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走进安康>安康旅游>游记随笔 > 正文内容

    宁陕旅游:做大家可以参与的旅游

    作者:刘云 时间:2008-09-24 16:26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旅游发展到今天,生态旅游已经是一个很时髦的名词了。无论是世界范围,还是中国范围,成功的生态旅游范例举不胜举。在陕西,生态旅游正在继关中人文旅游,陕北红色旅游之后,成为又一个着力点、增长新生点。原生态的秦岭巴山,汉水谷地,黄河滩头,陇上草原,以其巨大的操作经营空间,必将生长出陕西生态旅游的经典性品牌。特别是秦岭以南的秦巴二山,山水巨制,灵气毕现,山郁闭而多样,水至纯而鲜有,有生态学者说,这是中国中部最后的生态福地了。

    附俪于秦巴二山的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应当说是有强大的资源支持和商业经营基础的。怎样让秦巴二山的生态旅游产业茁壮而灿烂地立起来?近年来,以宁陕、岚皋、汉滨、平利等为主的县区,在生态旅游开发建设上,艰难而勇敢地探索,业已找到主要路径和取得初步成果。从这些有益的实践看,一条自觉或不自觉的选择被实践者共同看好,那就是生态旅游的大众参与性。实质性或实用主义地理解生态旅游与传统观光旅游的区别,最关键的有一条:参与性。传统观光游多数时候是被动接受型的,人们已越来越多地开始考虑旅游行为模式的更新——许多观光游胜地,已经在转换经营空间与理念了,最典型的是黄山,近年来开发了许多新的生态游范畴的新产品,如黄山冬韵、老屯溪的开发等。或者说,观光性旅游看重的是过程,这就产生一个行为模式:一个景点一生去一次就够了。而生态旅游产生之后,之所以与旅游者不断地产生强烈的心灵撞击,就在于这种旅游模式注重的是内心的感受,许多旅游者或许有这样的体会:观光而获得知识、新奇,生态旅游也许给你带不来过去未知的山水地理人文知识,甚至无法回应旅游者自我炫耀的心理暗示,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多次重返曾经到过的地方,似乎心灵与山水之间有了一种默契、约定。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和竞争的压力,已经使更多的人特别是都市人群把回到山水之中,作为人生苦旅的一次必要的休息、放松,甚至是解脱。这些实践与理性上的认识,决定了我们在做生态旅游时,必须要把握的一个点:就是一定要做大家可以从心灵和体能两方面都可以有机参与的旅游。

    宁陕生态旅游开发实质性地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了,目前落地项目总投资超过20亿元。从最初的探求出路,到中期招商引资办大项目、确定产品定位,始终坚持着走新型旅游开发的路子,到目前看证明是对的。

    首先,是资源的参与性。也就是说,项目落地的资源是主体,项目走向和品牌定位,是以资源的核心价值为中心的。我们经常与开发商探讨,不是你想做什么,而是在这些实际资源之上能做什么,项目必须融进资源,那么我们看到的不再是项目本身,而只是这片山水——尽管她可能有所改变,形式上的、经营模式上的——但她是原生的,没有人能够改变她的禀赋。因此,雷同的资源可能在第一次选择之后,可能不再具有特异价值,因此在一个区域,不是项目越多越好——我们强调开发的非重复性,在一个区域,尽管可能会布局若干个项目,但必须是互补的,就是支撑项目的核心资源必须是主体的、与众不同的。这些年来,我们最终形成的宁陕旅游总体规划所确立的“两线六区十二点”的布局,强调了六大景区的互补性——尽管会有一些资源可能永远保持现状而不再进行人为开发——以增强宁陕整体旅游的多次可进入性,真正打造出城市人心灵的家园。比如在皇冠镇,目前布局的三个项目,一个是朝阳沟世界级的商务、会议中心和有机农产品中心,在这里,可以举行顶尖级商务会议活动,可以购买到真正绿色的陕南农特产品等。一个是南京沟行业性疗养中心、青少年山地科技、体能、意志拓展中心,目标消费人群是行业职工、大中学校学生等。另一个正在布点的是民俗园式的新型山地社区,主要吸引定期休假式人群。三个项目,分别利用了原有的郁闭性良好的森林景观、奇峻的山地景观、谷地间的农村原有社区等资源,三个项目,互为补充,互动互赢。全县其它五个景区,则分别突出了水上娱乐、人文宗教、山地狩猎、山地企业会所、山地汽车拉力、秦岭农家乐园区等特色。尽量把非同质性的资源凸显出来,让资源唱主角,以资源撑项目。

