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平利 > 正文内容

    平利县劳务输出健康发展

    作者:唐益平 时间:2006-09-26 08:34 来源:平利县人民政府网站 字号: 打印

    平利县是山区农业县,全县人口22.84万人,农业人口19.3万人,剩余劳动力5.2万人。2004年以来,该县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劳务输出有关文件精神,把劳务输出做为农民增收,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一项新兴产业。健全组织,强化服务体系,高度重视,确定目标,制定措施,狠抓落实。截止2006年5月底共输出38212人,其中有组织输出8812人,经济收入8600万余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今年年初,县人劳局派专人赴广东省东莞、深圳、惠州、中山、珠海等地对劳动力情况进行认真考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信息,实地考察招工企业、中介机构、咨询当地劳动部门等措施,通过反复对比筛选,最后确定了运作规模较大、信誉较好、安置体系较为完备的陕西省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东莞劳务工作站为合作伙伴。以前经该工作站安置的平利县两所职业中学部分学生已晋升到厂方的管理人员月薪达到2000元以上,其他员工包吃住月薪都在1000元以上。
    为了进一步将劳务输出工作抓紧抓好,切实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县上将劳务输出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层层分解任务,夯实工作责任。
    切实做好务工人员组织招收、培训、输送工作
    周密组织,广招人员,加大有组织输出力度。在务工人员招收工作中,一是广泛宣传招工简章,使群众普遍了解招工信息,打消各种疑虑;二是定期在县电视台和政府网站宣传劳务输出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强化群众的认识;三是安排时间派出人劳系统工作人员对全县务工人力资源进行摸底,然后上门扎实细致的做好工作。对于家庭困难的务工者实施垫费务工,对下岗职工免费安置,实践证明这种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工作方式是成功的。目前已有许多务工者主动找上门来报名,还有的打听询问下一批的起程日期。
    短期培训,提高素质,强化务工者外出能力。对所招工的赴广东务工人员,在起程前一天,统一组织到劳务培训就业中心进行为期1天有针对性的短期培训。一是进行2小时的队列队形训练,为了达到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赴广途中能够听从带队工作人员的统一指挥,在进站、下车时能很快整好队形,清点人数。第二个目的是在进厂时厂方有左右转等基本素质的考核内容,以检查员工的反映能力及体能。二是进行4小时的文化课及有关法律知识辅导,以使用进厂时的考试和维护个人权益。三是进行2小时南方生活常识培训,以避免到广后学员因误食食物生病,盲目走失等事件。
    签订劳务输出协议,明确责任。在培训后,劳动培训就业中心与务工人员签订劳务输出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在保障学员权益的同时对务工人员进行一定的约束,让务工者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可以做。
    认真做好到东莞后的工作,解除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一是抓好到工作站后的安全工作。到达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东莞工作站后,鉴于学员初到南方,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及时宣布纪律及留宿管理制度。二是教育务工者不乱花钱。今年2月中旬有一个务工者到东莞一天,就花掉了身上仅有的186元钱,吃饭都成困难,针对这一情况,一定开展思想教育,促其节俭,教育细水长流。二是将起所带现金造册登记,由带队老师统一保管,按时发放,进厂时再一律返还。
    对务工人员进行再培训。到达东莞工作站当晚,将务工人员的年龄、身高、视力、学历等分门别类整理造册,工作站根据其准备进的厂再进行专门培训,包括该厂新员工须知、厂方简况,反映能力的简单测试及文化课考核等内容。
    认真做好回访工作,还员工一个安心,家长一个放心
    进厂前工作站发给每个务工者《跟踪服务卡》提供长期跟踪服务,在进厂后带队工作人员和所有务工人员在厂门前合影留念并录像,由带队工作人员带回交给家人,让家人亲眼看到子女进厂全过程。带队工作人员在务工人员全部安置完7天后,进行一次回访,了解务工人员工作生活状况,做好因水土不服、过敏反应、生病、短期内被开除出厂等务工者的善后处理工作,使务工者感到关爱、心有所依。
    平利县在劳务输出工作中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以实际行动带领更多的农民工家庭脱贫致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ak_sjx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