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平利 > 正文内容

    平利:“三认领”为民办实事

    作者:刘勇 胡喆 梁沛 时间:2019-11-19 09:04 来源:平利县 字号: 打印

      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平利县政府党组结合主题教育深入开展访民情、解难题、办实事,用群众的获得感来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效,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刚刚建成的城长产业路连接县城和楚长城遗址关垭子,路旁翠绿的茶园与白墙黛瓦的徽派民居交相辉映,成为了群众休闲、观光、锻炼身体的好去处。但由于路刚建成,管护职责不明确,功能不全,绿化、亮化、安防及卫生设施不到位,制约了城长产业路综合效益的最大化。群众纷纷反映:“这条产业路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实惠,但是环境卫生还很差,时常有人骑摩托车在路上跑,很不安全。”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平利县政府党组认领了这一问题。县长陈伦富说:“我们一定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他带领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在路上现场调研,召开办公会,逐项解决问题,制定了由业务部门分别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城关、长安两镇分段进行管护的具体措施。在各部门的迅速行动下,城关镇段管理服务中心已正式对外运营,绿化、亮化、沿线公厕、休憩座椅、安全护栏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加快推进。
      看着越来越美的城长产业路,家住路边的中原村群众胡明富说:“现在周末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我准备开个农家乐呢。这么漂亮的路给了我们致富的机会,我来当个业余的监督员,不能让人给破坏了。”
      深度贫困村万福山村,山大沟深、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贫困发生率高。陈伦富多次来到该村,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深挖“穷根”,同村委班子共同制定了以“修路、搬迁、兴产业”为主的致富路子。通过干群的共同努力,该村新修通村水泥路28.2千米,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26户,按照“1155”发展思路,栽植核桃1000亩、柿子1000亩,茶业500亩、中药材500亩,一件件具体的实事落到了实处。群众都说:“现在的万福山才是名副其实的万福山了!”
      营商环境不优、办事环节不畅的问题一直有所反响。政府常务副县长吴代强认领了这一问题,他带队来到政务服务大厅进行现场调研,召开有办事群众和企业代表参加的座谈会,提出了要找准问题存在的症结、环节不畅的难点、堵点,发扬“店小二”精神,以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企业和群众满意。
      目前,该县政务服务大厅基本实现了“只进一个门、只上一张网、最多跑一次”的目标,县级“网上可办”事项和“一窗”分类受理均超过70%,实现了水电气报装及缴费网上办理,在城区推广应用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建成全市首家24小时自助办税点,有效填补了窗口8小时以外及节假日服务盲点。
      宝登汽贸员工胡师傅拿着新办好的公司注册手续感慨道:“真没想到在政务中心不出门就能办好营业执照、对公账户,还免费给我们公司刻了公章,真省事儿啊!”
      当得知贫困户的优质农产品找不到销路的难题后,西北大学挂职干部、政府党组成员牛镭主动认领,当起了“推销员”,积极组织18家农业企业(合作社)到西北大学开展平利农产品进校园直通车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活动,又通过京东集团在校园京东无人超市扶贫主题店设立扶贫专区和生鲜特营区,在西北大学校区和住宅区开展“优质农产品进高校直通车”展销活动等形式,直销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截至11月已成功举办4场展销活动,实现销售收入62万余元。
      一件件难事实事的解决,带来的是群众满意的笑脸。截至目前,该县政府党组成员结合脱贫攻坚先后开展访民情160余次,解难题、办实事共35件,凡是群众有反响有需求的地方,就有领导和干部解决问题的身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邹亚康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