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紫阳 > 正文内容

    紫阳:搬迁就业有新路 农村增收留“后路”

    作者:邵 瑞 时间:2022-12-06 08:16 来源:紫阳县 字号: 打印

      超过100户的移民安置社区,就有社区工厂提供就业岗位,对陕西省安康市的易地搬迁群众来说,这是一种“标配”。在安康市紫阳县红椿镇七里沟社区,居民不但可以在社区织袜合作社车间里就业,今年来还能以家庭工坊形式,把织袜机搬到自家生产,以计件方式领取报酬。
      在社区居民郭世清的家中,由合作社提供的多台织袜机正开足马力生产。“家庭工坊就是自己出劳力和场地。现在做的这款短袜,每双给我们的毛利润是一毛钱,我跟家人两班倒生产,一天能做7000双左右的袜子。”郭世清说。
      安康市紫阳县地处秦巴山区,立地条件差,易地扶贫搬迁人口6.4万人,后续扶持压力大。紫阳县常务副县长鲁延福介绍说,县上为搬迁脱贫群众提供多种就业增收渠道,让他们在城乡之间可进可退。
      “搬迁脱贫群众中,愿意在搬迁社区工作的群众,拥有社区工厂、家庭工坊、公益性岗位等就业机会;愿意外出务工的群众,可享受免费的就业信息服务和技能培训。县上还通过以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增收、提供方便农业种植的临时性住房等方式,给搬迁脱贫群众留好农村‘后路’。”鲁延福说。
      据了解,紫阳县通过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多年来面向脱贫群众实行住校式全免费技能培训,并精选合作企业签订用工合同,使学员培训后能够定向稳定就业。全县累计开展茶产业人才、修脚师、家政月嫂等培训班761期,培训脱贫劳动力1.6万余人,就业率达70%以上。
      同时,紫阳县留好农村“后路”的做法,也受到不少搬迁脱贫群众的欢迎。紫阳县高滩镇天桥村村民张正安一家,2019年离开村里位于高山上的房屋,搬到县城现代化的集中安置社区居住。今年,张正安想回到天桥村种植中药材,但面临老屋已被拆迁腾退、县城距村上距离较远等难题。
      为满足部分天桥村村民的务农需求,紫阳县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利用村上的附属设施用地,建设多间方便农业种植的临时性住房,提供给务农村民住宿及放置农业用具。
      紫阳县高滩镇干部介绍说,使用这些房屋的村民,要签合同保证承包地不撂荒,确保谁种谁住。当地还引进农业商贸企业,流转天桥村1500亩土地,根据市场引导村民统一种植魔芋、大黄,并提供保底价收购。张正安夫妇不再为种地而奔波,还依靠企业带动获得土地流转金、劳务费和出售中药材的收入。这一留好农村“后路”的做法,目前正在紫阳县多个镇村逐步推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