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参军路走上扶贫路,阅历丰富却是个“90后”,主动申请驻村帮扶,雾霭早早走到黄昏日暮,了解村情摸清每一户,点滴小事做起,情暖扶贫路。
清晨的阳光穿透薄薄的云层,散落在平利县洛河镇六一村的土地上。一大早,一个小伙子骑着摩托车沿着崎岖的山路朝着大山深处缓缓驶去,这是平利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派驻六一驻村队员唐德林入户走访的一个剪影。
92年出生的唐德林今年只有27岁,退役回乡后,他先后在洛河镇党政办、民政局工作,又于今年7月份调配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有着从军经历的他也算是找到了“娘家”。
“我是一名退伍士兵,就应该发扬好军人勇于吃苦、积极奋斗的奉献精神,承担起该有的责任和担当。”
第二天唐德林就到村上去了。作为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再次来到这里,工作“身份”不同了,面临的困难也可想而知。
刚到村里时,唐德林为了彻底掌握全村基本情况,主动找村两委“取经”,挨家挨户走访,与贫困群众“攀亲戚”,详细了解每户家庭情况。他放弃休息时间,白天入户走访,时刻做好信息精准。晚上抓紧梳理白天所闻所记,想方设法帮助贫困户对接需求。没多久,唐德林便将村里的情况摸了个透。
脚踏实地驻村帮扶,一件件温暖人心的守望相助。
5组的王瑞春是搬迁户,他最渴望的就是有一个舒适安全的家。镇村根据贫困类别,在集镇给他落实了安置房,可眼看要住上楼房的他反倒犯愁了。原来是没钱装修房子,又不知道怎么装修好。唐德林得知这一情况后,一方面起早贪黑“蹲到”安置点,积极协调施工方优化施工方案,先行启动房屋装修工程;另一方面积极对接相关部门,抓紧办理扶贫贷款。如今,看着即将装修完工的新房。王瑞春皱着的眉头总算是舒展开了。
贫困户潘世成也是搬迁户,他搬家的当天,天还没亮,唐德林就跟驻村干部来到了他的老房子,在帮助潘世成收拾搬进新房后,唐德林又自讨腰包买了一些日常用品。潘世成拉着唐德林的手不住地感激到。雨后的一天下午,住在村上安置点的詹勇给唐德林打电话,说家里有点事儿,请他去帮忙处理。唐德林放下手头正在填写的数据信息表,赶忙去了。推开房屋大门,就看到桌上放着一盘盘菜,有腊肉、鸡蛋、豆腐、青菜……原来是詹勇为了感谢唐德林平时的帮助,怕直接喊他来吃饭他不来,专门找了个“借口”呢。看到满桌子的饭菜,唐德林心里暖暖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