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机构改革后和当前农村工作面临诸多困难的新形势下,如何管理好乡镇干部队伍,激发其活力,提高其战斗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汉阴县涧池镇对乡镇干部管理模式进行了坚持不懈地探索,其经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有其特殊性,值得我们借鉴。
“2002年,镇干部96人,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728元,工农业总产值1.17亿元;2007年,干部在岗人数73人,全镇人均纯收入2765元,工农业总产值3.45亿元……”这是汉阴涧池镇机构改革前与现在对比呈现出来的直观数据:机构改革后干部少了,而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00余元,工农业总产值增长近3倍。
更还有:连续8年蝉联汉阴18个乡镇综合目标责任考核第一;2006年被省委表彰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央文明委表彰“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镇”;2007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平安乡镇”;2008年被省总工会命名为“全省六好乡镇工会”……
干部少了,成绩多了。作为基层组织,汉阴涧池一套乡镇干部管理模式从殊荣背后渐渐浮出水面。
思路创新+制度完善=激励
2007年底,涧池干部大会上,11.5万元用作通村路建设中成绩优异村的奖励,仅三星村一个村就拿到了3万元奖励,而名次排在最后的村无奖却也没有处罚……
“人和百事兴。上下团结,人心归向,是做好工作的关键。没有和谐,其他就无从谈起,也缺乏根基,再好的思路、设想也难以实现。在涧池干部管理机制中没有重罚,只有重奖,给干部留面子,避免了破罐子破摔的现象,同时也更起到了你追我赶,力争向上的效果。”涧池镇党委书记黄邦平一语点破了涧池干部管理机制的新思路。
有了思路的基点,“学习、培训、锻炼、考核、关爱”这10个字是涧池镇近年来对于思路创新的拓展和总结,也是在挂联领导-县委书记邵向农的多次指点、启发后干部教育管理模式的提炼、升华,更是屡试不爽的法宝。依照10字标尺,涧池镇进一步强化干部管理制度,从而使其干部队伍在刚柔并济的管理模式中不断闪烁出新的亮点。
完善干部选拔制度。在镇干部中,把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选派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举行多岗位培养锻炼。在村干部中,通过从机关干部中派、从后备干部中选等措施,大力培养副支书和副主任,从而形成“鲶鱼效应”,让村支书和村主任时刻有危机意识,迫使其始终同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令畅通。
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镇党委先后制定完善了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实事承诺四级核销制度、支部书记定期汇报工作制度、支部工作规范化制度等,解决了支部书记“抓项目是高手、抓党建是外行”和“只会干不会汇报”的问题,解决了支部“工作不规范,效果不明显”的问题,达到了 “四个规范化”,即支部活动阵地规范化、活动场所内部设施规范化、支部生活规范化、档案资料规范化。
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先后完善了镇对村、对站办所的考评制度,制定了干部年终考评制度,对村的考评突出主导产业和重点工作,加大奖惩力度,对站办所的考核突出项目工作实施情况;在干部年终考核中,摈弃原有德能勤绩廉等项目,而是紧扣工作中心,侧重在工作思路、措施、业绩和人品作风等方面,让干部相互之间画像,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换位思考+提供平台=凝聚
“在涧池镇,领导往往把副职当正职使用,把站所负责人和村干部当副职使用,把一般干部当站所负责人使用”,该镇干部陈伟的一席话,让我们深深意识到信任背后的巨大创造力。
2007年是该镇工作头绪最多、任务最为艰巨的一年。也就这一年的年底,书记外出学习,镇长因病休假,在家的副书记等几个年轻副职挑起大梁,抓管理、谋发展、搞外联,使镇上各项工作有声有色,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3.4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40万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取得历史最好水平。
