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1801期/追赶超越/内容详情

我们离标兵有多远?

作者:罗红柳发布时间:2018-03-04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我们离标兵有多远?

  ——安康市与汉中市、福建省南平市社会经济发展对比研究

  罗红柳

  2017年,安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省外追南平、省内追汉中”的经济发展目标。那么,安康与汉中、南平究竟有多大差距?这一目标能否实现?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努力?本文运用统计资料,对2016年安康、汉中及福建南平三市主要经济指标作一对比分析,找出安康与其他两市的差距,认清形势,研究对策,为安康实现追赶超越提供参考。

  一、经济总量规模偏小

  “十二五”期间,安康经济年均增长13.6%,高于全省2.5个百分点,成为陕西省发展最快的市之一。2016年安康经济增长11.3%,分别高于全省、全国3.7、4.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但要清醒地认识到安康经济之所以能够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一个基本要素是经济总量小、原始水平低。2016年安康生产总值851.85亿元,较南平市和汉中市分别低605.89亿元和304.64亿元,仅仅接近甚至还低于南平2011年和汉中2013年的总量水平(生产总值南平897.20亿元,汉中881.73亿元)。比以安康为赶超目标的商洛市只多了152.55亿元。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来越近,形势逼人,加快发展迫在眉睫。

  二、产业结构层次分明

  发达国家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轨迹显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一般会由初级阶段以农业为主的“一二三”或“一三二”型,过渡到中级阶段二产占GDP比重超过一产的“二一三”或“二三一”型,最后到了高级阶段,三产占GDP比重反超一产和二产,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主导力量,形成“三二一”型。

  2016年安康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1.8:54.8:33.4。其中一产比南平和汉中分别低10.3和6个百分点,二产比南平和汉中分别高12.7和12个百分点,三产比南平和汉中分别低2.4和6个百分点。从结构状况来看,三市都是以二产为主的“二三一”型,均属于产业结构中级阶段。安康的第一、三产业占比都是三市中最小的,唯有第二产业独树一帜,占GDP的比重远高于其他两市。2016年安康二产增加值同比增长14.2%,增速居全省第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二产总量与汉中的差距缩小到27.92亿元。在当前追赶超越形势下,二产发展势头强劲具有很大优势,但同时必须注意,安康的二、三产业占比之差是三市中最大的,在下一步产业结构向高级阶段转型升级时,势必带来不利影响。

  三市三次产业占GDP比重(%)

  三、农业产出效益不高

  安康市和汉中市地处陕西南部,位于秦巴山区,南平市地处福建省北部,位于武夷山北麓,三市都属典型的山区。安康常用耕地面积294.28万亩,汉中305.65万亩,南平235万亩;森林覆盖率分别为65%、59.1%和77.3%。地理条件和耕地面积大致相似,但是三市的农业经济总量差距非常明显。2016年安康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7.06亿元,南平市553.03亿元,汉中市364.26亿元,安康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占南平市的31.9%,占汉中市的48.6%。从农业结构看,安康市农业(种植业)占比最大,达到60.01%,高于汉中市0.65个百分点,高于南平市14.4个百分点。分主导产业看,三市的农业(种植业)和牧业占比全都超过了75%,最高的汉中市达到91.07%,安康市居中,低于汉中2.29个百分点,高于南平12.81个百分点。

  粮食单产过低。南平市粮食以三季水稻为主,粮食播种面积371.02万亩,产量143.24万吨,粮食产量居福建各市第一位,占全省的22%;汉中市粮食以水稻、玉米、薯类为主粮食播种面积399.42万亩,产量103.65万吨;安康市粮食以水稻、玉米、薯类为主,粮食播种面积403.07万亩,产量87.65万吨。安康市粮食播种面积最大,产量最小,单产仅为217公斤/亩,平均亩产比汉中市低43公斤,比南平市低169公斤。

  茶、果产量偏小。近年来,安康市将茶叶作为农业五大产业重点发展,大力整合推广紫阳富硒茶、平利女娲茶等。而同样以绿茶为主的汉中,将汉中仙毫打响到省内外。南平市以乌龙茶、红毛茶、绿毛茶为主,有着武夷岩(大红袍)茶、政和白茶等驰名中外的茶叶品牌。2016年安康茶叶产量2.01万吨,汉中3.85万吨,南平7.07万吨。南平、汉中、安康的水果都以柑橘为主,2016年水果产量分别为84.52万吨、46.26万吨、22.85万吨。安康的茶叶、水果产量与南平、汉中差距明显。

  牧业发展均衡。2016年,安康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8.77%、汉中31.37%、南平30.36%。安康畜牧业以生猪、羊、蚕茧为主,生猪出栏310.37万头,为全省第二,生猪规模化养殖全省第一,蚕茧产量全省第一。汉中畜牧业以生猪为主,2016年生猪出栏405万头,为全省第一。南平市是福建省的畜牧业第一大市,畜牧业以家禽为主,家禽出栏占福建全省的70%,生猪出栏仅216.22万头。

