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石泉 > 正文内容

    石泉:齐心协力抗旱情 多措并举保丰产

    作者:刘家峰 时间:2025-04-29 09:13 来源:石泉县 字号: 打印

      自入春以来,石泉县平均降雨较往年偏少八成,加之气温升高导致大部分土壤轻到中、重度缺墒,在田农作物均出现不同程度旱情。为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保障粮食安全,县农业农村局立足职能、科学统筹,以“早部署、强技术、聚合力”为原则,组织开展了系列抗旱保苗专项行动,凝聚干群力量,筑牢农业生产“压舱石”。
      强化统筹部署,构建全域抗旱体系。面对旱情,该县迅速成立抗旱工作领导小组,坚持“镇村联动、分类施策”的工作路径,派出11支联片包镇技术服务队深入一线,针对油菜、玉米、土豆、蔬菜、桑树、烤烟、中药材等作物抗旱技术应用,实现旱情动态监测全覆盖,组织建立起了“村干部牵头+技术骨干指导+群众主体参与”抗旱体系。如:池河镇组建15支党员突击队,深入田间帮助劳动力短缺家庭抢修设备、疏通沟渠,通过“农业大户示范、党员带头、全民参与”模式,累计动员300余人次投入抗旱,灌溉农田5000余亩;饶峰镇落实“班子成员包村、镇村干部包户”责任制,发动党员干部、农技人员等100余人次下沉一线,紧急清淤灌溉渠道2.5公里,启用抽水机14台,并制定分时段灌溉计划,避免水源浪费。
      聚焦科技赋能,精准实施节水保苗。针对不同作物需求,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指导镇村因地制宜调配水源。例如,中池镇通过水泵抽水、沟渠引水等方式,修复水利设施8处,带动全镇3000余亩农田科学灌溉;后柳镇先后购置水泵8台配备到村,调配2台运水车,铺设管道40000余米,采取土壤墒情监测技术,科学控制灌溉时间和水量,累计灌溉农作物1500余亩;喜河镇调配20余台水泵,2000米水管,满足了千亩蔬菜的灌溉需求,保持500余亩订单茄子幼苗80%以上的成活率,保墒育苗紫苏、丹参等中药材200亩;气象部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协调人工增雨作业4轮次,最大限度利用自然降水缓解旱情。
      凝聚干群合力,打通抗旱“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动员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种植大户等带头行动。例如,曾溪镇利用人大代表熟悉村情的优势,组织18名代表深入山区寻找新水源点3处,疏通灌溉沟渠87米,修复破损管道113米,有效缓解5000余亩农田旱情;西沙河村人大代表主动帮助缺乏劳动力的农户灌溉农田,形成“一人带一片、一片带全村”的互助效应。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入抽水泵、输水管等设备2000余台(套),干群齐心构建抗旱保产“防护网”。
      完善长效保障,夯实稳产增收基础。为应对持续旱情,该县统筹资金修复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并联合保险公司加大加快农业灾情理赔,降低农户损失。目前,全县已修复机井、堰塘等灌溉设施50余处,发放抗旱技术手册1.2万份。同时,推广耐旱作物品种和地膜覆盖技术,提前储备补种种子,确保“大旱之年不减产”。
      面对仍将持续的旱情,该县将始终以“保粮食安全、护农民利益”为己任,持续强化旱情监测预警,优化资源配置,凝聚科技、人力、政策合力,坚决打赢抗旱保苗攻坚战,为乡村振兴和粮食稳产筑牢坚实屏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