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岚皋 > 正文内容

    巴山深处党旗艳 岚河两岸换新颜——百年党史中的岚皋发展曲

    作者:陈延安 时间:2021-06-30 08:21 来源:岚皋县 字号: 打印

      清清岚河水,秀美大巴山。岚皋,古称“砖坪”,在这片195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人们躬耕原野,似养在深闺,未有人识。
      这里有人类活动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时期,后来人们在这里出土了很多仰韶文化时期的石器等文物。此前,汉砖也大量被发现,“砖坪”由此而来。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然而并没有彻底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国民党反动派篡取了革命成果,人民群众盼星星盼月亮的好日子并没有到来。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7月,在浙江嘉兴一艘红船上,中国共产党宣告诞生,犹如一道闪电,划破了旧社会黑暗的夜空。
      随后,岚皋籍共产党人、仁人志士李还山、王曾恩、李开藩、芦治安、卢楚恒、娄学政、娄文静、邹善德、蔡启芝、蔡启禄、林虹、熊明凯等相继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为党为国为岚皋做出重要贡献。
      1949年11月29日,岚皋全境解放。解放军排长李值有,班长陈来、吴家谢,副班长陈永贵,战士刘焕章、邓耀先、张先觉英勇作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解放岚皋是岚皋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政治历史事件,它从根本上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主义和半殖民主义的社会制度,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岚皋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崭新时期,开辟了岚皋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生活水平飙升,城乡面貌巨变
      民国年间,据《中国农村经济资料》(华世出版社,1978年3月台一版)一书载:“苛捐勒索自然地会逼着农民去借债。镇安、白河、安康、岚皋、紫阳、镇巴等县都有所谓大加一的借贷,月利达百分之十……安康地方还发现许多结草为衣的贫农。他们吃的无非是米屑、苞谷屑、红薯块、巴山豆,和无盐无油又酸又臭的野菜。……昔日农舍多瓦屋,门窗有雕镂。今则草房已不多,到处只见草蓬草坑。农妇夜中纺绩,菜油桐油都点不起,只是燃枯竹以取光。”
      据史料记载,“抗战胜利后不久,内战爆发,岚皋的经济、文化建设非但没有进步,反而呈现萎缩状态。官绅之间以互相倾轧为能事,根本无心顾及民生疾苦。地主阶级通过土地买卖、地租、押金、高利贷、雇工等剥削方式压榨农民,使他们大多贫无立锥之地。民国末年,住岩洞、披粽叶的穷苦农民四乡可见,弃婴道旁,惨不忍睹……”
      新中国成立后,历届岚皋县委、县政府带领17万岚皋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改变一穷二白的贫困面貌。
      就在“十二五”末,全县在册贫困人口还有17069户43212人,贫困发生率29.94%,通过五年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役,累计退出72个贫困村,减贫22045户63582人,实现在册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圆满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如今,家家户户吃不愁、穿不愁,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吃上了干净放心的自来水、用上了同网同价的放心电,手机、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电脑、沙发、摩托车甚至小轿车等,均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到2020年,全县城镇化率达46.5%,污水处理率达90.91%、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岚皋人民梦寐以求的安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西渝高铁确定过岚皋并设站,12个镇136个村(社区)全部通硬化路和客车。

      产业蓬勃兴起,经济跨越向前
      据《岚皋县志》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岚皋长期处于封闭型、原料型的自然经济状态。民国三十八年(1949),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97.2%,种植业又占农业产值79.4%,是个落后的山区农业县。”
      然而,那时,虽“路角涧滨,无跬步之地不垦”,然而,又水旱频仍,“戴土之山先涝而溃,未旱而龟”,“偶有丰收,亦无积蓄”,“考其丰收量,丰年每亩不过一市斗”。
      而即使这样,也不归贫苦农民所有。
      资料显示,土地改革前,占全县农户总数86.80%的农民阶级,只占土地总面积28.2%;而仅占农户总数10.30%的地主、富农,却占有土地总面积67.83%。
      土地改革、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土地承包到户后全县农民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逐步从“吃得饱”向“吃得好”、“有钱赚”方向发展。
      近年来,岚皋坚持农村“五业”谋基本、山林“五园”保长远,工业“两园”增活力,旅游“五区”助增收,以魔芋、茶叶为主导,猕猴桃、畜禽养殖为优势,中药材、水产等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以富硒食饮品加工、轻纺制造、电子元器件组装等为主的循环工业初具形态;南宫山、千层河分别成功创建国家地质公园、省级水利风景区,巴文化“五个一”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据统计,到2020年,全县已发展魔芋10.3万亩、茶园8万亩,出栏生猪9.52万头、牛1534头、羊5.24万只、家禽130.58万羽,农牧渔业总产值预计16.62亿元。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48.69亿元,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08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376元、11313元。

      民生事业腾飞,党建长足发展
      解放前,岚皋入学人数不到学龄儿童的三分之一,学堂多设于祠堂、寺庙或民房,大多为私塾,贫苦农民的孩子大多上不起学、上不了学。医疗方面,解放前,素以中医草药防病治病,贫苦人家赖以迷信活动求得精神安慰,公立医院仅3所,从职人员10余人。
      如今,全县有各类学校 63 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职业中学1所、九年制学校4所、初级中学5所、小学23 所、幼儿园27所、教学点2个,有教职工1552名,在校学生22136人,小学、初中、学前入学率均达到100%,数十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崭新的楼房,绿茵茵的草地,电子白板、图书馆、少年宫、艺术室已是“标配”。
      目前,全县有医疗用房7.3万平方米,拥有重要医疗卫生仪器设备509台,每千人拥有床位7.5张,在职医疗卫生人员899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8人,仅2016年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就报销金额10.1亿元惠及13万人次。
      1949年5月,中共岚皋县委会在湖北郧阳县城成立,李波香任书记,时有党员8名,1个支部,随军行动。到目前,全县共有党组织402个,其中党委28个,工委3个,党总支10个,支部365个,党员总数10013名。
      党的十八大以来,岚皋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专题、“两学一做”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党的各项工作长足发展。
      在党建引领下,以“三级两账”为代表的30余项改革创新工作获中省肯定或推广,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刊发岚皋亮点工作百余次,对外影响力逐步扩大。
      巴山深处党旗艳,岚河两岸换新颜。随着乡村振兴号角的吹响和“两高”时代的到来,岚皋正站在崭新的历史发展的起点上,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挺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