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提出:“落实‘四早’要求,减少疫情规模和处置时间。各地要进一步健全疫情多渠道监测预警和多点触发机制,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发现感染者依法及时报告,第一时间做好流调和风险人员管控,严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
如何规范跨区域流动人员管理、防范跨区域疫情扩散?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进行了解读。
问:如何方便跨区域流动人员出行?
答:按照“自愿、免费、即采即走、不限制流动”原则,在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高速公路省界服务区、港口等地设置核酸采样点,面向跨省流动人员提供“落地检”服务,引导自驾游人员每到一地主动进行核酸检测。
旅客需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飞机、高铁、列车、跨省长途客运汽车、跨省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离开陆地边境口岸城市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问:入住宾馆和进入景区有哪些要求?
答:公共文化单位、文化和旅游经营单位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落实扫码、测温、查验核酸等疫情防控措施。对入住宾馆酒店和进入旅游景区人员,需查验健康码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可免予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当前没有疫情但溢入风险较高的地区,要进一步完善疫情跨地区传播防控工作方案,关口前移,面向流入人员提供“落地检”服务。从疫情所在县区返回人员要主动向当地报备,社区要主动开展摸排登记,严格落实3天两次核酸检测(间隔24小时以上)措施。各地可基于疫情输入风险研判结果,对流入的高风险人员按要求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原文链接:https://www.ankang.gov.cn/Content-2487981.htm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