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719776475-GK-2022-0546 发布日期 2022-04-01 10:16
来源 平利
内容概述 平利县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字体: 分享: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3月19日在平利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平利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陈  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16年以来,全县上下紧扣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凝心聚力、以干克难,统筹推进战脱贫、稳增长、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奋力开创了平利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过去五年,我们追赶超越,经济发展实现稳中有进。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04.07亿元,是2016年的1.4倍,年均增长5.8%;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1%,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6%。一、二、三产结构比由14:68:18优化至14:58:28。县域经济监测综合排名稳步前移,2019年上升到全省第27位,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过去五年,我们精准务实,脱贫攻坚夺取全面胜利。坚持脱贫攻坚为大为重为先,整合涉农资金15.3亿元,实施扶贫项目3424个,落实127个单位联村包抓,3834名干部联户帮扶,37974名贫困群众搬入新居,44811名贫困人口摆脱贫困,7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全面达标,实现了整县脱贫摘帽,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全县人民一个不少迈进全面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六次位居全省第一,连续四年全省优秀。2020年4月21日,平利迎来了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考察脱贫攻坚的无上荣光。

——过去五年,我们强本固基,三大产业稳步提质增效。茶饮产业突破发展,茶园面积达到20万亩,绞股蓝基地面积保持在5万亩左右,创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市级48家,茶饮产品产量达到1.5万吨,实现产值15.5亿元,成为全国茶业百强县。富硒粮油、生猪、中药材稳步发展,平利被认定为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列入首批省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新型工业持续壮大,规上工业企业由75家增加到104家,建成园区标准化厂房23万平方米,入园企业达到179家,发展新社区工厂100家,加快推进县融资平台整合升级,工业集中区升级为省级经开区。生态旅游起暖回温,建成天书峡、桃花溪、马盘山、芍药谷等景区景点,创建4A级景区1个、3A级4个,旅游综合收入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产业发展为富民强县打下了坚实基础。

——过去五年,我们以创促建,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坚持“六城联创”,陈家坝、杨家梁、老电影院等片区综合开发有序推进,“十里水街”全面完成,秦楚边关健康绿道、女娲农贸市场建成投用,城区道路综合改造加快推进。完成棚户区改造5000套,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400套,实施8个片区3164户老旧小区改造。集镇建设各具特色,长安成为国家级特色小镇、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老县、长安列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平镇高速如期通车,白狮路、大三路、洛南路改造建成投用,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2000公里。镇级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基本实现全覆盖,完成农村环境治理项目95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5平方公里,实施国土绿化5万亩、退耕还林5万亩,空气优良天数逐年增加,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村居优美、城乡共美,青山碧水蓝天已成为平利最美底色。

——过去五年,我们改善民生,群众生活过得更加殷实。民生领域累计投入102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394元、12978元,年均增长8%、9.4%。实施校建项目120个,新增学位2150个,“大校额”“大班额”问题有效缓解。县医院、中医院“二甲”复审通过验收,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新冠疫情防控保持“零确诊”。建成区域性敬老院3个、镇中心敬老院8个,集中供养2113人。防汛防滑减灾有力有效,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逐步完善,“平安平利”建设深入推进。与此同时,退役军人事务、医疗保障、电力通讯、民族宗教、税务、慈善、老龄、残联、供销、气象、邮政、烟草、金融、保险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过去五年,我们依法行政,自身建设得到不断加强。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健全完善政府规章制度,规范政务运作模式,严格依法行政,主动接受各方监督。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管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强化审计监督,干部作风切实转变,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各位代表,历经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过去五年,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质量强县示范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医药工作先进县、信访工作“三无”县和示范县、全省新型工业强县、教育强县、文化先进县、县城建设先进县、山林经济发展示范县、“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平安县等中省荣誉表彰23项,17项创新工作被全国、全省推广,3次进入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优秀”格次。平利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空前提升。

五年发展,成之惟艰;五年耕耘,收获满满。这是县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履职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勠力同心、埋头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投身平利发展的投资者和企业家,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成绩来之不易,问题不容忽视。近年来我县发展较快,但县域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发展任重道远;对外开放水平不高,支撑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市场主体培育不充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牢靠;县城建设滞后,“城市病”日渐突出;教育医疗、生态环保、食品安全、社会治理等民生领域短板不少;城乡居民收入还不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需付出艰辛努力;少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城墙”思维严重,创新意识不强,营商环境亟待改善提升。对此,我们将正视差距,紧盯短板,克难攻坚,着力解决,绝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待!