    其次,是社区的参与性。生态是一个自然性和社会性共体的概念。体现出人类行为的两个属性。生态旅游开发,不能仅仅是自然的,以为只要有了景区就够了,或只要有了开发商进入就够了。好的生态旅游产品,必定是自然与社会文化的融合。利用已有的社区形态开展旅游活动自不必多说,如周庄、乔家大院、丽江等等。新开发的如何与当地社区融合,是一个首要的门槛。这也是宁陕生态旅游开发实践反复强调和积极实施的重要课题。除了在经济、经营上必须把当地社区的原居民纳入项目本身外,如景区景点生活服务配套建设,朝阳沟项目中有一个观光性和参与性强的农业社区单元,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到秦岭山地独特的农事活动的一系列有趣过程,并可参与进去;县城一日游中以农家乐为主体接待能力的设施和园区建设;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项目,林场职工的参与,当地农民的参与,很好地把营林生产、农事活动结合起来;旬河、汶水河两条漂流项目,把80%以上的接待功能交给当地社区,使社区生产、商贸、服务活动成为项目有机组成部分。在文化的融合上,更是社区性开发的又一极。除了有秦岭山地特色的旅游商品、纪念品、特色饮食的开发外,历史遗存、民风民俗、民间文艺展演等也都将纳入项目,如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项目对子午古道即荔枝道部分历史遗存的经营性恢复,重现千年前的生活景象,对陕南民国年间最大土匪王三春山寨的恢复,展现异类文化,县城一日游项目对道佛两教的复原,汶水河漂流项目中秦岭山歌走廊建设等,这些都在成为开发商考量的重要开发元素。

    三是游客的参与性。宁陕生态旅游依托西安大都市,辐射周边城市,这个目标市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是成立的。但项目建成,只是开发工作的一半。如何把游客吸引进来,并多次进入,这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必须破解的难题。这个问题甚至成为县委、县政府部署年度旅游项目建设时的重要决策背景。去年以来,县委书记陈伦宝集中调研了宁陕旅游的主题形象包装和品牌策划问题,包括宁陕旅游打什么文化牌,以什么绝招获取可持续发挥的营销动力。认为,文化其实是附俪于一定物质形式之上的,没有单纯的文化之说,最好的文化形态肯定是和物质财富的创造结合得最紧密的。对于宁陕来说,阳光、空气、森林、水,是建立文化品牌亦即生态旅游文化牌的基本要素。森林休闲性、养生性、自然体验性、精神康复性、人性交流的回归性等等理性层面的把握,最终都要落到具体的文化形态上。陈伦宝书记提出从经营秦岭森林、山水出发,把强化游客参与的程度作为打造文化品牌的第一要务,以避免文化的加入流于空洞无物。即创建市场化的宁陕秦岭森林旅游四大赛事或节庆活动,以活动支撑品牌,以品牌引领经营和开发。这就是依托旬河秦岭峡谷自驾漂流、汶水河大河漂流,每年举行为期三个月的漂流大赛;以朝阳沟、南京沟山地旅游为依托的山地自行车拉力大赛;以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为依托的山地汽车拉力大赛;以上坝河国际国内狩猎场为依托的秋冬山地狩猎大赛。实行入主宁陕的五家旅游开发集团联办赛事活动,县政府每年提供50-100万元的奖金,用于支持赛事。此外,结合宁陕四季分明,各有千秋,垂直分布,动静结合等优势,举行森林艺术摄影、农事采摘、大型文艺演出等辅助活动,以使在整个宁陕旅游黄金期内,活动不断,新意迭出,人旺业兴,用社会化的文体赛事活动撑起宁陕秦岭森林休闲旅游文化大品牌。这一构想,除了聘请国内专业策划团队进行方案包装外,今年将先行启动全省性的漂流大赛,2009年前完成四大赛事活动的创建,形成宁陕旅游活动“四大花旦”齐辉耀的品牌竞争格局,从而有效激活宁陕旅游要素,保持旺盛势头,努力在安康和陕西生态旅游大局中占有应有的重要位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dkp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