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媒体关注 > 正文内容

    时代命题下的“旬阳答卷”——旬阳县生态工业集中区发展纪实

    作者:赵岩 张鑫 时间:2015-12-17 09:57 来源:陕西日报 字号: 打印

      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曾经说过:“对于中国,发展始终是最大的时代命题”。
      然而,在拥抱发展成果的同时,各地也承受着发展之痛。发展的矛盾、发展的困惑乃至发展的代价,让他们在审视既往的同时,寻求更好的发展之路。
      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必须突破环境代价与经济增长“对冲”困局的大背景下,地处秦巴山区、依靠资源开发引领一方经济的旬阳县面临了发展的“生死考验”,曾经无限风光的县域经济,经历着转型发展的阵痛,奔突解困,路在何方?
      安康市委书记郭青说:做好安康工作要牢记两点,安康是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贫困带,加快发展是安康的最大实际;安康是国家南水北调水源地,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限制开发区,生态环保是安康的最大责任。限制开发不是限制发展,关键是要选好绿色循环发展的路径。
      旬阳号称“中华太极城”,上天在给予这个地方资源和禀赋的同时,也让它的发展不能不直面环境与生态保护这一课题。旬阳处于国家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带腹地,2018年实现脱贫摘帽的任务十分艰巨;旬阳也是国家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被列入秦巴生物多样性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限制开发区,丰富的矿产资源被限制开发;仅2015年重金属环保限产将使全县矿产工业产值减产30亿元。要提高在全市的贡献率,不仅这一块要补回来,而且按照保增长的目标,工业产值还要净增30个亿,这是全市的期望。摆在旬阳面前的,是一道矛盾复杂的方程式!
      初冬时节,正值“旬阳经验”在全省推广之际,我们带着好奇和疑问,到旬阳生态工业园区采访,想了解作为一个基层经济单元是如何破解发展与保护这一难题而实现“茧破蝶飞”的?所见所闻,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旬阳生态工业集中区在实践中真正探索出了一条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新型工业化路径,更让我们从一个微观点看到了一幅未来“生态中国”的美丽图景。