二、今后五年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我们建设陕西乡村振兴示范县,谱写平利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期。纵观经济发展态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有利条件。放眼全国,中央相继制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密集出台支持以县城建设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加大中央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比例,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大规模减税降费,稳定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等利好政策;环顾省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一县一策”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等系列政策落地实施,特别是我县被列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为我们借势崛起创造了良好机遇;审视自身,经过近几届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我县已形成富硒食品、新型材料、全域旅游三大产业体系,且高度契合全市重点打造的三大千亿产业集群,为加速融入省市发展大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积累了坚实基础。我们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顺势而为、借势而进、乘势而上,在加快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当下、赢得未来。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县十七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五个扎实”“五项要求”,以建设陕西乡村振兴示范县为目标,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奋力谱写平利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预期奋斗目标是:到2026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8%,三次产业比达到12:53:35。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务必保持定力,接续发力,稳步推进。

守住粮食安全保底线。把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扛牢“米袋子”“菜篮子”政治责任,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制度,逐级签订责任状,落实“三定”要求,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耕地实至名归。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6万亩,新增补充耕地3000亩。全面开展撂荒地统筹利用,以广佛、洛河、大贵、老县、西河等镇为重点,大力推广稻油一体化、种植机械化,建设一批富硒粮油生产示范基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6.3万亩,粮食产量保持在5.9万吨以上。管好县级应急储备粮油,大力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有力支持老百姓种好地、储足粮。发展设施蔬菜,以城关、长安、西河等镇为重点,建设城区保供基地,确保蔬菜产品有效供给,让老百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吃得更好。

强化监测帮扶防返贫。着眼守住底线,对所有农户开展常态化监测排查,全面掌握“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现状,做到责任网格化、监测信息化、帮扶靶向化,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加快壮大村(社区)集体经济,明晰产权关系,确立市场主体,完善收益分配,切实调动村(社区)干部壮大集体经济积极性和创造力。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和监督,理清产权,完善制度,落实管护主体,确保长期发挥效益。坚持“四个不摘”要求,统筹用好巩固衔接资金,高度关注一般村的发展。持续深化苏陕协作,组织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抓牢产业就业稳增收。坚持“以村带户”向“以镇带村”转变,扎实开展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切实把农户牢牢嵌在产业链上,实现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大力实施劳务输出转移就业、新社区工厂就地就业、帮扶基地吸纳就业、公益岗位安置就业、扶持创业带动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努力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加大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以“五星社区”创建为抓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全面落实居住证管理,强化标准化厂房配建,巩固提升新社区工厂100家,有效解决服务“两不管”、群众“两头跑”,确保搬迁群众安下身、放下心、扎下根。

加快乡村建设促振兴。坚持规划先行、梯次推进、整体提升的思路,建特示范村、建好示范镇、建优示范县。以蒋家坪等29个示范村为重点,注重乡村特色,留住乡愁记忆,大力推进“五大行动”,努力建成一批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的美丽宜居示范村;面上村重点抓好垃圾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以老县、长安两个示范镇为重点,大力实施“四个全面提升”,建设具有地域特色、时代风貌、干净卫生的示范镇样板;其他镇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原则,提升集镇建设,壮大特色产业,培育地域文化,努力建设八仙、正阳文旅名镇,广佛、洛河、大贵农业强镇,三阳、兴隆、西河田园小镇,推动各镇特色化发展,让我们的美丽乡村越来越美。

(二)强化关键支撑,以高质量项目引领高质量发展。项目是发展的生命,必须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以项目建设促进投资、引领发展。

加强项目储备。坚持谋划五年、干好当年,紧盯中省投资导向和产业政策,加大项目前期投入,围绕富硒食品、新型材料、文旅康养、城市建设、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每年策划包装项目不低于200个,总投资不少于100亿元。立足全县10条产业链,精准对接省上23条、市上11条重点产业链,争取策划包装一批项目嵌进省市“链长制”,挤进动能转换“大盘子”。严格把好项目入口关,充分论证、审慎决策、做足前期,坚决守住耕地、生态、文保等底线,做到项目上一个成一个。实行争取项目资金考核机制,细化指标任务,确保到位补助资金年增长10%以上,切实把项目储备转化为发展新动能。

