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 政府信息公开 > 正文内容
    文件名称 邹顺生副市长在全市推进茶叶产业发展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公开目录: 安政通报
    索引号 719776475-20400-2013-00041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责任部门 市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3年04月01日
    文号 安政通报第十六期 公开日期: 2013-04-01 11:27
    有效性 有效

    邹顺生副市长在全市推进茶叶产业发展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2013年3月25日)


      继去年9月25日市政府在平利县召开茶叶产业发展现场会之后的半年时间,市政府再次在紫阳县召开茶叶产业发展现场会,主要目的是,在认真总结去年以来茶叶产业发展工作的基础上,动员和组织大家乘势而上,突出重点,环环紧扣,推动全市茶叶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会前大家参观了紫阳县和平茶厂清洁化生产线、紫阳县茶叶专业市场,本增同志了作了一个很全面的报告,紫阳、平利、汉滨三个县区进行了交流发言,仕成同志宣读了2012年茶产业发展奖扶资金兑现通知,市扶贫、农业、水利、移民等相关部门作了表态发言,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我再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回顾总结弄清形势
      去年以来,全市各有关方面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强力推进茶叶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工作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明确了发展思路。市上成立了推进茶产业发展专题调研组,深入县区、镇办进行了全方位的实地调研,通过调研,理清了新形势下全市茶产业发展的思路,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上:一是明确了茶产业是我市在全省范围内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是全市发展山林经济率先突破的重点产业,是全市一部分县区、一部分镇、一部分村的区域性主导产业的定位;二是按照发展现代林业的要求,编制了《安康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突出抓好“良种苗木繁育、精品基地建设、品牌整合及创建工程、龙头企业培育、精深加工与综合开发、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六大工程,加快构建市场营销保障、科技服务保障、标准化生产加工、质量安全监督四大体系的工作重点和措施;三是形成了集中抓5个重点县区、40个基地镇、100个专业村、20个现代茶叶产业示范园区的区域发展重点。
      (二)实现了良好开局。去年,全市完成新建茶园3.9万亩,低改茶园4.6万亩,全市茶园总面积达到48万亩;15个茶叶产业示范园区加快建设,其中2个园区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园区被认定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新增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茶叶企业9家,规模企业3家,当前认定省级龙头企业5家,培育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1 家;紫阳富硒茶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市场营销、科技服务、标准化生产加工、质量安全监督“四大体系”逐步建立。全市茶叶产量达到1.32万吨,实现产值17.9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2%、51.7%,带动茶农人均增收3255元。
      (三)形成了工作合力。市委、市政府把茶叶产业发展作为农村主导产业、山林经济重点产业予以高度重视、倾力发展;市人大组织视察全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并进行认真审议,市政协积极组织开展调研活动,为全市茶叶产业发展建言献策;省上有关厅局大力支持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农综办、省扶贫办分别给予了我市项目、资金上的倾斜扶持;中国茶研所、省供销社与紫阳县政府建立了促进紫阳茶产业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省工商、质监等部门对我市茶产业的品牌建设、市场监管、质量安全管理倾注了心血;市上制定了茶叶产业发展考核奖扶办法,市财政2012年新增山林经济300万元扶持资金全部用于茶产业发展,市发改、农业、农综、旅游、供销、质监、工商等各个相关部门,在项目捆绑、资金争取、市场管理等方面为茶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保障环境;县区政府特别是5个重点县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强力推进,有关镇办认真落实,形成了全市上下狠抓茶产业发展的工作合力。可以说,全市茶叶产业的发展思路在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统一与深化完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不能因为取得了成绩而出现丝毫骄傲和松劲情绪。目前我市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基地“小而不高”,生产能力不足。一方面,茶园面积不大。全市适宜种茶的面积至少在150万亩以上,目前我市仅有茶园面积48万亩,并且投产的只有31万亩;汉中市茶园总面积已超70万亩,仅西乡县的茶园面积就有27 万亩,汉中市“十二五”规划茶园面积还要超过100万亩,仅基地建设就与汉中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现有茶园质量不高,标准化茶园不多,缺少“当家茶园”。全市已投产的茶园中丰产茶园只占到30%,目前全市茶园平均亩产值为3729元,而丰产茶园亩产值可达到8000元,也就是说,茶园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不到50%,改造提升的空间很大。二主体“多而不强”。我市现有的茶叶产业市场主体呈现小、多、散、杂的特征。基地建设缺少强村大社、职业茶农,生产加工领域缺少龙头骨干企业,整个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人才队伍十分匮乏。三是市场流通不畅。现阶段茶叶销售方式仍然是一家一户、自由分散的传统农产品交易方式,没有形成规模的、有秩序的交易平台,缺乏专业市场、配送中心、营销网点,流通体系不健全。商标体系杂乱,无商标、无品牌、无规范包装的茶叶经销仍然占据着相当的比重。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滥用、盗用品牌商标的行为时有发生,市场管理亟待加强;品牌“杂而不响、响而不强”,虽然紫阳富硒茶已荣获了中国驰名商标,但是金字招牌还远没有换回金子效益,品牌整合、营销都存在着较多问题。依托茶资源的三产发育不充分,一三相融、茶旅结合的复合业态尚未形成。
