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市构元镇羊山村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辖3个村民小组368户1123人。昔日闭塞落后的高山村落,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度假康养圣地。近年来,羊山村充分利用自然禀赋优势,通过盘活撂荒地和农房等闲置资源,让家园变花园、老房变民宿、村民变管家。截至目前,羊山村已建成民宿集群4处,成为度假康养、暑期研学、公益实践重要承载地,日接待游客量高峰达1000余人次,“吉祥羊山、康养胜地、魅力构元”逐渐成为旬阳旅游的新名片。该村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平均不足7000元增加至2021年的13000余元,羊山村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价认定为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走上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兴村富民之路。
党建引领规范化 三举措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强化支部建设。对标“两强一好”村级党组织,着力培养“思路清、口笔利、作风硬、反响好”党支部书记,打造“号召力强、带动力强、落实力强、影响力广”的支部班子,培育“思想好、能带头、善奉献、群众服”的好党员,按照“党员+民宿+群众”“党员+项目+群众”的模式将党员嵌在民宿发展、项目建设链上,以头雁引领带动群雁齐飞。二是整合闲置资源。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村劳务公司整合土地、老房、人力资源,出台《产业发展考核奖励办法》,优化产业发展保障措施。三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出台《羊山村人才振兴办法》,通过培养一支产业领军人才队伍、建立一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挖掘一批乡土文化人才队伍、打造一支志愿服务队伍、选配一批乡村治理人才队伍的方案,突出“产业引才”“产业聚才”“政策帮才”“服务安才”“真情暖才”。相继有12名产业领军人才落地羊山,逐步带动民宿、特色生态养殖、高山蔬菜、饮用水等绿色产业落地,逐步实现引进一拨人才、帮带一方百姓、壮大一批产业、培育一类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目标。
发展谋划专业化 三结合构筑竞争优势
以打造春观景、夏避暑、秋摘果、冬赏雪、住民宿、品美食的原生态旅游为建设理念,坚持系统观念,提前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统筹推进,分步实施。一是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在民宿的开发过程当中注重先进理念和传统特色的结合,严格审核把关农户房屋新建和改造审批程序,确保不破坏原有村落面貌,做到风格统一;二是坚持经济与生态相结合。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高山蔬菜和特色养殖业,打造田园风光。建成羊山村建成大豆玉米(马铃薯)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3个,发展高山马铃薯1025亩,养殖梅花鹿300头,黑猪200头,林麝120只,野鸡3000羽,大鲵5000余条。注册旬阳市净源饮料有限公司,年饮用水产量10万吨,产值近1个亿。三是坚持市场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突出市场的主体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优化配套服务,通过政府整体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筑巢引雁,2022年羊山村旅游开发签约6个项目,引资8亿元。
示范带动长效化 三着力推进转型发展
一是着力培育民宿产业发展。实施“3+1+N”民宿发展模式,即以“三个民宿院子一园区”建设为引领,通过统一奖补政策,带动多家农户(N)参与老房改造,从而形成主体带动、政府扶持、群众广泛参与民宿产业集群。目前民宿少年院子、羊山记忆、羊山院子和万阳生态康养园区已经进入试运营阶段。20余户村民参与老房改造,实现“家园变花园、老房变民宿、村民变管家”。二是着力实施人居环境改造。按照“消除破烂、清厕净圈、打扫庭院、村容美观”的要求,全力整治村庄乱搭乱建乱占行为,农村改厕改厨改圈达到应改尽改。规范农村新(改)建住房标准,保留传统院落,统一样式实施老旧房改造,种植花草,铺设竹篱笆,安装路灯和旅游标牌标识扮绿扮靓村庄。三是着力强化主体带动作用。通过“支部+X+群众”的模式集聚资源,让农户参与到羊山村发展的事业中,利益联结,共享红利,目前已有200余户群众通过园区务工、流转土地等形式实现增收800余万元。
公益助力多元化 三打造建设富美乡村
依托乡愁文化,鼓励公益力量参与乡村改造,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乡村振兴品牌。一是打造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建成一个标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个,培育新时代文明实践点1个,组建特色志愿服务队7支,政策宣讲、助学帮教、环境整治、交通疏导民俗文化传承等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常态化。二是打造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和旬阳义工家园等达成长久合作协议,为高校大学生创建研学基地,相继有18批2000名大学生来到羊山村参与开展支教、助老、乡村改造活动。三是打造公益活动品牌。注册“乡趣计划”志愿服务品牌,通过召集社会公益力量参与乡村改造,着力打造“户户能如厕、家家能停车、人人能导游”的趣味乡村,相继召开6次公益论坛,已有1000余名公益爱好者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参与羊山村乡村建设中,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