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锁定“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岚皋上下积极探索,深入调查分析境内“三农”现状,集中全县集体智慧,整合近年农村改革成果,综合实施经济扶持、体制改革等手段,尝试破解“三农”难题。
“五村”建设力促资源汇流到村。依据各村原有基础,岚皋制定出特困村、扶贫示范村、产业村、新农村、小康示范村共五个发展目标,因村而异,依其所需,捆绑项目资金,给予针对性的扶持建设。捆绑路、电、水等基础项目,建设10个特困村;实施群众所需的基础项目,建设扶贫示范村;捆绑、整合农村产业项目、资金,扶持34个产业示范村;按照“二十字”方针,建设10个基础设施、产业经济较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全方位提等晋级的标准,对20个经济、社会建设居全县前列的村,实施小康示范村建设。
三套保障体系缩小城乡差距。在有限财力支撑下,该县按照城乡一致,优先农村的支出方针,建起农村教育、医疗、低保三条民生保障体系,每年免除所有农村学生学杂费,全员用上免费教科书,吃上“蛋奶工程”,贫困学生享受到生活补助,所有农村群众受到“新农合”的健康呵护,所有困难群众实施“应保尽保”,城乡间公共服务水平的鸿沟正逐步填平。
两大革新举措增强发展活力。针对农村产业建设相对集中生产要素的需要,岚皋抓住国家出台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和实施林权制度改革的机遇,因时、因地引导农户“依法、自愿、有偿”的流转农村土地5.8万余亩,对13万余宗170多万亩林地进行勘界确权,加速耕地、林地资源的流动性,增强农村生产的内部活力;针对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该县在各产业村引导农户成立自我管理的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户科学生产,抱团闯市场。
三个尝试办法确保和谐稳定。该县实施村级三委建设,在村支部、村委会管理村级事务的同时,通过村民自主选举产生村监委会,将“纪委”建在村上,加大村级事务管理的监督制衡。开展“评议到农家”活动,组织村民群众对村级三委展开政风、行风评议,让广大群众为村干部工作打分。积极创新村支部选举工作方式,严格执行差额选举,大力推行离任干部述职评议、村务公开、经济责任审计三项制度,提高农村社会村民自治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