加大项目招商。制定出台以投资强度、产出贡献、吸纳就业为刚性指标的“1+N”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体系,建立招商引资决策机制,坚决做到优惠政策审慎承诺,协议约定刚性兑现,权利义务制衡有效。坚持把补链强链作为项目招引的重中之重,围绕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域特色,每年策划包装100个招商项目。坚持“144520”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实行领导带头招商,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为主攻方向,开展小分队、点对点精准招商,着力引进含金量高、含绿量足、含新量多的大项目、好项目。支持发展“归雁经济”,敞开大门欢迎“儿子女婿”返乡创业,同等待遇、一样政策。出台招商引资考核办法,营造百姓创家业、老板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全员大招商,共谋大发展的新格局。

加快项目建设。统筹中长期发展,把握年度经济运行,以市县重点项目为抓手,每年开工一批、建成一批、投产一批投资过亿元项目,确保重大项目建设接替有序。深化“1+3”投融资公司,扩大市场化融资规模,着力破解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短板。继续实行“五个一”工作机制,坚持县镇联动抓、部门协同推、工作专班干,强化督查督办,做到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建成,努力营造围着项目转、盯住项目干、大干快上的浓厚氛围。

(三)突出增收导向,做优做强茶饮首位产业。过去我们因茶兴业,今后更会因茶振兴。坚持稳面积、提单产,延链条、增效益,创品牌、拓市场,努力建成全国名茶大县。

稳定现有面积。按照稳基地、优存量要求,培育丰产园,管好新建园,改造老茶园,建成长安、城关、广佛、八仙、洛河、大贵、三阳、正阳等8个茶叶强镇,到2026年全县标准化茶园达到10万亩。充分发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优势,培育扶强一批绞股蓝种植专业村,确保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左右。积极破解“园区建的大、企业难消化”客观现实,支持流转分包,适度规模经营,构建基地建得优、工厂办得好、品牌树得强、市场拓得宽的完整茶饮产业体系,让我们的茶园变得更加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促进提质增效。优化产品供给结构,在做优绿茶生产的基础上,大力支持红茶、黑茶、白茶、秦汉古茶等茶类生产,开发中高低档产品,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全面提高夏秋茶资源利用率,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建成综合利用生产线20条,增加产量2000吨、增加产值4亿元。推行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效解决“一家干不了、干也干不好”的共性难题,促进茶叶增效、茶农增收、茶企增利。鼓励企业聚焦实业、做精主业、消减负债,逐步走向良性发展。支持开发新产品、研发新专利、发展新业态,着力推动茶旅、康养、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让一片叶子成就一个大产业,富裕平利老百姓。

做大销售市场。实施品牌提升行动,修订“平利女娲茶”“平利绞股蓝”地方标准,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全面提升“平利女娲茶”“平利绞股蓝”“安康秦汉古茶”“金陕红”“叶叶金花”知名度。坚持资源优化、专业策划,多渠道宣传推介平利茶品牌,打造消费群体心中的“老字号”。鼓励企业跑市场,大力开展电商营销、商超代销、网点直销,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支持企业出口外销,让山货飞出山门、走出国门,以畅销促生产、带基地、扬名气、保增收。

发展地域特色产业。坚持抓大不放小,稳大户、扩农户、保产能,确保生猪年饲养量稳定在24万头,出栏14万头。发挥优势推进道地中药材和烤烟区域布局、园区发展、订单生产,因地制宜发展魔芋、核桃、蚕桑等特色小众产业,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县抓主导、重点突破,镇扶小众、各具特色”的思路,实行一个产业一套政策,保持连续性,坚持不懈抓。全县新增各类现代农业园区40个,新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6家、家庭农场15家,确保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命名,让我们的资源优势更好更快地转化为新动能,成为实实在在的增收财富。

(四)聚焦“一区三园”,发展壮大新型工业。工业是经济的压舱石,是接一连三的关键点,必须持之以恒扩总量、优存量、提质量,全力推动新型工业突破发展,努力把经开区打造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加快园区提档升级。理顺管理体制,全面落实支持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政策,建立企业化薪酬制度,实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推动园区集约式、聚合式、突破式发展。支持盘活关停企业资产,实施“腾笼换鸟”恢复产能。加强建设用地储备,处置闲置土地1000亩,收储土地1200亩,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承诺制”,提高土地资源供给质量和效率。坚持筑巢引凤,新建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让企业“轻装上阵、拎包入驻”。加快道路、给排水、强弱电、周转房等园区基础设施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教育、医疗、金融、商贸等公共服务配套,增强综合承载力和吸引力。

