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致富,先修路。这既是各级党委、政府发出的洪亮口号,也是在人民群众心里普遍被证实的“真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岚皋的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步形成了出境二级路、镇镇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的交通格局。2017年,全县通车1842公里,是1978年226公里的8.15倍。“一通百通”效应逐步显现。
2012年前,全县国道为零。2013年,国家路网调整,将安康至岚皋公路、岚皋至城口公路纳入G211国道,将岚皋至镇坪公路、岚皋至紫阳公路纳入G541国道。
2012年9月21日,隶属G211国道的安岚二级路建成通车,一路映着湖光山色,一路穿越溪流峡谷,或蜿蜒如画,或挺直如笔,车随景移,景随车动,妙趣横生。
2016年,G541堰门至南宫山镇62公里再完成国道改造,建成岚皋东西部交通控制性工程——全场1247米的柏枝垭隧道,大大缩短了岚皋东西部路面和心里距离。
当541国道来到罗金坪,架起由11座桥墩支撑、长317米、宽13米的大桥。一桥飞跨,直接打通县城“西窑组团”,一路宽敞顺势向前,颇有“绕城高速”之感。
县乡公路提等升级。行驶在上面,大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哗啦啦的河水在身边流过,绿树修篁向车后奔去,黄色的分道线醒目而悠长,直消失在下一个弯道处。据统计,2017年末,全县通车县级、乡镇公路里程256公里。
通村水泥路,是群众做梦都没想到的。能有一条土路出去,能骑一辆摩托车进来,就已经是“万福”了,可没想到国家还有“老百姓打底子、政府盖面子”的工程。水泥硬化以后的路面,用群众的话说叫晒面粉都可以。
近几年,农村水泥路改造如火如荼。路面更加宽敞了,视野更加明亮了,刷上绿漆的钢筋护栏不仅更加安全了,还自成一道风景线,在山山沟沟间盘旋。
水泥路来到地头,来到屋边,摩托车停在屋檐下,小车开到门前,就算是住在山高野凹,只要手头有钱,平时只有城里、镇上才能买得到的蔬菜、水果、饮料、糕点和各种日需物资,都有商贩开着三轮车巡回各村兜售。
以前的笑话,比如“开车去挖地”,如今都变成了现实,“还有什么不敢想,除非没有想到”,群众说。截至2017年末,全县通车村级公路达到1308.9公里。
眼下,岚皋正迎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机遇将在我们牢牢抓住的情况下成为灿烂的明天,而这其中最关键的,便是正在建设中的安岚高速以及连接到陕渝界到城口奔重庆的整条银川至百色高速公路,以及规划建设中的西渝高铁、安张常铁路等历史性大交通项目。
岚皋的交通,一定会在党中央、国务院大的决策背景下、在省、市的关心关怀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即将迎来崭新的高峰。
岚皋的明天,也必将迎着高速路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项目的建成通车而光彩耀眼,一跃从陕西最偏僻最落后的少数几个县之一成为陕西向南开发开放的前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