      循环发展出效益

      旬阳县生态工业集中区2009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是全省首个以“生态”字号定位的县域工业园。园区主任邓帮财告诉记者,以“生态”冠名,就是给孙猴子带“紧箍咒”,其内涵和意义就是要求你既把“生态”作为园区建设的发展理念,又把“生态”作为园区企业的生产方式,更把“生态”视为园区追求的价值目标;始终把绿色低碳循环作为战略路径,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企业生产的各环节和园区发展建设的各项工作之中。
      在旬阳工业园区这个将近18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分布了大小近200家企业,其中安康市工业产值过10亿元的4家企业有3家落户于此。201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0.6亿元,实现税收12.7亿元,园内就业人数超过10000人。在经济低速增长的大势下,今年,园区依然实现了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8%、规模工业产值同比增长20%的惊人速度。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2014年,旬阳县生态工业集中区21个规模工业企业全年耗煤24.25万吨、耗电1.34亿度、耗油520吨、耗鲜水107万立方米。按照国家清洁生产行业标准评估,共排放粉尘76.4吨、二氧化硫410.5吨、氮氧化物1360.5吨、COD42.6吨、氨氮9.5吨,分别占省环保厅核定园区污染物排放控制总量的2.8%、4.1%、28.6%、3.2%和3.3%。也就是说,旬阳工业集中区单位GDP能耗、污染物排放减量为旬阳工业后续壮大预留了宏阔的发展空间。
      这两组数据的一升一降,其中最大的玄机就是循环!邓主任告诉记者,循环发展有五个基本特征:企业相邻、规模匹配、资源再用、利益共享和产业集群。
      在旬阳生态工业园区鲁家坝锌加工循环产业小区,记者亲眼目睹了循环模式的“长相”。大地复肥公司与中科纳米公司原是两个隔河相望的兄弟企业,现在为达循环目的而“联姻”,搬到了一起。大地复肥公司总经理刘进琼告诉记者,经过3次技改,两个企业已经形成了上下游规模匹配、产品互为利用、工艺互相协作、企业相互参股的共同体;上游企业将含硫酸的废水、余热、废气通过管道输送到下游企业作为原料和能源,形成了闭路循环的产业链。他为我们算了一笔账,大地复肥公司因此每年减少企业治污处理费用110多万元。
      中科纳米公司总经理王涛则告诉记者,通过利用上游企业的低温余热蒸汽,他们拆除了10吨锅炉,每年减少燃煤用量3640吨,节省燃料费用220万元,减排SO280吨;同时还利用上游企业的酸性废水,年减少硫酸用量400吨,可节约成本10万元。合起来算账,两家企业循环利用资源创造的经济效益每年超过300万元。以上个案,只是整个生态工业园区循环发展花豹一斑。企业之间紧密合作,资源重复利用,产业链型接续,通过节能减排增效提升竞争力,已经成为各个经济主体的共同追求。
      这是一个没有围墙却有“红线”的新型生态工业园区。与建园前相比,园区规模企业由4家增加到2014年的21家,规模工业产值年均增长30.3%,税收突破10亿元。在经济指标以倍速增长的同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禁区未敢逾越。而这得益于“管家”的管理智慧和苦力苦功!采访中,我们偶尔在园区管委会主管环保的副部长杨才伟的办公桌上发现了一个厚厚的册子——《旬阳县生态工业集中区节能减排监管评估报告》,翻开一看,建园五年来,各年度各规模企业原料投入量、产品产出量、废物排放量、能源消耗量、环境背景值、污染物控制排放剩余量……无不一清二楚、明明白白。
      杨才伟介绍,《评估报告》是旬阳县生态工业集中区管委会牵头创新的《“四位一体”节能减排精准化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曾获得安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市委创新工作二等奖,并被省委改革办选为全省改革创新案例,也是园区管理企业的一个重要依据和手段。核心在于以增值税倒推工业增加值,再结合耗能量推算企业万元综合能耗等,用数据的方式来监管和约束企业。根据安康市环境监测站监测结果显示,园区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旬河园区段COD、氨氮、氟化物等水体污染物仅微量增长,水质始终保持在国家地表水III类水平。
      难怪在企业生产现场,看不到滚滚浓烟,闻不到刺鼻气味,即便在以生产水泥为主的厂区内外,也见不到粉尘扬灰,有的,是水掩林绿的生态景观。
      在“园区大循环、产业中循环、企业小循环”的基础上,旬阳生态工业集中区主动给自己树了一个更高的目标,加快由产业循环发展向绿色低碳升华,跳摘生态美丽园区之桃,变山地自然劣势为生态经济优势。他们在10平方公里的山体上,建了5个集产出和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发展牡丹、白芨等中药材和油桐、拐枣等经济林,形成了林下养鸡、园艺花卉等绿色低碳产业。清澈蜿蜒的旬河两岸,山体绽绿,花果飘香,不仅为“最美县城”增添了新景,树木花草更为园区工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碳汇功能,“一廊(万米旬河景观走廊)两带(两山千米生态屏障带)三楔”构建了园区完美的绿色低碳发展体系。
      2013年11月,全省县域工业集中区现场会在旬阳召开,旬阳县生态工业集中区循环发展经验在全省推广,并先后被省发改委授予“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低碳发展示范园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园区”。