做实培优园区经济。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支持各类企业“进园区发展”“进标厂生产”,强化“亩均产值”,提高“亩均效益”。老县新材料产业园要以钡盐新材料深度开发为重点,建成超细硫酸钡、九水硫化钠等生产项目,引进承接阀门、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等东部产业转移,大力培育百亿新材料产业集群;陈家坝绿色产业园要以创业创新为引领,重点布局创新研发、智能制造、电商物流、创业就业、绿色轻工产业,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引进轻工纺织、电子线束、毛绒玩具等企业集群,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长安茶饮产业园要建成富硒产品加工产业园项目,全产业链开发茶叶、绞股蓝、魔芋、山野菜、小杂粮等富硒食品加工业,争创省级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

培育壮大企业队伍。按照“摸排一批、培育一批、壮大一批、升级一批”的要求,实施中小企业梯队成长计划,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完善以企业为主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对接秦创原平台,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每年新增“五上”企业30户。聚焦退库企业,精准施策,加强救助,争取再次“入规”。扎实推进“双创”工程,每年新培育市场主体1200户以上,为经济稳增长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扎实做好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参评。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施“六个一”集成审批,推行一业一证、一企一证、证照联办。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升办事效能。加快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让“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就近办”变为现实。建立政、银、企联席会议机制,围绕企业所需,主动梳理问题,一企一策有效解决,为企业雪中送炭,助企业焕发生机,以良好的软实力留人、留心、留资本、留企业,努力推动我们的硬发展。

(五)释放生态红利,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坚持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美丽资源”变为“美丽经济”。

守护蓝天绿水青山。全面推行林长制,完成封山育林30万亩、退化林修复15万亩、森林抚育30万亩,建设国家储备林7.5万亩,森林防火、有害生物成灾率分别控制在0.9‰、4.4‰以下。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实现“绿色矿山”全覆盖。严格执行《汉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深化落实河湖长制,常态化开展“清四乱”“十年禁渔”工作,建成县级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施集镇饮用水源地规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凤凰尖硫铁矿污染治理等环保项目,建立垃圾污水建运管保障机制,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国家Ⅱ类标准。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继续强化“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措施,全面推进清洁生产,空气优良天数每年保持在350天以上,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平利青山常在、空气常新、绿水长流。

持续建好景区景点。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径,紧扣旅游“十二要素”,进一步丰富提升景区景点形态、业态、生态、文态、状态,新增4A级景区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以天书峡、桃花溪、马盘山、芍药谷、蒋家坪、大草甸为重点,加快景区提档升级,支持开发多层次、个性化、体验式的文旅融合项目,建成全市精品旅游景点。积极引进有竞争力的经营主体,盘活长安茶城、龙头村、三里垭-琵琶岛等旅游资源,发展新业态、探索新模式,打造“视觉美丽、体验美妙、内涵美好”的旅游度假区。支持正阳康养小镇建设,推进廖乾五故居抢救修缮保护工作。加快蒋家坪秦巴古茶村建设,塑造“青山、古村、茶人家”意境,尽快形成“南有天书峡、北有蒋家坪、中有城周边”的旅游引爆点。做优旅游基础设施,建成县城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规范旅游引导标识体系,完善景区景点服务中心、停车场、便利店、旅游厕所等设施配套,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创新服务扩大消费。发挥旅游“一业兴百业”的带动作用,持续唱响“游女娲故里、品平利硒茶、赏美丽乡村”旅游品牌,突出打造“一核一环三线”精品旅游线路,推动茶乡风情游、秦巴风光游、康养研学游协同发展。围绕“只听吆喝、不见实惠”现实,着眼需求侧,发展乡村民宿100户、精品农家乐100家,打造巴山民宿集群,形成以星级酒店为引领,主题酒店、乡村民宿、农家客栈等为支撑的完整住宿体系;着眼供给侧,以“游在景区、吃在城镇”为着力点,深入挖掘民间美味、特色小炒、地方名宴,打造平利特色美食品牌;开发本土名优特产,制作小而精的特色旅游商品,切实把名气转化为效益。创新宣传营销,深化与周边旅游热点合作,建立资源共享、线路互推、客源互送的区域旅游协作机制,真正让平利旅游市场热起来、火起来。