  四、工业化水平略显优势

  安康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工业强市”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努力扶持装备制造和富硒绿色食品为主的支柱产业,狠抓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保持了工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2016年末,安康共有规上工业企业544家,汉中459家,南平1124家,规上工业企业数略多于汉中,同时仅为南平一半,体量偏轻,但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达1118.30亿元,增长18.3%;实现增加值360.52亿元,增长16.0%,分别超汉中、南平6.5和8.8个百分点,增速稳居陕西第一,后发优势较强。

  从企业效益看,2016年安康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4.31亿元,增长18.3%,实现利润总额110.59亿元,增长4.4%,亏损企业亏损面2.6%;同期汉中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61.92亿元,增长1.47%,实现利润总额49.26亿元,增长33.3%,亏损企业亏损面14.1%;南平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73.28亿元,增长7.4%,实现利润总额88.46亿元,增长34.1%,亏损企业亏损面6.7%。

  安康规上工业企业数超过汉中,虽然在主营业务收入方面略有差异,但利润总额却远超汉中,企业亏损面方面也较汉中为优。同时,安康以不到南平一半的规上工业企业数,一方面实现了南平60.0%的主营业务收入,另一方面利润总额还反超了22.13亿元,且在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和企业亏损面方面强于南平,充分说明现阶段安康工业总体体量虽较南平为轻,但在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效益方面却更占优势。

  五、服务业发展滞后

  近年来安康服务业在各项利好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实现了较好发展,2016年安康新增贸易、房地产、规模上服务业企业282户,比汉中多175户,比南平多127户。安康三产增加值增长9.3%,较汉中高出0.2个百分点,较南平高1.0个百分点。虽然新增企业和三产增速都高于汉中和南平,但总量仍然偏低,2016年安康三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84.62亿元,只占汉中市的62.5%,占到南平市的54.6%。

  从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看,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安康交通运输、仓储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较高,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差距较大。特别是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行业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服务业发展的水平和档次,这些行业发展相对滞后,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本素质、提高技术水平和社会组织化程度形成了不同程度的障碍。

  六、需求“瓶颈”难以突破

  1、投资结构持续优化。2016年安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7.70亿元,增长29.9%;汉中1061.25亿元,增长20.9%;南平1694.40亿元,比上年下降4.5%。安康投资总量最小,但是增速最高。与汉中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产上,与南平二、三产都存差距。一产近年来一直高于汉中,低于南平;二产超过汉中,与南平仍然相差甚远;三产则一直低于汉中和南平。产业投资结构日趋合理,2016年安康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10.8:20.7:68.5,汉中为7.6:15.5:76.9,南平为8.2:38.0:53.8。三次产业的比重除了一产比重高于汉中、南平外,二、三产比重都居于另两市之间。

  2、消费市场总体平稳。2016年安康市委、市政府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采取多种措施繁荣商贸流通,发展假日经济,促进消费升级,消费市场总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9.8亿元,较汉中少114.2亿元,较南平少306.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0%,低于汉中0.2个百分点,高于南平3.5个百分点。安康市场规模小、低收入人群比重大、消费水平整体偏低,与汉中、南平二市相比,社零总量差距相当明显。

  3、对外贸易处于弱势。2016年安康外贸进出口总额20325万元,汉中70246万元,南平12.76亿美元(按全年人民币平均汇率1美元=6.6423元人民币,折算为847557万元)。借着国家“西进战略”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对陕西对外贸易的推动,安康积极优化外贸产业结构和资源要素配置,创新合作机制,促进对外经济稳定发展。但由于缺乏出口支柱产业、本土品牌竞争力不足,加上地域、交通等限制,出口发展与外贸效益提升不够理想。

  七、居民富裕程度较低

  1、人口总量相近,劳动力优势明显。安康和汉中、南平人口总量相近,且都是户籍人口比常住人口多,属于人口流出地区。相比较而言,汉中人口总量略多、南平次之、安康最少。2016年,安康户籍人口为304.43万人,比汉中少79.71万人,比南平少16.83万人;安康常住人口为265.6万人,比汉中少79.03万人,比南平少0.4万人。据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5-64岁人口(劳动适龄人口)占比,安康为74.13%,比汉中多1.8个百分点,比南平多4.93个百分点,适龄劳动力占比最多,实现追赶超越,正当其时。

  2、从业人数少,工资水平低。受经济发展以及行业规模等差距的影响,安康市期末从业人员人数和年平均工资均低于汉中、南平两市。2016年,安康市期末从业人数187663人,比汉中、南平分别少了112039人、63458人。2016年,安康市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52195元,比汉中、南平分别少了541元、4804元。

  3、居民收入与汉中接近,距南平较远。2016年安康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62元,增长8.2%,增幅居全省第二;总量高于汉中367元,低于南平185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90元,增长8.6%,增幅居全省第一,总量低于汉中265元,低于南平4741。安康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汉中较为接近,与南平有一定距离,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相差很大,短时间内基本不可能达到同一水平。

