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石泉 > 正文内容

    石泉:培育乡土人才 赋能乡村振兴

    作者:姜绪明 时间:2021-10-11 08:30 来源:石泉县 字号: 打印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石泉县创新解答人才振兴时代命题,率先在安康市成立乡村振兴学院。以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宗旨,以学员需求为导向,从师资、课程、培训方式等“供给侧”着手,探索出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人才培育之路。
      挑对象,因材施教,激活“一池春水”。“学院成立后,要培养哪些人,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学院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根据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结合县情实际,学院制定了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党政人才、基层组织人才、专技人才、产业工人、农村能人等五类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针对五类对象,学院开设了党政干部、基层组织、专业技术、产业工人、农村能人五类主体培训班。
      3月,学院举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干部培训班,全县164名新任村干部参加培训。3月底,首期《主任讲坛》在学院开班,全县200余名党政人才参加培训。4月,现代高效蚕桑技术及职业蚕农专题培训班在学院开班,农口干部、农村能人等70余人参加培训。5月,分三期举办的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暨乡村振兴专题轮训班在学院举办,全县600余名领导干部参加培训。7月,导游(讲解)人员培训班开班,业务干部、景区景点导游等120余人参加培训。截至目前,乡村振兴学院已举办各类班次20余次。
      据了解,该县实施“能人兴村”战略以来,为乡村振兴储备了一批本土人才,但要激活这些人力资源,发挥实质作用,还需要进行系统培育。学院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深入部门、乡镇、农村(社区)调研,汇总信息数据,分类建立人才信息库、问题库,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规划,鼓励和引导本土人才发挥自身特长,辐射带动一域发展。
      选师资,多元构建,储备“最强大脑”。荣获2020年“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全国人大代表赵明翠,经常走上学院讲台,与党员、干部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赵明翠作为全县的先进典型,被学院特聘为兼职讲师,通过讲述自己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矢志不渝为群众办实事的心路历程,她本人及其课程深受学员欢迎。
      在饶峰镇大湾村,烤烟产业园里,硕大的烟叶接连成片,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胡昌友正组织社员有序采摘。“村里400多亩的烤烟经陈老师指导后,烟叶明显比以往长得更匀称,今年出售的烟叶品质都能达到中级以上。”胡昌友口中的陈老师,正是农广校的陈杰老师,他是农村产业方面的专家,也是学院特聘的乡土讲师,负责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合作社法人、家庭农场主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产业指导,协助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提高农产品种植、加工技能。
      为满足多元化培训需求,学院牵手“高端师资”,与陕西省委党校、安康市委党校,以及省外河海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建立合作关系,共享20余名专家名师;优选“兼职师资”,聘请20余名实践经验丰富的县镇领导干部、行业专家担任兼职讲师;培育“乡土师资”,采取结对培养等方式,把农村党组织书记、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合作社法人、乡贤能人等30余人培养成为乡土讲师。为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备课程,因需赋形,丰富“精品菜单”。“陕西汉中留坝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旅游业‘一业突破’,带动一产调结构、二产出产品、三产优服务,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面对在座的科级领导干部,省委党校胡卫华教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全方位、深层次阐释,“以生动鲜活的案例解读高端理论,引导学员运用系统视角分析问题,进而帮助他们构建立体式思维,启发实践思考。”
      围绕教学深度化目标,学院紧跟形势,综合运用课堂讲解、案例剖析、实地研修、情景体验和访谈教学等实效方法,丰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让学员贴近看、融入学、动手练,交流研讨,学思践悟。
      除了打造精品案例课程,学院还依托红色革命纪念园区、后柳中坝作坊小镇、饶峰驿站、池河明星村等教学基地,开发现场教学课程;依托当地特有的“蚕桑文化”“鬼谷文化”“美食文化”等,开发沉浸体验课程;依托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建示范点等,开发实地观摩课程;依托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开发经验访谈课程。学员“点菜”、学院“配菜”,实现专题教学与实践操练的有机结合。
      优服务,以师带徒,打造“石泉样板”。培育乡土人才,也要为人才“搭台唱戏”。学院以农民夜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载体,开展送课下乡、送学上门服务,把上级政策精神、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农村实用技术传授给乡土人才。
      城关镇双桥村“蜂糖李”种植大户杨兴刚在接受产业技术培训和专家指导后,逐渐掌握了“蜂糖李”的施肥、修剪与用药等技术,成为村民口中的“李子专家”。“剪枝要长放轻剪、以果压冠,这样才能让李子产量更高。”杨兴刚经常与周边小规模种植户分享经验,并把自己从培训中学来的知识和方法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这样一带十、十传百,村里不仅有了更多“李子专家”,而且“蜂糖李”的产品质量也明显提高,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杨兴刚计划再流转1000亩土地做观光农业和设施农业,实现农旅融合发展,带动周边群众增收。
      “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助推乡村振兴,是乡村振兴学院成立的初衷。接下来将继续完善人才培训体系,采用灵活多样、务实管用的教育培训方式,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为石泉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努力打造乡村人才振兴石泉样板。”学院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自今年1月学院成立以来,已开展各类培训30余期,培训各级各类人才4000余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