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 政府信息公开 > 正文内容
    文件名称 关于加快推进“无线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 公开目录: 政府办文件
    索引号 719776475-GK-2011-84331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责任部门 市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1年08月01日
    文号 公开日期: 2011-08-01 16:59
    有效性 有效

    关于加快推进“无线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市政府与中国移动陕西有限公司签署的“无线城市”建设合作协议,现就加快推进安康“无线城市”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无线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无线城市”是基于高速宽带无线技术,提供方便快捷无线网纲接入和应用服务,覆盖城市行政区域的新型信息网络技术。“无线城市”也是衡量城市运行效率、信息化程度、城市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无线城市”建设,对于完善我市信息基础设施,提升信息化应用服务水平,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带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建设现代城市的高度出发,树立战略眼光,创新工作举措,全力推进“无线城市”建设。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发展、民生、和谐主题,以服务民生、提升城市化应用水平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总体规划、分类推进,突出重点、协调发展,服务社会、带动产业”的原则,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导,以信息化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整合共享和普遍服务为核心,拓展无线数字应用领域,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管理与运行效率,建设智能化、数字化“无线城市”。
      三、目标任务
      从今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建成完善的基础网络设施和应用平台,拓展无线城市应用功能,实现安康市主城区、高新区以及住宅小区的无线宽带网络全覆盖,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推动通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物联网“四网融合”。
      1、网络覆盖目标。基本在全市建成国内领先的无线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实现我市主要区域的无线宽带网络普遍覆盖。
      2、业务应用目标。实现无线宽带业务在我市政务、商务、生产、生活等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深入应用。
      3、产业发展目标。通过不断完善“无线城市”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促进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相关领域进一步发展,通过无线宽带业务应用促进服务业升级。
      4、信息化目标。促进全市城市信息化水平提高,努力实现全市信息化应用达到省内或国内先进水平。
      四、“无线城市”建设工作的重点领域
      1、电子政务工程。结合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推广在移动办公等领域应用无线宽带网络,开发建立政府移动办公系统,建设移动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形成“无址办公”应用模式,提高政务信息的流转和交互效率。推进市政、文化、旅游、交通、气象等信息资源的共享,构建政府移动信息化服务系统,最终形成以无线网络、基础信息、支撑网络和综合应用为基础的立体移动电子政务系统。
      2、电子商务工程。鼓励通信运营企业、电信增值业务服务商、内容服务提供商和金融服务机构相互协作,在企业研发、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建设移动信息化应用系统。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在金融证券、商贸流通等领域的应用,面向公共事业、交通旅游、就业家政、休闲娱乐、市场商情等领域,发展移动支付、手机“一卡通”、移动物流配送、无线企业和移动商务管理等重点项目,进一步扩展传统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范围和方式。
      3、公众信息化工程。构建无线网络应用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完善人口、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性信息资源库,整合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交通、旅游、农业、社会保障等公益性信息资源,积极推进无线医疗、无线数字广场、无线景区等重点公共服务项目,大力推进无线宽带业务在科技教育、医疗卫生、便民支付、城市“一卡通”、业务咨询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模式创新。
      4、电子社区工程。以加强社区实有人口管理和服务为重点,结合智能化社区试点建设,积极开展移动电子社区的试点示范,以完善社区无线宽带信息服务设施为主要任务,推广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集约化移动信息服务模式,大力推广移动平安社区监控平台、移动抄表、无线便民信息服务亭等项目,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用的无线宽带智能化楼宇和居民社区。
      5、无线数字城市管理和应急联动工程。积极推进新型城市管理无线基础网络的建设,提高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社区卫生等信息管理水平;大力发展无线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无线城市监控系统、大气污染无线监测系统、无线路灯监控系统项目,实现公安、消防、交管、城管、市政、急救等部门协同联动。
      6、“四网融合”工程。加快推进有线宽带城域网、无线宽带城域网、地面数字电视网、移动多媒体广播网等服务网络的有效融合,促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物联网的“四网融合”在“无线城市”领域的率先突破,逐步建成覆盖广泛、高速互联的“全网通”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移动互联网、移动电话、数字电视终端设施的“一机多网”,实施无线数字家庭普及计划,实现“无线城市”服务终端设施多渠道、多业务和多网络的拓展应用。
      五、加强“无线城市”支撑体系建设
      1、建立完善“无线城市”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有效发挥平台聚集效应,逐步统一技术标准、服务规范,形成覆盖全市的移动信息化服务门户,整合资源,推动行业性和区域性服务平台的建设,不断培育和孵化“无线城市”产品和服务,全面推进“无线城市”产业链形成。
      2、实现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在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和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分区域、按步骤加快建设先进适用、组网灵活的无线宽带移动通信网络。在公共安全和应急联动的业务场所,可考虑借助数字无线集群网络接入。加强宽带和移动网络的融合,更好满足城市管理、应急保障、定位测控、生产调度、公众服务等方面的无线应用需求。
      3、培育“无线城市”产业。积极扶持信息服务企业开展基于无线网络的增值服务,拓展多种应用形态,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推进有线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的有机结合,将传统文化产业与无线网络有机融合,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
      4、制定统一的规范体系。参照国家相关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全市统一的“无线城市”建设相关规范。统筹规划,统一系统网络技术规范、连接接口及相关协议,规范信息资源开发,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六、推进步骤
      “无线城市”建设工作从2011年启动到2013年完成,分三个阶段推进。
      1、制定方案阶段。2011年,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制定“无线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做好前期工作。
      2、建设实施阶段。2012年,统一技术规范,建立统一的“无线城市”支撑服务体系,建成覆盖主城区的无线宽带城域网。
      3、推广应用阶段。2013年在主城区实现无线上网功能的基础上,重点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等领域推广应用。在无线技术和网络覆盖进一步完善后,在城市管理和应急联动系统中运用无线网络。
      七、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全市“无线城市”建设工作在市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市电子政务办公室具体负责推进协调工作。规划、住建、交通、土地、公安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全力支持,共同推进“无线城市”建设,市移动公司等各通信运营商、各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和相关企业要积极参与“无线城市”建设,努力发挥各自的作用。
      2、加大政策支持。要制定扶持“无线城市”建设的相关配套政策,综合运用财税政策手段,对“无线城市”产业链中相关企业单位给予必要的支持,为“无线城市”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坚持政府引领,行政推动,各级政府部门要率先应用无线宽带业务,带动促进无线宽带业务的广泛应用。要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充分调动各相关方面参与无线城市建设的积极性,拓宽筹资渠道。
      3、推进产业发展。要坚持统筹规划,协同推进,结合“无线城市”建设,高点定位,做好新一代移动通信网应用规划,实现信息网络资源的优化、提升、整合、共享,为“无线城市”发展提供优质新一代移动通信网服务。
      4、强化安全保障。建立完善“无线城市”宽带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抓好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加大关键领域安全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重点加强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加强电子认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网络社会自治和自律机制,建立规范有序的网络信息传播秩序。
      5、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络等各种媒体,开辟专栏、专题节目,加大宣传力度。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群众性、趣味性、多样性的“无线城市”普及活动,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意识,为“无线城市”建设营造良好的与舆论氛围。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公文PDF原文:安政办发〔2011〕83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