换位思考,让干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涧池镇长期以来,根据干部的年龄特征和实际特长,把每名干部用在恰当的岗位,并最大限度地放权,同时,涧池镇积极通过各种形式设身处地为干部搭建成长的平台,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
学习中,提供互交流、自展示的平台。在安排学习内容时,紧扣中省市各阶段工作要求和形势政策,将上级重大决策安排的理解运用与镇实际相结合,准确地分析研究出镇域经济发展的机遇和信息,提思路、定目标、议发展、励斗志、鼓人心,将镇上工作的兴旺发达与每一名干部个人的荣辱兴衰紧紧地联系起来。同时,将干部工作实践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总结归纳,在干部学习会上交流推广,增强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见解和水平。以每周一次干部集体学习会、组织生活日为依托,要求领导干部领讲、一般干部轮流交流讲,将党委书记将党课延伸到党委成员、干部写交流体会文章延伸到村两委主要干部,以此促进干部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走出去,提供换思想、长见识的平台。该镇每年都要组织机关干部及村“两委”干部数次到外地参观考察,结合干部岗位和工作需求,有计划地组织举办农村工作方法、实用技术、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相关知识培训,让每一名干部都具有登台能讲、提笔能写、下乡会干的工作能力。镇上选拔了9名年轻干部到村上作副书记,派出两名干部到全市最大油脂化工厂协调建厂、指导经营,安排两名干部包抓全县战线最长、路矿最差的涧沈通村水泥路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关爱慰人+公平和谐=发展
在思想开放、意识形态多样化的今天,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强化考核是干部管理的基础、是前提,涧池镇在综合运用这些手段的同时,除了领导干部身先士卒、一身正气、带头垂范之外,更多的是施以人性化的管理,将点点滴滴的关爱渗透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解决机关干部业余生活枯燥、单调问题,镇上建起了文化娱乐室、篮球场、乒乓球场,定期举办娱乐联谊活动;改善了机关宿办用房,建起了机关廉政灶,部分贴补干部早餐、午餐;每逢“三八”、春节等重要节日,镇上都将干部家属邀请回来,汇报工作、畅谈未来、听取意见、交流感情,让干部充分体验被尊重、重视的感觉,机关处处洋溢着浓浓温情。
党政办干部黄某,工作勤恳敬业,十分辛苦,本人多年患病,妻子下岗在家,为体现人文关怀,帮助解决经济上的困难,使其能安心工作,镇上每年都设法为其调剂一部分补贴资金;畜牧站干部杨某,家庭离异,身边带有一个七岁的女儿,为消除后顾之忧,镇领导多方帮其牵线搭桥,促成一桩新的姻缘。
安全村支书刘孝利在2007年计划生育工作中因安排不当造成工作失误,通过全镇干部大会上思想交流,受到鞭策的刘孝利变被动为主动,统筹安排发奋工作,除主导产业、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外,还顺利完成了硬化3.5公里通村水泥路、实施总投资12万元的安全饮水工程及标准化村级活动室建设等三个重点工程,使该村年度受到党委、政府表彰,并奖励1万元。
在放手用干部、积极培养干部的大背景下,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彼此理解、相互鼓励,成为该镇干部和睦相处、团结共事的良好政治环境,公平和谐、敬业爱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精神成为该镇干部共同的思想基础;也因为信任和公正,才有干部放手、放胆,尽其所能把每一件工作做得极致的局面。
2007年,涧池镇在非公经济发展上,共发展非公有制97户,其中10万元以上企业4户,更值得一提的是,金茂公司生产线已通过国家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美国宝洁公司和日本扶桑公司等全球500强企业达成购销合同意向,开创了汉阴大企业发展的历史;在蚕桑产业发展上,全年共发展10张以上养蚕大户201户,发放蚕种8517张,蚕种发放量和养蚕大户发展数居全县第一;在生猪产业发展上,全年共发展生猪养殖大户121户,实现生猪出栏2.2万头,存栏1.6万头,生猪出栏量和存栏量也位居全县第一。另外,全县最长的通村水泥路,14.6公里的涧沈路也已竣工通车;全县最大的投资150万元、占地10亩的涧池中心敬老院建成启用;全县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利用率最高的村级活动场所在涧池军坝村建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