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理论调研 > 正文内容

    汉阴县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周永鑫 时间:2020-02-06 09:30 来源:汉阴县 字号: 打印

      2017年,省政府将汉阴确定为全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县。三年来,我们抢抓机遇,依托县政务中心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2018年7月2日在全市率先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许可权集中实施后,汉阴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进一步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走出了一条从“审管一体”到“审管分离”,再到“审管联动”的改革之路,县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较快发展。

      一、从“审管一体”到“审管分离”,构建“一枚印章管审批”模式

      传统政务中心工作模式,难以解决“重审轻管、以审代管”问题,难以实现“并联审批”“审批提速”和服务优化。为落实“放管服”改革部署,我们按照省政府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要求,先行先试,按时间节点强力推进各项工作。
      (一)坚持县委主抓,强化组织保障。县委高度重视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为副组长的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改革措施路径,建立工作“倒逼机制”,夯实各方工作责任。定期听取情况汇报,审定改革试点方案。由县委常委带队先后赴成都武侯区、江苏盱眙县、宁夏贺兰县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先行先试地区经验和做法,统筹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二)坚持目标导向,强化思想共识。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打破了原有的行政审批模式,涉及部门较多,条条框框限制较大,有一定的阻力。改革试点启动以后,我们积极动员部署,宣传“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重大现实意义,使全县上下形成“抓改革试点是落实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的思想共识。同时,为广纳民意民智,我们还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各部门和社会各方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方案,努力推进工作。
      (三)坚持分批实施,稳妥推进改革。我们围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认真梳理划转集中实施许可权事项清单,确定全县纳入集中实施许可权事项共183项,占许可目录总数的84.6%。按照“先易后难、分批实施”的方法,分两批划转许可事项。第一批主要划转市场监管、民政、交通、卫健等13个部门的124项许可事项,占拟划转集中许可事项的67.7%。发改、国土、住建3个部门的59项许可事项作为第二批划转,划转前先进行内部业务整合,然后统一进驻政务大厅,待条件成熟再划转到审批局集中实施。对于事项和人员划转,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逐个部门商定划转事项、人员和编制,分步骤分批次实施。
      (四)坚持权责对等,厘清审管边界。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实行“审管”分离,审批局和主管部门分别承担相应的审批和监管责任。县行政审批局负责许可事项的受理、审批和发证;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行业发展规划和事中事后监管,共同构建宽进严管的市场格局。

      二、从“审管分离”到“审管联动”,推动改革试点向纵深发展

      改革初期,我们也遇到一系列问题。其中,有基层无法解决的共性问题,如行政审批局审批专用章不被相关网络平台认可、存在信息壁垒等问题,我们将这些问题逐一向省职转办做了汇报,省职转办高度重视并拿出了解决方案。此外,也出现了“审管分离”后,审管衔接不畅、专业人员不足、缺少业务培训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积极寻找对策,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变“审管分离”为“审管合作”。针对重大项目和涉及面广的审批事项,变审管“分离”为审管“合作”,审批局配合主管部门联合进行前期调研论证、制定发展规划等工作,主管部门在审批环节为审批局提供专业指导,解决疑难杂症。注重“审”“管”合作,既规避了矛盾风险,又提升了对市场主体的服务。如,在出租车营运许可事项上,审批局和交通局合作,共同制定工作方案,共同解决新引进企业和原营运企业竞争出现的矛盾问题,使出租车营运市场更加规范,管理更加高效。
      (二)变“各自为战”为“联合作战”。为解决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踏勘力量薄弱问题,出台了《汉阴县行政审批实地踏勘工作制度》,通过整合审批局和各行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建立专家库,为审批和监管工作提供咨询、论证、踏勘等服务,确保许可和监管衔接紧密,顺利推进。此外,为避免改革后各行业部门与审批局各自为战,不能形成工作合力,我们积极运用目标责任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将主管部门和审批局的职责予以明确并在考核中予以体现,如工程建设并联审批改革工作,由住建局负责牵头落实,审批局配合做好许可环节的材料精简、时限压缩。通过使用目标责任考核这个有利抓手,将审管职责串联起来,主管部门与审批局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审管联动的格局更加清晰。
      (三)变“单线联系”为“双派双学”。改革初期,审批局窗口工作人员通过电话联系、上门请教等方式,向各部门原从事审批的工作人员学习许可业务知识,但各部门工作人员精力无法保障,这种“单线联系”的学习方式成效较差。为有效提升审批局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我们开展了“双派双学”活动,各主管部门定期选派业务骨干到审批局窗口开展业务指导,促进审批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审批局不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到主管部门跟班学习,从市场主体培育和监管环节等多方面了解审批环节应当注意和避免的问题。此外,明确要求,上级开展的业务培训,行业主管部门和审批局应各派业务干部参加。
      (四)变“注重审批”为“突出服务”。在审批局设立副科级事业单位社情民意诉求服务中心,畅通社情民意诉求渠道,利用12345热线电话平台,实行“365天+24小时”全天候服务。针对企业工单,采取“提级办理、联合督办、跟踪问效、定期回访”工作机制,确保企业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能落到实处,办出满意。以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的理念,在审批局组建“审批+服务”工作团队,同招商中心、工业园区管委会等部门建立服务对接机制,主动联系来汉投资企业,以“一对一”首席服务、绿色通道、代理代办等多种方式服务企业,让初到汉阴的企业感受到良好的营商环境。