  八、科技能力逐步提高

  安康企业研发起步晚,底子差,虽然规模以上工业研发投入连续三年高速增长,但是研发企业规模、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仍然较低。2016年安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研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2.05亿元,同比增长166.9%。与汉中、南平相比,研发总量分别占到19.5%和12.4%,增速分别高164.3、156.2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0.20%,为汉中、南平研发水平的20.2%,与汉中、南平相比,均低0.79个百分点。

  2016年,安康受理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的增速为全省第一,但总量仍然较低。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912件,占汉中、南平专利申请量的35.72%和24.97%;专利授权量593件,占汉中、南平专利授权量的53.42%和27.44%。

  通过上述各项经济指标可以看出,安康与汉中、南平虽然有着相似的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相近的行政区划和人口规模,但是,在发展基础、产业发展水平、吸引资源要素能力、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甚至思想解放程度等方面,安康和汉中、南平两市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必须以超常规的措施推动发展,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速,才能逐步缩小差距,实现追赶目标。

  一要找准行业支撑,优化产业布局。单从GDP总量看,安康和南平存在5年的经济发展“时差”,和汉中有3年“时差”。要想奋起直追,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首先得从发展产业着手。(1)稳定传统产业。以机电、医药、建材、丝绸、食品、采矿等为代表的安康传统产业规模都不大,但是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对稳定就业、增加收入起着重要作用,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可或缺。要积极挖掘传统产业的潜力,打造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紧跟形势,与网络经济接轨,促进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增强核心竞争力。(2)培育新兴产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稳增长需要新动能,调结构需要新抓手,惠民生需要新途径。“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是新兴产业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要以科持创新为源头,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具有一定规模产值的新兴产业集群,突破服务业发展“瓶颈”。(3)做好生态产业。在自然禀赋方面,三市都算是得天独厚,比得就是谁能把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结合得更好。要超越其他两市,安康应当立足生态资源,坚持绿色发展,率先做大做强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生态旅游等生态友好型产业,以硒、茶、药、水、游为切入点,变“青山绿水”为“金山银山”。

  二要抓好企业培育,推动工业化进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经济社会由贫穷转向富裕、落后转向先进的必经之路。工业文明在短短几百年创造的价值,农业文明历经几千年都没有取得。近年来,工业的快速崛起,是安康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持力,为持续两位数的增速贡献颇多,可以作为追赶超越的主要发力点。但是,目前安康工业总量不大,科技含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后继力薄弱。要坚持“工业强市”、“项目推进”的战略,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发展工业,提高企业创新力,加大企业研究与试研发展(R&D)经费投入,重点扶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小、污染环境少的企业,真正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使生态优势变为市场优势、使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走新型化工业道路。

  三要合理统筹规划,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安康地处秦巴山区,可开发区域有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镇化率的提高,土地、原材料等要素势必紧缺,县区间如果产业类型和发展模式雷同,容易形成无序竞争,造成不良影响。为了防患于未然,政府应当积极对全域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一方面,以“全市一盘棋”的思路来统筹布局,合理划分各个行政区域的功能定位,对产业分布进行总体规划,加大资源、资金、技术在县区间的横向流通和配置,对重点品牌进行整合,择优扶强,推动全域经济协调发展。另一方面,鼓励各县区差异化错位发展,因地制宜,突出县域特色,构建全方位、多中心、辐射带动效果强的城镇商圈,在区域间形成良性竞争,保证县区各有优势,互为补充。

  四要加快招商引资,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汉中和南平都是比较早的工业基地,“三线”时期国家布局了大量军工企业,为其产业发展积累了一定基础。安康产业基础相对落后,现阶段利用外部资源对原有产业进行“补短”、“补软”,以此推动本地经济发展,是一项必要的战略举措。当前各地招商竞争激烈,要从战略上形成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特色,才能吸引附加值高、辐射带动好的项目。要尽量引进产业链条长、关联度大的项目,由此把产业生产前端、后续的企业同步引进来,形成以外引外的产业链式招商。在科技、人才、环保等扶持政策上下功夫,提升基础设施配套能力,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亲商安商氛围和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五是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目前,安康享有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水源地、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等多项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汉江生态经济带也纳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怎样把国家层面的诸多政策支持“用好”、“用活”,把政策优势发扬光大,值得深入研究。应当落实专门力量对接国家政策导向,配套地方实施办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彻转彻放行政体制改革,打好脱贫攻坚战,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保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还应当从解放思路和转变观念上着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坚持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扎实推进各项改革,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瞄准产业前沿和高端市场,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创新方式吸引人才创新。

  安康在经济发展上与汉中、南平相比,显而易见有着较大差距,但也相应具有一些优势,只要立足自身实际,找准定位,巩固优势,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必然能实现“追赶型”、“跨越式”的发展。需要指出的是,在安康努力发展的同时,汉中和南平也在加速发展,而且他们原本就占有更大的优势。但是,迫切发展的形势和任务摆在眼前,不允许安于现状,更不允许蜗行牛步。要实现追赶超越的目标,惟有加压奋进、快步疾走,以敢想敢做、实干苦干的劲头战天斗地、开拓进取。

  (作者单位:安康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