(六)以人为核心,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县城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努力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大力推进县城更新。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以创建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为抓手,高点规划、分区施策、统筹推进,全面提升山水园林县城品位。加快开发县城西区,以西大桥片区为核心,规划建设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区、精品生态住宅为主的城市商贸服务中心,实施西大桥重建,新建城市展览馆、滨河公园、四星级酒店,完善提升“十里水街”,统筹推进经开区建设,匠心打造平利“会客厅”。疏解提升县城中区,综合改造新正街,拓宽中直街瓶颈路,打通北环断头路,构建城区环线路,实现主次街道沥青化、雨污分流全覆盖;完成县医院整体西迁、14个老旧小区改造,修缮老政府门楼、故城墙,推行“窄马路、密路网、小街区”模式,实施老旧街区改造,培育打造月湖南路茶文化街、月湖北路夜市街、月城特色餐饮街、老城民俗风情街,树立城市地标,体现城市温情,保留平利记忆。有序建设县城东区,建成城东运动公园、杨家梁安置区、五峰山生态休闲公园,完善设施配套,丰富商业功能,增强公共服务,让我们的县城更有活力、更加宜居、生活更美好。

全面提升精细管理。建立规划、建设、管理相统筹,责任、权力、投入相匹配的管理体制,持续巩固“国卫”“国园”创建成果。聚焦“脏乱差”,规范运营农贸市场,取缔马路市场,下决心整治占道经营和乱停乱放,还路于人;全面开放机关停车位,盘活社会停车点,启动地下停车场,新建区域停车楼,采取分时分段、阶梯差异化停车收费,推进服务管理市场化,逐步解决交通堵、停车难、市容差问题;合理规划建设固定和移动公厕;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实行网格化管理,打通管理“神经末梢”;加强环卫能力建设,提高环卫人员待遇,配建环卫驿站,推动精细化保洁,让县城干干净净。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建成垃圾压缩站,规范两场(厂)运营管理。坚持宣传教育、示范引领、综合执法、共建共享,实现市政设施大改善,市容环境大变样,城市形象大提升。

大力拓展互联互通。以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为抓手,提等改造渡正路,打通三阳出境路,升级改造大广路、魏兴路、徐锦路等县乡公路,统筹推进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村组路建设,促进交通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开通县城至三阳、洛河、正阳公交线路,实现镇镇通公交;深化路长制,加强农村公路养管资金保障,推进智慧交通、三级物流体系建设;积极争取荆康铁路、安张衡铁路、平桐和平岚高速公路连接线、通用机场等重大“铁、公、机”项目,努力构建内接乡村、外连都市的大交通格局。提升安全饮水保障水平,加大中小河流、重点山洪沟、坡耕地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工程治理,争取实施水美乡村项目,确保蒋家坪国家级水保示范园通过命名。加强城乡电网改造升级,不断优化城乡电网结构。推进“气化平利”工程,提升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加快新基建布局,扩大5G网络覆盖面。以美丽的城镇、便捷的交通、坚实的基础设施,为平利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七)增进民生福祉,切实让老百姓都过上好光景。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让老百姓多一些稳稳当当的幸福感。

提升教育质量。聚焦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大财政投入,调动社会资源,加快补齐人才、设备、设施等短板,促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达标。加快建成城关第五小学、第四幼儿园、第二初级中学,彻底解决“大班额”“入园难”问题。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抓好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工作,做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高度关注学生营养餐,让边远高寒山区上学的孩子冬天少一些寒冷,多一些温暖。建立高中教师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抓内涵、强管理、创特色,力争高考一本上线率突破50%,“双一流”大学上线人数较2021年翻一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建成职教中心北校区,推进校企合作办学突破发展,力争跻身全市职教第一方阵。深化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轮岗交流,大力推行绩效管理,培养名师名校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我们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成就人生梦想,多出英才栋梁。

建设健康平利。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常态化、精准化、科学化抓好疫情防控,持续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坚决守好平利一方净土。加快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推动中医院提标扩能,实施城关卫生院东迁,努力把县级两院打造成为全市有名医院;推进县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标准化建设,建成县镇120医疗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优质服务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夯实村级卫生室基本功能,努力让村医有人干、有盼头。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行人事编制备案制管理。实施医保基金总额预付制度,推进“三医”改革有效联动。稳步实施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逐步形成“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康复回镇村”的就医格局。加强医生队伍建设,努力让医生安心看病,医者仁心;让老百姓放心看病,健康长寿。