      三、从“探索前进”到“成效初现”,实现县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以来,我们紧紧依靠上级支持,坚定改革信心不动摇,以“蹄疾步稳、循序渐进,实事求是、统筹兼顾”的原则,坚持把方案做优,把问题想到,把工作做实,把改革推向深入。当前,改革试点成效初现,改革红利正在释放,全县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效率显著提升。
      一是权力运行规范透明。行业部门的行政许可权划转后,主要精力集中到制定发展规划、执行行业政策、研究行业标准、加强服务创新、强化监督管理,解决了“权力碎片化”和“重审批轻监管”“以批代管”等问题,实现审管分离,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
      二是行政成本大幅降低。许可权集中后,通过构建标准化服务体系,在确保审批效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实现行政成本大幅降低,审批人员大幅精简。全县从事行政审批工作人员由75人整合压缩为15人,减少80%;办事环节由768个减少至370个,减少52%。
      三是审批效能明显提高。许可权由行政审批局集中实施后,以“办成一件事”为目标,通过内部流转、并联审批、联合踏勘等手段,对审批的全流程、整链条进行优化和精简,实现审批服务集约化,企业和群众办事从原先的“找多个窗口”变为“只找一个窗口”。同时,我们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用“数据跑路”取代“群众跑腿”,按照“一事项一标准、一流程一规范”原则,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形式,“颗粒化”对外公布《办事指南》,做到部门明明白白用权,群众清清楚楚办事。全部划转集中审批事项办理时限由4219个工作日压缩为1808个工作日,减少57%,申请材料由996份减少为490份,减少51%,行政审批效能明显提高。
      四是便民利企更加高效。审批标准和流程对外公布后,避免企业和群众将精力浪费在搭天线、找领导、跑关系上,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办事环境。同时,我们大力推行容缺后补、绿色通道、预约办理、首席服务、微信办照等服务模式,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特别是对重点建设项目、招商引资企业和新社区工厂等,积极推行全程代办服务,受到一致好评,汉阴企业开办时间从3.5天减至0.5天。2019年,全县新注册企业709家,个体户187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79家,创历年新高。
      实践证明,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有效举措,是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有力抓手。汉阴改革试点工作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提升了政府服务能力,激发了市场活力,取得了预期效果。改革试点的具体做法得到上级的认可,省职转办、省行政学院派员到汉阴专题调研,并发专刊介绍汉阴工作经验。在宝鸡召开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专题培训班上,汉阴县就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促进县域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做了专题介绍。2018年,汉阴县营商环境年度考核位居全市前列。(作者:周永鑫  中共汉阴县委书记,原稿于2019年12月31日刊发在《陕西工作交流》第49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王玲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