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新形势赋予财政部门的新任务。2007年,汉滨区在准确把握财税政策,努力增加收入的同时,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坚持财政资金向农村倾斜。着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惠农政策,加快通村公路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的投入,认真兑现“三补贴”和综合直补资金,规范和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低保制度,增加农民收益,2007年,本级安排“三农”资金达3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1.1%。通过完善“乡财乡用区监管”改革措施,在上年调整的基础上,又再次提高乡镇机关公用经费和村级支出标准,确保了乡村政权正常运转。着力支持解决农村学生“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认真兑现“两免一补”,使12.3万农村贫困学生受益。积极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政策,实行乡镇卫生院财政全额供养,2007年用于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预算比上年翻了两番。
坚持财政资金向弱势群体倾斜。加大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力度,调整相关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残疾人就业保障的各项政策,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范围,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新增农村低保补助100万元和农村“五保户”供养175万元,帮助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及时调度资金,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通过加强资金监管,消除了社会成员的不安全感,维护了社会稳定。2007年,全区安排社会保障资金2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7%。
坚持财政资金向社会事业发展倾斜。在资金调度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落实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政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高财政供养人员的收入水平。尽力落实各项经费保障制度,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的资金达到21470万元,比上年增长34.1%。全年安排用于城市维护建设、公共安全、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领域方面的资金达3860万元,比上年增长41.9%,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让广大人民群众沐浴公共财政的阳光。
坚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建立化解债务风险金1000万元,积极消化累积赤字和政府债务,严禁产生新债。通过强化预算约束力,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和非工资性支出的过快增长。通过严肃财经纪律,加大监管力度,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不断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和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