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搜索
近年来,石泉县围绕“保基本、补短板、强弱项”,“县强、镇活、村稳”的思路,以国家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为抓手,建立了村医队伍建设发展制度体系,通过一体化管理、提待遇、给编制、拓宽晋升渠道,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等举措,补齐村级医疗机构短板,稳定优化村级医疗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村级卫生健康服务能力,确保医疗卫生网络“网底稳定”,切实保障基层群众健康需求。
完善村医管理机制 筑牢村级卫生基底
为切实保障村医队伍稳定长足发展,石泉县建立健全乡村医生收入和老年退养村医生活补助定期增长机制,实行“县聘镇管村用”的管理模式,对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乡村医生及定向培养人员、经考试合格后,自愿与县卫健局签订劳动合同的,按政府购买服务每人每月发放2200元的工资待遇、缴纳社会保险800元;对非政府购买服务的乡村医生,严格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偿、公共卫生项目补助经费政策,落实乡村医生的工资待遇;对年满60周岁退出的乡村医生,严格执行新农保补助政策。
县两大医疗集团定期考核乡村医生工作业绩、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及其履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执行基本药物制度等情况,作为村卫生室医务人员执业注册及解聘合同的主要依据。
健全村医培养制度 纳入改革发展规划
村医稳,基层农村医疗卫生才能稳。针对村医队伍老龄化严重、村医岗位缺乏吸引力的问题,石泉县启动了大学生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计划,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充分利用现有扶贫、财政、教育和卫生的资源,按照定向招生、定向委培、定向就业、定向晋升模式,探索开辟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新路径。县卫健局与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村卫生室订单定向医学生(含中医)免费培养计划,每年推荐5名定向培养生。在学期间每名学员享受减免学费(每人每年5500元)、生活费给予定额补助(每人每年5000元)。学员通过考核后获得国家承认的医学大专学历,具备报考执业助理医师的资格。结业后,根据定向协议、工作需要和就近便利原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落实薪酬及养老保险待遇,实行“县招镇管村用”、合同制聘用,每年由县卫健局签订聘用协议,统筹安排到村卫生室工作。到2022年,该县计划招收培养15名具有全日制大专临床医学学历的订单定向乡村医生(2020年5名、2021年5名、2022年5名),逐步建立一支适应农村卫生长远发展需要的年轻乡村医生队伍,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与时俱进,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织牢医疗大网底 能力提升是核心
村级卫生室作为基层的医疗机构,承担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是村民家门口的“医院”。“有地方看病、有人看病”还不够,还要“看得了病、看得好病”。
为提高基层村医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进一步发挥村卫生室、村医“地理接近”基层群众生活的优势,石泉县把村卫生室建设成为县级医院的门诊部或挂号窗口的定位,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县镇村三级远程会诊系统的互联互通,县级医院专家通过远程指导乡村医生开展诊疗服务、开展远程培训,不仅提升了乡村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还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二级医院的诊疗服务,让村民看病买药不出村,为农村贫困群众创造更加快捷的就医条件。县两大医疗集团以基本医疗技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等为主要内容,组织全县乡村医生参加县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2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达到村级开展中医适宜技术不少于6种,多措并举使乡村医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截至目前,石泉县共有乡村医生217人,其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招录乡村医生127人、占 58.5 %;具有乡村医生证98人、占 45.2 %;具有助理执业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55人,占25.3%;45岁以下乡村医生129人,占59.4%。乡村医生队伍结构日趋合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石泉以农民夜校为载体助推乡村振兴[ 03-29 ]
下一篇:石泉:“三强化三提升”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圈”[ 04-01 ]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