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夯实基础筑堡垒 打造队伍树旗帜

    ——汉滨区创新机制强化村级干部管理

    作者:佚名 时间:2008-11-07 16:57 来源:中共汉滨区委组织部 字号: 打印

    近年来,汉滨区立足实际,着力加强村两委会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创新村级干部的培养、选任、教育、激励、监督机制,强化村级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使村干部在组织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发挥模范带头做用。

    畅通渠道,把好入口,不拘一格选 “头羊”

    一是“公开选拔”。坚持“两推一选”和“公推公选”方式选拔村党支部班子和村委会班子。通过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党内差额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新一届村党支部班子成员;通过群众推荐、村民海选的方式产生新一届村委会成员。积极采用“两推直选”方式,今年全区有91个村在党员群众推荐的基础上“直选”出党支部书记。通过公选,一大批年纪轻、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党员干部进入了村两委会领导班子。

    二是“择优下派”。根据一些村党员干部年龄老化,知识层次较低的情况,采取“择优下派”的方式强化班子建设。近年来全区有五里、关庙、新城办等二十多个乡镇机关挑选了40余名责任心较强、农村工作经验较丰富的优秀党员下派到村里兼任党支部书记,有力地改善了村级班子年龄结构和文化素质。

    三是“广泛引智”。积极开展以培养“双强型“党支部书记为内容的“龙头工程”。广泛动员乡镇企业管理人才、个私企业老板、农业产业大户、返乡知识青年、优秀退伍军人参加村干部竞争选拔,使一批能力强、会经营、善管理、热心服务群众的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会班子。全区1600余名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中有300多人为产业大户或经济能人,大多数村干部为本村的乡土人才或农业实用技术能人。今年按照省委组织部统一部署,还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从毕业大学生中为全区选拔39个“大学生村官”,担任村支书或村主任助理。

    有效激励,彰显关怀,激发创业热情

    一是经济激励。建立村干部工资保障制度,由区财政统一转移支付,保证了工资按时发放。由乡镇办对村干部实行绩效考核,根据村干部年度工作成绩,村人口事务量大小年终评定绩效工资,发挥激励作用。建立农村离职村干部生活补助机制,对在村上主要岗位上工作时间达20年以上、年满60岁的卸职村干部,按照20年、25年、30年以上几个等次,由乡镇申报、组职民政部门审批、区财政统一按每月发给一定量的生活补助,使退下的老村干部有了甜头,正干的村干部有了想头。

    二是政治激励。建立党支部书记重奖制度,每年评选出20名在农村主导产业、基础设施、计划生育、精神文明、社会治安、理维护稳定等农村经济社会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重奖。广泛开展以树立村干部典型为内容的“旗帜工程”,不断挖掘、培养、宣传表彰突出典型,起到典型带动作用。建立优秀村干部提拔任用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具有代表性的村支部书记,破格提拔到乡镇任党委副书记,20089月全省优秀党支部书记瀛湖镇天柱山村张明俊同志通过群众推荐,组织考察,被任命为该镇党委副书记。近年来全区共有5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担任乡镇党委副书记。

    三是帮扶激励。节日慰问。每年“七一”、春节等节日,对经济困难、伤病孤残的村干部,区委组织部都要统一拿出一定的党费进行慰问,同时采取民政部门救济一点,发动社会捐赠一点的办法给予帮助。建立城乡党员帮扶机制,今年全区在城乡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百个支部联建、千名党员联帮”活动,对生活困难、发展无力的村党员干部采取一对一帮带措施,有42名村干部成为这一行动的帮扶对象。

    加强培训,提升素质,村干部在任充电

    一是利用主阵地集中培训。区委组织部牵头,充分发挥区、乡党校,行政学校,农广校等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作用,分期、分批对村干部进行轮训,三年以来,区、乡各级各部门组织村干部培训班360余期,培训村干部18000余人次,仅区委组织部每年组织培训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200余名。同时积极推荐村干部到省、市参加调训。

    二是抓好学历提升。近年来,立足市、区党校、农业(广播)学校学历教育培训,先后举办了10余期村干部学历提升培训班,共有300多名村两委会委员参加了各类学历教育,村两委干部高中及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提高到现在的49%以上,大专以上学历的村干部也占了一定的比例。

    三是组织学习考察。区委组织部、农工部和区农业、水利、林业等农业主管部门每年都要组织村干部外出学习培训,如到寿光市、华西村、杨棱农科城等农业产业发达,科技密集的地区进行参观学习。各乡镇办事处也根据自己生产实际,组织本乡镇村干部到相关产业发达的临近县市学习培训。区内建立了花园乡畜牧养殖、建民镇四档村蔬菜种殖、五里镇刘营村蚕桑养殖、县河乡县河村新农村建设等数十个产业示范点,近年来有共3000多名村干部在这些点参观学习,交流经验。

    强化监督,从严管理,构筑防腐保廉防线

    一是强化村级管理民主制度。重点围绕钱、权、人、事等方面建立完善民主议事决策、干部监督管理、财政财务管理、政务村务和办事公开制度,形成完备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体系,真正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不断加强对议事决策的监督、对政策落实的监督、对涉农资金的监督、对村干部作风的都督。认真执行村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严格规范村干部的从政行为。实行村务财务公开月报制度,坚持每季度进行一次村务公开,每半年对全区村务财务公开情况进行一次检查。

    二是建立村级纪检员制度。群众推荐,乡镇考察,区纪委审定,每村至少配备一名村级纪检员,对村级两委班子成员廉洁勤政、落实政策、议事决策、村务公开、财务管理、兑现支农惠民资金等情况全面监督,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村、组,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网络,解决有人办事、能够办事的问题。

    三是推行村干部任期责任制。以乡镇为主体,完善落实村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村干部双向述职述廉制度,年初确定村干部工作目标,年终采取向党员群众述职述廉,并由乡镇机关干部、村党员群众民主评议、乡镇党委考核,核定村干部工作绩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一手抓预防、一手抓惩治,认真接待农民群众关于村干部和村务问题的信访事项,及时解决村上存在问题。严肃查办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严格执行党纪政纪处分有关规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ak_xfw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