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换届工作是今年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严肃换届纪律要求,把匡正用人风气、树立用人导向、选好配强班子放在首要位置,扎实抓好党委换届各项工作,确保党委换届圆满完成。
一、突出重点对象,增强换届宣传的有效性
针对不同的宣传对象群体,有区别、分层次、各有侧重地加强换届宣传工作,着力提升换届宣传工作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做到“三个100%”,确保党委换届纪律的学习全覆盖、宣传全覆盖、承诺全覆盖。一是突出涉及对象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宣传学习覆盖率达到100%。把严肃换届纪律文件和案例汇编成册,发放到每一名领导干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手中,采取党校主体班次培训、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书记讲党课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对党务、纪检、组工、宣传等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先学一步,学深学透,指导实践。二是面向干部群众提高宣传广度,确保干部群众知晓率达到100%。采取各类媒体宣传、发送手机短信、制作发放警示卡、张贴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大力开展换届纪律的宣传教育,保证“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的纪律要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突出关联对象提高宣传深度,确保关联对象承诺率达到100%。换届前,乡镇党委书记代表本级党委,对严格执行换届纪律向县委作出书面承诺;县委管理的党员领导干部,向组织上作出严守换届纪律承诺;参与换届的工作人员,向组织上作出严守换届纪律承诺,确保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严格自律、相互监督。
二、严把选人关口,提高干部工作的公信度
健全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54321”工作机制(坚持“五推荐”广泛选人,严格“四鉴定”全面甄别,实行“三差额”好中选优,开展“两考试”筛选淘汰,采取“一评价”综合评估),牢固树立重品行、重发展、重基层、重实干、重创新、重公论用人导向,着力提升干部工作公信度。一是严把“入口”关。严格坚持党的选人用人标准,不合标准的坚决不提名,考核考察不合格的坚决不使用。坚持为发展选干部,以实绩选干部,看民意选干部。二是严把“过程”关。坚持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记实,尤其是对民主推荐、提名、考察、酝酿、决定等关键环节如实记录,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档案,做到有据可查。三是严把“责任”关。严格执行干部四项监督制度规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每一个关口、每一个环节、每一份材料,都由相关责任人签名具状,让受追究责任人心服口服。严格“带病提拔”干部选拔任用过程倒查机制,发生一起,查实一起,处理一起,追究一起。
三、配强领导班子,凝聚干事创业的创造力
坚持以县乡党委换届为契机,选好配强领导班子,为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一是选好党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作为基层领导班子的“班长”,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起着关键作用。着力选拔政治坚定、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强、能够驾驭全局、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民主作风好、清正廉洁的干部担任乡镇党委书记。二是配强领导班子。合理搭配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专业、性格和阅历结构,统筹把握领导班子中不同年龄层次干部配备比例,注意发挥各年龄段干部的作用,形成老中青梯次配备,最大化地发挥班子成员的作用。三是激发干部活力。加大干部交流力度,特别是注重县直部门与乡镇之间的交流,县直部门新提拔干部原则上到乡镇任职历练,长期在乡镇任职的优秀领导干部到县直部门重要岗位任职,关心一线干部,激发工作热情。
四、严肃换届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好环境
“5个严禁、17个不准”是换届工作铁的纪律,是刚性要求,也是“高压线”。工作中,坚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从快查处。建立违反换届纪律问题查核专办制度,对反映问题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举报,组织力量重点查办;对反映线索不具体的,先谈话诫勉;对上级组织部门转办件,严格按照规定时限报送查核结果;对反映考察对象问题的,在考察工作结束前办结;对媒体特别是互联网披露的问题,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对换届选举期间当场发现的问题,立即制止、坚决纠正。二是从严查处。对违反换届纪律的人,要坚决处理到位;对相关责任人,要严肃追究问责;对查处不力,该查不去查、该追究不去追究的,自己就要受追究。三是及时通报。做到查实一件、处理一件、通报一件,通过加大通报力度,形成对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强大震慑,警示党员干部引以为戒,自觉筑牢纪律防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