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旬阳 > 正文内容

    “五扶联动”!陕西旬阳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新路子

    作者:佚名 时间:2019-09-10 09:02 来源:旬阳县 字号: 打印

      陕西旬阳走出了一条扶贫、扶志、扶智、扶正、扶长“五扶联动”的脱贫攻坚新路径。

    背 景 介 绍
      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革命老区县,辖21个镇306个村(社区),总人口46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1453户127951人。
      近年来,旬阳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创新探索,靶向施策,走出了一条扶贫、扶志、扶智、扶正、扶长“五扶联动”的脱贫攻坚新路径。
      2014年至2018年底,全县累计脱贫退出28229户100994人,贫困发生率由22.6%降至6.86%,为蹄疾步稳推动面上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务实管用、可长效发挥作用的有益做法和宝贵经验。

    扶贫
    出实招施真策“扶贫” 加快脱贫致富进程
    全面排查建好台账“户分四类”
      县级领导包镇包村,帮扶单位包组包户,共动用干部4000余人,历时3 个多月,逐户入户走访排查,综合分析致贫原因,将建档立卡内生动力强弱贫困户分为“放心户”“摇摆户”“缺志户”和“兜底户”四种类型。聚焦成因、靶向治疗,促使其“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

    系统思维夯实责任真帮实扶
      对标脱贫攻坚弱项短板,提出各项工作必须围绕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统揽县域发展全局;各级精力必须聚焦脱贫战场,压实各级脱贫责任;各行履职必须助力脱贫质量,县上四大家及部门单位齐心协力抓脱贫;各种激励必须倾斜脱贫工作,脱贫实效与干部选用、目标责任考核挂钩,调动全县上下决战决胜贫困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做优产业筑牢脱贫致富根基
      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形式,全县由村党支部牵头组织成立村级合作经济组织470个,吸纳8000多户贫困户持股入社,年户均分红3900元。遵循“一村一品、一户多业、长短结合、特色覆盖”的思路,探索出“2+3+X”扶贫产业发展思路,“2”即明确拐枣和油用牡丹2项长效产业,“3”即明确烤烟、生猪和魔芋3项优势短效产业,“X”即狮头柑、樱桃、中药材、富硒山野菜、林果蔬等特色产业。
      目前全县共建成拐枣基地30万亩,占全国总量的81.82%;建成油用牡丹基地9万亩,发展规模位居全省第一;发展烤烟8万亩,发展狮头柑、金丝皇菊、油桐等特色产业 16.6 万亩,实现村级长中短产业全覆盖,带动33982户117901人依托产业脱贫致富。

    扩大就业拓展稳定增收途径
      采取“劳务公司+贫困户”形式,成立村级劳务扶贫服务公司277个、镇级劳务服务站21个,建立劳动力培训就业基地51个,与县内外1358家企业建立劳务合作关系,实现有组织派遣贫困劳动力1.8万人,人均年增收5万元以上。
      培育发展毛绒玩具等新社区工厂31家,吸纳2196名劳动力就业。引导扶持返乡创业97 人,带动215名贫困人口就业。开发卫生保洁、森林管护、公路养护等公益性岗位1802个,不同程度满足了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需求。

    扶志
    育新风破陋习“扶志”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弘扬新风树正气
      以核心价值观建设为主线,从传统文化“忠孝仁义礼智信悌”道德规范中,创新推出“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严管2.5万名党员干部“正民风”,紧抓1.6万名工商能人“带民风”,教育5.5万名青年学生“育民风”,发动8万名家庭主妇“兴民风”,激励5万名受助对象“净民风”。

    群策群力强教育
      针对少数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带来的内生动力不足问题,旬阳县以村(社区)为单位,由群众推选老党员、老干部、道德模范等“乡能贤达”,组成道德评议委员会,每季度开展一次“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道德评议活动,选取自强励志正面典型和后进典型各1-2名,面对面评议,树立正面典型,引导见贤思齐,评出后进典型,倒逼自觉反醒。

    聚焦难题施良策
      县上找准成因、聚焦难点,解码少数贫困户“要懒懒到底、政府来兜底”的惰性思维,深挖病灶根源、实施靶向治疗,倒逼“懒汉”当下改、长久立,在激发荣辱观、匡正价值观中重塑自我。

    激励约束增动力
      以村为单位建立爱心超市,对贫困户实行正负积分制管理,一季一评一兑付。贫困户通过日常表现赢取爱心积分,到爱心超市兑换相应物品。
      目前全县爱心超市实现贫困村全覆盖,累计兑付物资194.5万元,惠及3380余户贫困户。一些“缠闹访要”户纷纷转化为自力更生的致富能手。

