已经实现脱贫,但是我们的帮扶措施不减,帮扶力度不减,确保他们稳增收、不返贫。县残联在双胜村帮助弱能户增收的探索和实践,也将为指导全县农村15000个残疾人家庭增收提供重要参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