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石泉县落实“353”县域教育发展战略和“156”工作举措,以创新发展为驱动力,狠抓教科研工作,充分发挥县师训教研中心的职能作用,从五个方面助力石泉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实施“课堂革命·石泉行动”,夯实课堂育人核心阵地。“第一课堂”以“备教学评研一致性”为抓手,紧扣“五个有效”突出基本知识传授,落实核心素养,提高“第一课堂”教学质量。第二课堂注重兴趣培养,优化课后服务提质量,常态化开展“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活动,丰富社团活动内容和形式,让每个学生找到发展的生长点。第三课堂以“知行合一实践教育”为抓手,立足实践类作业,学生动手动脑、强筋健体,全面发展,提高“第三课堂”融合育人质量。
二是实施名师引领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开展骨干教师“三个一”示范引领活动,即上一节优质示范课、做一份精品教学设计、设计一个优秀作业案例。持续推广应用“陕西省第十届基础教育创新成果教师领航课”,将线上领航与线下研修相结合,拓宽教师培训路径。实施乡村教师访县域名校工程,着力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累计培训乡村教师220余人。开展管理者、班主任、学科教师分层分类按需培训,壮大教育管理人员队伍。三年来,全县骨干教师参与“三个一”示范引领活动达600余人,共推出领航课220余期,教师达标课860节,评选“优课”280余节,有效带动教师专业能力提高。
三是创新研修方式,提高教研效果。聚焦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训练、有效检测和有效延展,开展“双减”背景下作业管控与优化设计研修,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探索实施跨区域实施网上备课,促进信息化手段与课堂教学及协作区教研的深度融合。
四是创新教研指导,强化服务质量。围绕学校规范管理、课堂改革、校本研修等工作要点,开展“一校一周全覆盖,一次视导一份清单”的“双减”教研大视导,促进学校常规管理“三化”水平,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走深、走实、走细,及时为学校“双减”工作落实问诊把脉。实施“教研员包片联校助教师成长”机制,努力破解“双减”中的教学难题和难点,推动全县教研指导工作深入发展。
五是创新评价机制,发挥导向作用。聚焦教育评价,出台了《石泉县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暨年度综合考核办法(试行)》,从基础规范指标、五育融合指标、增值创新指标、底线管理指标、重大事项和社会满意度六项指标对学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着力破解“唯分数”“见分不见人”等评价弊端,将德智体美劳等工作全面纳入考核之中。坚持全科质量监测,持续采用文化课检测和技能操作现场抽测相结合的方式实施质量监测,坚持以等级评价学生学业水平,引导学校管好、教师教好、学生学好每门课程。
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培养“三级三类”骨干教师500余人,占全县教师总数的35%左右。创建市级课堂教学改革示范校1所、基地校1所、实验校1所,确立县级“课改三校”7所,县级教学常规管理典型校4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