繁荣文化事业。实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八大工程”,争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县。扎实做好非遗传承、文物修缮保护工作,建成平利博物馆,让古老文物活起来,焕发新光彩。支持文艺社团发展,培育壮大乡土文化人才,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挖掘文化资源,推出精品力作,打造文化品牌。扶持文艺演出、影视制作、休闲娱乐等文化产业发展。继续开展“文化平利”“送戏下乡”“文艺进万家”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持续推进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愈久弥香。

做好社会保障。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做到应保尽保。实施城市经营性公墓二期项目,加快市荣誉军人休养院建设,建成残疾人康复中心。新建5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改造提升3个区域敬老院,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落实三孩生育政策,新增婴幼儿托位2060个,促进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强化社区资源配置,划拨闲置国有资产,完善功能配套建设,提高服务供给能力,更好地发挥社区在创新治理中的关键性作用。建立村(社区)干部待遇增长机制。坚持机构编制动态管理,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人才招聘政策,畅通县外公职人员回家乡干事创业渠道,确保基层人员招得来、留得住。全面落实优抚政策,促进“双拥”工作深入开展。支持社会组织、志愿服务、慈善事业发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工作,健全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把社会保障的网底兜实兜好。

全力维护稳定。坚持“五治”融合,全面提升“321”基层治理模式,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深化平安平利、法治平利建设,加大“八五”普法,强化《民法典》宣传,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机制,综合施策化解信访积案,巩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成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要求,持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着力化解房地产、非法融资、政府债务等各类风险隐患,扎实做好防灾减灾、救援重建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保持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安宁祥和。


三、2022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县十七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按照县委十七届三次全会总体部署,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地方固投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9%。

(一)只争朝夕抓项目、扩投资。按照在建项目抓复工、前期项目抓落地、新建项目抓开工、续建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投产的要求,以141个县级重点项目为抓手,快马加鞭赶进度,全年完成投资87亿元。加强对上汇报衔接,全力争项目、强要素、保指标,力争当年到位各类补助资金28亿元,同比增长7.3%以上。坚持领导带头招商、全民招商、以商招商,重点围绕全县十条产业链,以“一图五单”为基础,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重点,以59个单位为主体,确保全年引进项目50个,到位资金95亿元,利用外资400万美元。抓紧跟进安得利二期、瓶装饮用水、茶旅融合、康养民宿、粮食烘干机、星级酒店等16个在谈项目,力争早签约、早落地、早开工。持续开展“放管服”改革,落实好惠企纾困政策,上主菜硬菜,给真金白银,支持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实现更大发展,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二)蹄疾步稳抓衔接、促振兴。坚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新增耕地150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建好城关、长安、西河蔬菜保供基地,稳定粮油播种面积34万亩,粮食产量保持在5.9万吨以上,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确保粮食安全。优化驻村帮扶,县帮重点村(社区)、镇扶一般村,实行驻村工作队(工作组)由属地镇党委统一管理、统一保障、统一考核。高度关注全员户,靶向帮扶三类户,全面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抓实搬迁后扶,对500户以上搬迁社区逐步配建标准化厂房,创建“五星社区”7个,确保搬迁群众乐业安居。稳步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老县、长安2个乡村振兴示范镇和蒋家坪、三里垭、高峰等11个示范村建设,着力打造有颜值、有内涵、有特色的示范样板。扎实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合用好各类公益岗和集体经济收益,发动群众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实施“八项工程”,让中国最美乡村大美其美、美美与共。

(三)坚定不移抓产业、稳增长。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城市农村一起抓、农业农村优先抓,全力夯实经济稳定运行、质量提升的基础。做优农业,提升标准化丰产茶园3万亩,新建夏秋茶综合利用生产线12条,实现增产1000吨、增值1亿元。稳定发展绞股蓝5万亩,强化质量管控,实现优质优价。建成生猪标准化示范场1个、“猪沼园”2个,有效稳定生猪产能。发展道地中药材11万亩,力争“八仙党参”通过地理标志认定。全年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产业化联合体2个、市级园区2个,千方百计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做大工业,完成土地征收600亩,新建标准化厂房8万平方米,确保安得利二期、电机公司扩能升级、赛夫迪扩能、和帆毛绒玩具、汽车零部件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培育“五上”企业30户,新增“专精特新”企业3户,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做活旅游,全力推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加快桃花溪、大草甸、芍药谷项目建设,积极盘活长安茶城、龙头村,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3A景区2个,四星级酒店1个、三星级2个,发展民宿30家、农家乐30户,力争蒋家坪4A景区达标命名,努力让平利发展“筋骨”更强,让人民美好生活成色更足。