      融合发展生活力

      在旬阳县域经济整个棋局当中,工业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就扮演“帅”的角色。进入城乡一体化发展新阶段,旬阳工业的历史使命不再是“一柱擎天”,而是要通过带动或者是融合一产和三产“两兄弟”,携手实现县域经济的全面和协调发展。在旬阳的发展之路上,这是一次深刻的转型,更是一次新的出发。
      转型意味着创新,而创新是对既有路径依赖的颠覆,是对原始资源利用的重新排列组合。要告别传统的增长方式,发力的支点在何处?旬阳生态工业集中区的做法是:创新思路,融合发展。
      首先是“两园”(工业园农业园)建设齐头并进、融合发展。现代农业园在工业园区搭台,面向全县进行辐射,镇有基地、村有产业,既带动了全县10万亩的黄姜、10万亩的烤烟、10万亩的油桐以及拐枣、魔芋等近40万亩的山地经济,也带动了全县95万头猪、12万头牛、44万只羊、370万羽鸡的养殖业。一产的蓬勃兴起,不仅显著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使整个县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天养氧吧和富硒农产品基地。园区工业企业紧紧抓住县域烤烟、魔芋、畜禽、油桐、拐枣、粮油、中药材等特色生物资源搞深加工,已建成像祝尔慷公司这样的龙头企业10个。两园分工合作,形成了园区搞加工、农村建基地、公司加农户的农村产业化发展格局。
      旬阳县祝尔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琼告诉记者,公司在园区山上建成1000亩林下乌鸡养殖基地,在全县培育发展了11个村级畜禽养殖基地和262个专业户,目前已形成“公司+农户+工厂+电商”的产购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力争在农民增收中打响“祝尔慷”品牌,把旬阳生态环境下的富硒有机食品推向全国。
      随着工业化快速发展带来就业人口和城市人口的快速膨胀,又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园区先后投资2.5亿元,建成白柳鼎盛建材市场5万平方米、草坪现代物流园1万平方米,已入驻小微企业150余户,零散快递业务点更是星罗棋布,而河源食品药品物流中心也正在建设之中。餐饮娱乐业从高消费转向大众消费,加上人口聚集,迅速复苏,迎来了空前的健康和繁荣。2014年,园区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20亿元,就业2000多人。三产融合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发展,下活了县域经济整盘棋,旬阳县生态工业集中区也因此连续三年被省政府评为“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先进单位”。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一对孪生兄弟。工业化需要城市化提供功能配套的基础设施,完善的民生服务,充足的劳动力保障;城市化需要工业化提供强力的产业与就业支撑和资金支持。
      旬阳县生态工业集中区是旬阳“三镇一体”大县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板块。园区基础设施按照县城统一规划,同步配套建设。与其他板块基础设施建设不同的是,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因为采取政府牵头、园区主导,社区配合、企业参与,资金统筹、设施共享的方式,建设速度空前加快。短短三两年,园区累计投入5亿多元,先后建成两座跨旬河大桥、万米旬河堤防、20公里的电网改造、白柳110变电站、县城污水处理厂、县城垃圾处理厂,改建新修园区城市道路20公里,建设园区通讯、燃气、雨污水管网10余公里。
      漫步在7.3公里的城白大道上,人们不难发现,原来10米宽的二级公路,现在拓宽成了20米宽的城市道路,一路绿树成荫、丹桂飘香。这项工程概算投资6400万元,因为采取了以园区当业主、社区为主体、企业参与建设的办法,投资减少了一半,这就是创新思路的力量!
      “划行归市”是彰显区域功能、方便群众生活、建设整洁美丽县城的一个重要举措。2011年,园区把县城分散的56户铁艺、铝合金门窗加工小微企业,集中搬迁到草坪工业小区,建设铁艺加工园,既净化了县城环境,又激活了草坪社区的发展。
      近三年,园区陆续开工建设白柳鼎盛建材市场、草坪现代物流园、青泥食品医药物流园、旬阳北站铁路物流园、白柳电子商务物流园、青泥汽车“4S”店,把过去拥挤在主城区的服务业,“划行归市”到工业园区,形成集中规范的专业化市场,使现代物流服务业成长为园区的骨干产业。这其中有3家加工企业成长为规模工业企业,13家小微企业成长为“限上服务业企业”,既提升了县城10万人的生活服务质量,又孵化并育壮了园区企业。
      陕南移民搬迁是省委、省政府惠及陕南百万人民脱贫致富的重大民生工程。记者在草坪万人移民小区和张湾1000户移民安置小区采访看到,这里已建成了颇具陕南特色的靓丽社区,宽敞的道路,优美的环境,完善的设施,配套的文化健身、超市商店……一点不比大城市的小区差。已入住的农户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选择向工业园区搬迁,是因为这里的房价低、环境好、能就业,大人在园区打工,小孩在城里上学,图个安居乐业!像这样的移民小区,在园区规划6个,目前有5个已建设并初具规模。