      分析这些存在问题,丝毫不否认和影响发展成绩和我们所做的工作,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一些是我市资源禀赋和茶产业发展阶段性特征所决定的。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市茶产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起步阶段,工作任务繁重,意义十分重大,需要倍加努力。
      二、持之以恒加快发展
      半年来,全市茶叶产业发展按照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实现了良好开局。从推进过程和工作实际看,茶叶产业发展思路已经在全市上下高度统一。当前,就是要围绕目标,坚定不移地推动发展,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在瞅准、抓狠、做精上下功夫。
      (一)紧盯基地建设不放松。坚持区域化布局、集约化发展、标准化建园、建标准园,扎扎实实地建设一批精准茶园。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从“种”抓起,积极推广紫阳优质群体种,抓好育苗基地建设;二是标准建园,按照“规模、集约、标准”的原则,把握“整地、栽植、管护”三个关键环节,建设高标准茶园。在茶园建设上,要建立退出机制,挤干水分、动态管理,宁可少建,也不能降低标准,要集中力量、捆绑项目,确保建一亩成一亩,为提高茶叶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奠定基础。三是园区带动。要实施园区化带动战略,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营实践探索,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引导“合作社+职业茶农”的经营模式,做强合作社,带动茶农增收。
      (二)紧扣转变方式下功夫。一是坚持招大引强与扶优扶强相结合,引进和培育市场主体,解决好茶产业的组织形态问题,茶产业发展要转型升级,必须走规模化发展、清洁化生产、机械化采摘的路子,而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无论是原料还是加工,都不可能实现规模化、同质化、商品化、品牌化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必须高度重视主体培育,大开资本进入大门,吸引优良资本进入,采取引进、联合、嫁接、资本融合等多种形式培育龙头企业。在基地建设上,要聚力扶持园区建设、大村强社建设、职业茶农建设,推进基地走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路子。二是按照现代工业理念,从育苗、栽种、管理、采摘、加工、包装、储运等每个环节做起,推进标准化生产,逐步构建“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管”的良好发展格局。要落实茶产业发展现代技术和设施装备的支撑,推进茶产业在技术和装备上的现代化。三是构建完整的流通体系。要在推进生产发展及生产组织方式转变的同时,认真研究市场、瞄准市场、开拓市场。合理确定市场取向,建立健全完备的茶产业销售网络体系,既注重有形市场的建设,又注重无形资产培育,更要注重推介造势,扩大影响。要实行市场、行政双轮驱动,推进跨县区建园、产业联盟、品牌整合,让金招牌换回高效益。
      (三)实施综合开发提效益。要积极围绕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下功夫,实现资源利用深度化、产业形态复合化、茶产业效益最大化。一是要以陕青茶、红茶为重点进行产品开发,积极引导企业推动茶叶生产由偏重春茶向春、夏、秋茶均衡发展,由礼品茶向高、中、低档茶并重转变,由注重绿茶向兼顾红茶、黑茶、乌龙茶转变。二是要以茶为原料开展深加工,积极搞好茶食品、茶饮品、茶用品、茶药品的开发研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精深加工,开发具有特色的茶产品。三是要拓展茶产业功能,大力开展生态茶园观光、休闲旅游,积极推动茶旅结合、互促共赢,积极构建一三相融的复合业态。四是要充分挖掘茶文化,积极开展茶歌、茶艺、茶体验等茶事活动,充分利用我市陕青茶悠久历史积累下来的文化品牌,发挥茶文化的催化剂作用。
      三、聚合力量营造环境
      企业创造财富,政府保障环境。各级要切实围绕茶叶产业发展,积极创造条件,政府要给力,部门要出力。
      (一)坚持准确定位,真抓实干。各有关县区、镇办政府都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协调,成立茶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发展目标任务,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特别是紫阳县、平利县、汉滨区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以更大力度真抓实干。各重点镇要扭住茶产业不放松,集中力量做大做强。
      (二)形成部门合力。九牛爬坡,各尽其力。市、县区茶产业发展主管部门要尽职尽责,围绕重点县、基地镇、专业村,重点扶持,强力推进。要坚持茶产业发展项目优先的原则,强化项目捆绑、资金支持。林业部门发挥带头作用,林业项目优先茶产业,第二轮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重点用于支持茶产业发展。发改、财政、水利、扶贫、移民等部门的水土保持、农综开发、水库移民后扶等项目,都要有效捆绑整合到茶叶产业发展上,形成“拳头”,集中力量,共同推进茶产业发展。
      (三)强化市场监管。各级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切实加大茶叶市场整顿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盗用品牌、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违法行为,严格质量管理,保护商标品牌,确保茶叶市场规范有序。
      (四)培育人才队伍。要积极整合人社、扶贫、农业等各类培训资源,大力开展职业茶农、示范社、初制加工、精制加工、市场营销等各类组织的人才培训,努力提高茶叶产业从业者素质。安康学院要积极协调恢复茶专业本科班招生,着力培养茶产业发展的后续人才。各产茶县区也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采取灵活方式,多方面培养茶叶专业技术人才。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播种,春是收获。市上分别在春、秋两季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就是希望大家分季抓好生产经营,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推动茶产业在山林经济中实现率先突破发展。

     

    pdf原件:安政通报第十六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