(四)破难前行抓城建、提品质。牢牢抓住县城这个“火车头”,加快西大桥片区土地征收,启动西大桥拆除重建,同步推进精品街区建设;完成新正街道路综合提升改造,拓宽中直街瓶颈路,修缮故城墙、老政府门楼,实施月城巷、康华苑、陈家槽等5处老旧小区改造,见缝插针建设停车位1000个;启动城东运动公园及地下停车场建设,逐步完善杨家梁基础设施配套,加快龙古安置区建设。建成垃圾压缩站,配建环卫驿站、公共厕所,补齐环卫设施短板。启动规划月湖南路茶文化街、月湖北路夜市街、月城特色餐饮街、老城民俗风情街,外树形象、内聚人气。推进精细化管理,加强城管执法和环卫保洁队伍建设,强化综合执法,着力提高街面执法管事率、清扫保洁率、垃圾清运率,努力让县城更加干净整洁,让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五)用心用情抓民生、增福祉。积极扩大就业创业,全年劳务输出5万人。培育市场主体2000家,新增城镇就业1700人。启动县城第五小学、第四幼儿园、第二初级中学、职教中心北校区建设,务实推进职教合作办学,争创省级科普示范县。完成县医院迁建投用,启动城关卫生院东迁,加快中医院、妇计中心、疾控中心能力提升,稳步实施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切实提高城乡医疗服务水平。完成廖乾五故居维修,建成6个搬迁社区养老服务站、2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个托幼中心。启动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加快渡正路升级改造,完成鸦河路、蒋家坪罗家坡、稻草街至老县街、锦屏至蒋家坪服务区路段提等改造,开通县城至三阳公交。完成城南电网改造,提高城乡供电能力。新建基站50座,加快5G网络普及应用,努力让平利人民的生活条件年年都有新改善。

(六)驰而不息抓安全、守底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扎实做好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效整治69个矿山生态环境,推进水环境PPP项目合作,规范城镇“两场(厂)”运营,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十年禁渔”,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2个,完成水土流失治理28.2平方公里,生态修复9.9万亩,力争蒋家坪水保示范园通过省级验收,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空气优良天数稳居全市前列。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推动安全生产工作“五落实、五到位”,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依法打击违法犯罪。全面深化“321”基层治理模式,加强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和积案化解,抓实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全力防范各类风险隐患,让平利更平安、发展更顺利、社会更安宁。


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人民满意是政府工作的根本目标和价值取向。

建设法治政府。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遵守政府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凭制度用权、按制度办事、依制度管人,于法周延、于事有效。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让政府工作更贴民心、更合民意。依法履行政府职能,重大事项及时向县委请示,向人大报告,同政协协商,重大项目主动征求社会意见,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委监委监督、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政府工作更加清清爽爽、阳光透明。

建设务实政府。想永远是问题,干才是答案。倡导多一些学习,少一些应酬;多一些调查研究,少一些主观主义;多办实事,少说空话。坚持干字当头、求真务实,常到基层、深入一线,做到人人报实情、个个用真功、层层抓落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集中力量办大事,整合资源办成事,厉行节约办好事,每年办几件群众最期盼、政府办得到、当年能见效的民生实事。大力践行创造创优创新精神,争取更多亮点工作获得全国全省表彰和推广。积极回应社会公众关切,事不避难,敢抓敢管,及时解决人民群众最急最愁最盼的问题,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提升政府公信力,回报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期待和信任。

建设诚信政府。说了算,定了干,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做到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强化政府督查督办,严明失职问效问责,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凡是向人民群众承诺了的事,都要一抓到底,坚决兑现;凡是向企业和投资者明确了的政策和约定,都要条条算数,信守承诺。绝不做“新官不理旧账”“开空头支票”“当太平官”,以政府诚信引领社会守信。

建设廉洁政府。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守底线、不碰红线、严防越线。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铺张浪费。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强化预算约束和财政绩效管理,做到先预算、再用钱,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紧盯行政审批、工程招投标、项目资金、资产出让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审计监督,着力整治群众身边微腐败,严肃查处违纪违规案件,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空谈误事、实干兴业。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接续奋斗,有知无畏、担当作为,努力建成陕西乡村振兴示范县,为谱写平利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