    扶智
    多法并用施策“扶智” 提升脱贫致富技能
    精细排查摸底子
      针对不少贫困户头脑空空、两手空空、无智无技不会干的突出问题,为巩固扶志成果,旬阳县坚持把扶智作为立志后的关键,全面摸清家庭人口、就业愿望、培训目的、就业情况、技能状况等家底,建立实名制数据库,对4.5万名在册贫困劳动力,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为点单式培训提供依据,对接市场需求,因户因人施策,着力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增强其自我发展综合能力。

    多元培训强技能
      旬阳县组建技术专家、扶贫干部、职业农民3支技术队伍,启动“扶贫课堂”,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开展种养、栽培等实用技术培训;对富余劳动力,开展“旬阳建工”“美豪服务”等专项技能培训;对有资源无劳力的农户,引导其参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资产收益,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实打实把贫困群众培育成有本领、懂技术、肯实干的劳动者。

    严格标准真研判
      以村为单位,每季度组织联村领导、包帮干部、村两委成员和所有贫困户召开“点评会”。会上先由贫困户对照“户退出五条标准”,逐户汇报脱贫攻坚责任清单和致富项目落实情况,再由联村领导、包帮干部、村两委成员围绕“干了些什么、存在什么问题、下一步怎么干”逐户点评研判。

    政策扶持促就业
      对协议进企务工的劳动力,按照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采取“先发后补”方式,发放以工代训补贴;落实技工院校就读贫困学生和参加农业种养技能培训、外出创业参训、定向培训贫困户的相关补助政策,调动参训积极性和主动性。

    扶正
    标本兼治用力“扶正” 优化脱贫致富环境
    “对症开方”找准契合力
      旬阳县紧扣域情实际,聚焦现实难点问题,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探索出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新路径,在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取得明显成效。

    “三治融合”增强亲和力
      探索出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工作机制。党建引领打造乡村治理红色引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统合作用、引领作用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
      自治固本健全村民自治工作机制,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法治保障完善乡村依法治理机制,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维权靠法、全民守法的良好氛围;德治强基创新乡村文明规范机制,促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养成,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三力联调”提高化解力
      县上建立了三级书记抓乡村调解组织体系,发挥司法判合、行政促合、道德说合的综合效应,探索出司法、行政、道德“三力联调”乡村调解新途径。

    “诉调对接”提升公信力
      县上坚持把公平公正作为调解工作的生命线,“四法”并用、精准施策。建立诉调“绿色通道”,制定“诉调对接”办法,采取减免诉讼费用、缩短立案受理时限、提高审理效率、开通网上立案通道、搭建诉讼咨询热线、开展“上门立案”等举措,解除了群众“官司难打”的后顾之忧。

    扶长
    做大经济蛋糕“扶长” 确保稳定持续发展
    新型工业化筑牢财力支撑
      县上立足国家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工程重要水源地的实际,强力推进绿色循环工业发展落地生根。大力发展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清洁能源、先进制造四大产业,建成陕南首个县域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做大循环经济蛋糕、助推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物质支撑。

    发展绿色化繁荣集体经济
      县上坚持绿色化农业发展理念,深化“三变改革”,出台扶持政策,整合项目资源,集中50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1.8亿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发放贴息产业信贷2.21亿元,向所有村配置集体股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股,每村配套启动资金5万元,全覆盖建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盘活集体林地、耕地、水域等资源510余万亩,分类确权颁证,重点向贫困户、产业大户和集体经济组织倾斜。

    措施精准化确保稳定脱贫
      县上紧扣整县脱贫摘帽7条标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关键指标,突出重点、分类对症施策。基本达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标准,切实增强了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消费多元化助推持续发展
      依托当地资源秉赋,以打造“山水太极城”文化旅游品牌为轴心,以乡村旅游为主线,建成“一环二纵三横九辐射”为骨架的全域旅游格局;与长三角地区和西安外国语大学等院校建立农特产品消费合作关系,拐枣饮料、黑猪肉、月饼、饮用水等农产品走出旬阳,走向市场。依托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电商平台,建立公共电子商务平台,带动贫困户就业183人;采取政府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贫困户参与的运作方式,共建成光伏发电项目81个4092千瓦,带动1472贫困户增收,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

    人才专业化驱动创新创业
      县上坚持把引培人才作为稳定脱贫致富的第一资源,按照“政府引导、单位主体、市场配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相继出台《人才引进管理办法》《柔性引进人才办法》《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实施细则》等政策规定,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同步推进,提供了智力和技术支撑。(来源:国务院扶贫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