      创新发展添动力

      创新是园区发展的灵魂。县域工业园区是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特区”和“试验区”。传统体制机制、政策技术都要在这里通过“创新”实现改革突破,形成经验模式。在这一点上,旬阳生态工业集中区无疑走出了自己的“创新之路”。
      ——技术创新。2015年4月,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环保、环卫与市政清洗设备设施展览会在北京农业展览馆举行。旬阳宝通公司新型环卫清洗车,代表陕汽到会参展。展车一亮相就引起参会的北京市政管委会、环卫协会领导和业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和赞许。
      这种多功能高压清洗车是由旬阳宝通公司科技攻关、集成研发生产的新产品,获得7项发明专利。该产品采用陕汽德龙新M3000底盘、意大利普兰索尼高压柱塞泵、美国喷雾公司高压喷嘴,新增10余种高压低喷洒功能,首创PLC+触摸屏控制系统,适用于城市道路、广场、机场、港口码头、公路清洗和喷雾降尘作业。
      新产品入市迅速打开市场,一举扭转了传统产品(工程车)市场疲软、效益下滑的不利局面,极大地调动了股东的投资热情,企业发展活力剧增。陕汽集团与旬阳县政府共同投资3000万元的宝通环卫车制造车间二期改造扩建工程因此紧锣密鼓进行。
      2008年,由西部尧柏水泥集团公司投资8亿多元在旬阳县生态工业集中区建成的年产200万吨水泥生产线正式投产。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公司与南京工业大学进行技术合作,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水泥生产新工艺,应用合作研发的“综合利用旬阳铅锌尾矿渣生产水泥”先进成果,选择世界最先进的环保节能皮带束运料技术,配套建设余热发电、收尘脱硝。工厂建成后获得行业五个首创第一。生产运行八年来,每年综合利用铅锌尾矿渣60余万吨,余热发电5000多万度;矿石运输成本每吨仅1.2元,企业每吨水泥熟料生产成本比同行业要低30元,水泥生产成本低20%以上。在全国水泥市场销售走低的情况下,公司凭借低成本竞争优势,整合了安康3/4的水泥加工企业和销售市场,获得“全国水泥行业先进企业”称号。
      ——品牌创新。在园区工业展馆参观,映入眼帘的“祝尔慷”系列产品,立马激起了记者对“祝尔慷”品牌的记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想抽烟,要健康,‘祝尔慷’是你最佳的选择”的广告语深入人心,产品走俏全国,曾获国际博览会金奖。2005年在全国烟草行业的品牌整合中,“祝尔慷”香烟不再生产,但“祝尔慷”品牌在中老年人心目中记忆犹新,其品牌价值和市场潜力巨大。2011年,园区主任邓帮财与现任旬阳县祝尔慷公司董事长合作创意,将“祝尔慷”品牌嫁接到旬阳富硒食品上,注册成立了“旬阳县祝尔慷富硒食品有限公司”。经过3年多的发展,已形成了具有旬阳特色的腊肉、香肠、鸡翅、竹笋、绿壳蛋、松花蛋、木耳、香菇、绿豆、红苕粉条等18类26个单品的“祝尔慷”系列食品,并进而以旬阳土壤富硒、空气富氧、绿色生态的自然优势为基础,以标准化生产的质量品质为保证,以“祝尔慷”品牌优势为突破,以专业化营销团队、标准化生产车间、电子商务平台为一体,不断创新生产营销模式,目前,已有300多家电商,500多家连锁超市、旅游景点、交通站点、BC类超市、社区终端便利店,营销旬阳“祝尔慷”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祝尔慷”被评为陕西省著名商标,7个产品包装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安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勇说,旬阳发掘“祝尔慷”品牌价值潜力,重振“祝尔慷”市场雄风,是一个值得总结学习的品牌创新案例。
      ——管理服务创新。园区近200家企业,一律按产业规划区域选址建设、按链型循环要求生产、按国家标准节能减排,按园林化要求营造生态环境,要做到这一点,管理服务创新是关键。旬阳生态工业园区首推的是“保姆式”服务,承揽了企业从可行性研究、选址、审批,到征地拆迁、厂房建设所有事务,使企业省去了跑路盖章、拆建纠纷等诸多麻烦,轻松入驻、坐地赚钱。其次是将监管融入服务之中,真诚服务赢得企业信赖,周到细致服务则可以掌握企业详情,通过服务沟通交心、通过交心有效引导企业按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生产经营。第三是“园社共建”,企业生产经营离不开好的社会环境,企业生产要占地、社区建设要花钱,通过园社合作共建,园区道路、管网、休闲广场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既方便了企业也方便了社区居民,企业和社区亲如一家,和谐双赢。
      工业园区事务繁多、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如何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园区采取实事实效考核办法,巧治机关病,一本日志,记载任务名称、任务来源、完成进度、主客体分数评价,按月兑现绩效奖惩,年度考核、晋升、评优评模,依据确凿,一个小本使过去的他人管理变成了现在的自我管理,机关作风因此大变,抢着干活蔚然成风。
      可以说,旬阳县生态工业集中区加快发展的五年,是不断创新的五年。创新,为园区发展进步提供了永不懈怠的发展动力。
      2015年1月6日,旬阳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以县生态工业集中区和吕河工业集中区为载体,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力打造秦巴优势资源开发高技术产业聚集区、陕南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基地、陕西县域生态文明发展引领区,重点围绕“生物制品、新型材料、先进制造、现代物流”四大主导产业,建设三大百亿产业集群,八大循环产业链。新的高度,等待着旬阳生态工业集中区去追赶超越。
      “满城灯火列星案,一曲旬水绕太极”,这是对农耕时代旬阳的唯美赞誉。今天,当工业文明的战车滚滚驶过,留给旬阳的,还有没有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留得住绿水青山,系得住乡愁”,当发展的宏图如期实现,留在周围的天空、大地和水源还是不是我们想要的生命保障?旬阳生态工业集中区用6年时间,以自己走过的道路和结出的果实,向我们提交了一份时代命题下的“旬阳答卷”。


    原文载于陕西日报2015年12月12日04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邹亚康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