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平利 > 正文内容

    平利:誓让青山变“金山”

    作者:沈奕君 陈金山 时间:2021-03-16 08:06 来源:平利县 字号: 打印

      2月26日,午饭时间刚过,平利县长安镇金沙河村村委会就挤满了人。之所以这么热闹,是因为他们的扶贫英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获得者王青山从北京载誉而归,即将到村和他们共同分享这份喜悦。
      整个分享会群众热情高涨,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才结束。在返回县城的路上,王青山坐在车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幕幕脱贫往事。
      2015年7月,37岁的王青山被派驻金沙河村担任第一书记。金沙河村是全县8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地理位置偏僻,属于三山夹两沟地貌,是典型的地理条件差、基础设施差,无主导产业、无能人大户、无发展动力的“两差三无”村。老百姓基本没有增收产业,主要靠种植萝卜、白菜、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维持生活,房屋星星点点地散落在大山深处,居住环境亟待改善。各家各户水、电、路、讯都有很大的短板,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发展不平衡,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9户688人,贫困发生率高达73%,加上地处县城水源地,发展模式受限,脱贫难度远比一般贫困村大。如何能让群众脱贫的同时保护水源环境,成了王青山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难题。
      为解民之困、破发展瓶颈,王青山到村后,坚持吃住在村,扑下身子,挨家挨户走访,经过两个月的深度调研,他和村“两委”班子共同制定了激发内生动力鼓干劲、提升设施建设强基础、因地制宜兴产业的脱贫思路。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金沙河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信息闭塞,导致了全村贫困户“等、靠、要”惰性思想严重。为了让贫困群众由被动脱贫到自主脱贫,王青山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记不清他和村“两委”干部组织召开了多少次群众会,入户开展了多少次宣传教育。
      打牢群众基础后,王青山与帮扶干部一起在村里实施新民风扶贫扶志“八个一”工程,每季度组织一次“道德评议会”,建立一个民风积分爱心超市,开展一次“大宣讲、大走访”活动,组织一台扶贫扶志文艺演出,赠送一套脱贫攻坚实用技术“大礼包”,绘制一面扶贫扶志文化墙,悬挂一个新民风中国结,评选表彰一批自强励志标兵。 在此基础上,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不断加强对农村婚丧嫁娶、人情交往、娱乐方式的规范引导,注重典型引路,抵制无原则无理由“等、靠、要”“争、访、闹”的不良风气,不断激发贫困群众思想动力、精神动力、增收动力,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实现由“背着走、扶着走”向“跟着走、自己走”转变。在全体帮扶干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金沙河村成为全县脱贫攻坚扶志工作的一面旗帜。
      提升基础设施是群众增收致富的首要任务。驻村以来,王青山积极协调水利局找项目、跑资金,先后实施通村水泥路建设工程、环境综合整治改造工程、县城供水围栏工程、污水处理站工程、小流域清洁工程、水源湿地保护六项工程。铺设7.8公里排污管网,建设2座污水处理站,改造圈厕98户,配置垃圾车,对垃圾清运进行集中处理。美化完善六大院落,改造农户花坛,达到房前屋后庭院化、村落民居整洁化。修建水源保护区湿地公园,栽种绿化植物500亩,栽植行道树8700株,结合生态农业观光、民宿旅游发展于一体,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1000亩的高效茶园现已是金沙河村的主导产业,然而初期发展茶叶并非一帆风顺,因为金沙河村村民从来没想过因茶致富,说到茶叶顶多就是房前屋后种几棵,用来平时自己喝。而且茶叶要3到5年才能见到效益,村民也对村上发展茶叶缺乏信心。王青山就带着专家多次上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算经济账,一次、二次、三次……最终,村民下定决心种上了茶树。
      村看村、户看户,看着有村民开始种茶树,其他村民也都种上了。村民思想进步了,王青山又开始大力探索农村“三变”改革。他以村集体合作社为龙头,发挥能人大户带动效应,组织成立了金沙河村松树坪茶业专业合作社,按照“支部+集体合作社+专业合作社+股东”模式,发展绿茶1000亩、核桃园1000亩、中药材1000亩,实行股份合作经营。通过土地入股、园区务工、代养回购、股份分红等途径,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1万元,实现村集体、贫困户、经营主体三赢的目标。
      抚摸着沉甸甸的奖章,看着即将开采的葱郁茶园和田间地头一派忙碌的春耕景象,王青山不禁长舒一口气,感慨道“当初来金沙河立下的让青山变‘金山’的誓言,今天算是真正实现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