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安康市追赶超越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
李林斌 吴晓英
本文着重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对我市在“十三五”期间的县区追赶超越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初步研究,提出以下分析和建议:
一、目标责任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现状
1、年度考核指标体系:目前市对县区考核根据区域分为循环经济发展区域(汉滨、汉阴、石泉、平利、旬阳5个县区)、重点生态保护区域(宁陕、紫阳、岚皋、镇坪、白河5个县)和聚集发展区域(高新区、瀛湖生态旅游区和恒口示范区3个区),各县区年度共性考核指标包括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和干部作风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深化改革5部分内容,共计15分。在目标任务考核指标中:汉滨区等10个县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按照“五个扎实”要求进行分类,包括经济发展、结构升级、创新驱动、现代农业、扶贫开发、生态环保、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旅游产业、民生改善、社会保障、社会和谐等12个方面内容,分值为85分;高新区等3个聚集发展区域考核分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和区域建设考核指标2个部分,考核分值为85分。
2、季度考核指标体系:为进一步落实全省关于深化追赶超越的精神,从2017年开始,省对市、市对县区同步开展了季度考核点评工作,将1、2、3季度完成目标任务情况实行阶段性考核,按照一定分值权重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根据市委办、市政府印发的《安康市追赶超越季度考核点评实施方案(试行)》,我市季度考核指标按照体现“五个扎实”要求进行分类,其中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包括生产总值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等13项指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考核指标包括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2项指标。
县区季度考核指标实行百分制,其中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占84分,党风廉政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各占8分,三个季度点评综合得分占年度目标任务考核15%的分值(每季度占5%)。
二、新增考核指标的主要考量因素
1、落实“五新”战略任务。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的“五新”战略任务,突显了发展指向、民生取向和工作导向,是贯穿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一条红线。根据省上考核最新要求,在省对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中将新增“五新”战略任务考核指标,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民间投资额、新增“五上”企业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5项指标。
2、追赶超越及“十三五”规划。追赶超越是全省、全市工作的总基调,根据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安康市落实“五个扎实”加快追赶超越实施方案》,我市确立了“学习南平、追赶汉中、缩小差距、有所超越”的总体要求,学习福建省南平市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矢志缩小与汉中市的经济总量差距,人均生产总值超过汉中市,生态指标全面领先汉中市,奋力在发展总量扩张、发展质量提升、发展模式创新上实现追赶超越,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争取到2021年进入全省中等发展水平,经济发展位次和权重在全省显著提升。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发展目标中也提出:围绕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一个统揽、两个领先、三个追赶、四个超越”,即: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生态环境建设、循环产业发展在全省领先,社会保障水平、科技创新能力、交通改善程度追赶全省,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超越全省平均水平。
3、县域经济发展监测。根据《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办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全面与专项相结合,总量与增量相结合,着重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民生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聚焦发展短板,更加侧重反映县域经济发展、结构转型、创新驱动和脱贫攻坚、居民收入提升等发展成就。目前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指标包括经济发展、经济结构、民生发展、生态环境、社会和谐共5大类33项指标,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指标包括5大类28项指标,省统计局分别对年度和一、二、三季度全省县域及城区经济发展指标公布排名结果。但省统计局县域经济排名与市对县季度考核排名存在着一定差距,在我市现有考核体系中也未得到充分应用。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市“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而我市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资金、土地、人才、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突出,创新潜能释放不足,全面小康短板不少,居民增收渠道狭窄,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目前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还在修订当中,从2015年全市小康指标实现程度来看,实现小康的短板集中体现在人均GDP、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等经济指标方面。
三、对新增考核指标的建议
1、建议新增的年度考核指标
①“五新”战略指标。将省对市新增的“五新”战略任务考核指标,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民间投资额、新增“五上”企业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5项指标直接细化分解,纳入市对县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此外,为体现深耕生态富硒产业,根据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安康市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工作方案》,建议先期将“富硒食品产业产值增长”纳入市对县区考核,后期可考虑对“发展大健康产业”实行细化考核。
②追赶超越指标。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增速指标是我市保持全省第一方阵的支撑性指标,也是我市处于当前发展阶段实现追赶超越的发力点;全省平均水平和追赶对象的增长情况,也是衡量我市追赶超越成效的参照依据。因此,建议将“人均生产总值指标、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工业增加值”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并根据各县区指标完成情况在全省的排名前移或后退名次,年度考核时给与相应加、减分。
③县域经济指标。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促进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支撑保障,建议将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中的“贫困人口下降幅度、现代农业园区面积占比、存贷比”等经济结构指标和民生发展指标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以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和县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结果的一致性。
④小康短板指标。针对实现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短板,增加对R&D经费支出占比、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指标占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权重,促进县区在短板指标上奋力追赶,弥补短板,提高发展质量。
2、建议新增的季度考核指标
继续坚持考精、考少、考重点的原则,科学调整季度考核指标,确保实绩实效可评、可比,季度考核点出压力,考出动力。
①在“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考核指标中,调减生产总值增长率指标权重,增加“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指标,充实经济增长指标内容;增加“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户数”,作为社零总额增长率指标的补充;增加“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进度、5000万元以上大项目新增入库个数”指标,作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指标的补充;在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指标内容中增加“财政支出进度、税收收入占比指标”,作为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的补充。
②在“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考核指标中,新增“城乡居民收入比”作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补充,把“新增就业人数”完成进度作为持续改善民生的补充。
3、建议新增的单项考核指标
参照省上对扩大有效投资考核的奖惩办法,以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为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多做贡献,奠定追赶超越坚实基础为考量,结合县区近三年平均水平和市级平均水平,按照平滑增长的方法合理确定县区年度目标任务,对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等支撑性指标和服务业占GDP比重等弱项指标增长实行单项考核。完善考核办法和评分标准,侧重对增量进行考核,计算出县区增量对全市增长的贡献度,作为单项考核的排名依据,实行加、减分奖惩。
另外,结合我市当前所处发展阶段的特征,建议相关部门在服务业占比、县域经济占比等结构指标方面,进一步加强对上衔接和沟通,使省考指标内容更能符合我市处于全省发展第一方阵的实际。
(作者单位:安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