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迈出建设绿色安康的新步伐

作者:佚名 时间:2010-04-24 10:59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同志们:
  这次全市计划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贯彻市委一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和全省计划会议精神,总结工作,安排2003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夯实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和项目建设责任,研究加强项目管理的具体措施,以及如何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做好计划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扎实迈出建设绿色安康的新步伐。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2002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工作方针,紧紧扭住发展主题,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突出结构调整主线,全力实施重点突破,努力克服局部特大洪水灾害带来的严重困难和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90.36亿元,为年计划的102%,增长7.8%。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一)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势作用继续发挥。200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36.8亿元,增长26.6%,为年计划的104.6%。重点项目当年完成投资22.17亿元,为计划的100.8%,增长22.4%。岚皋蔺河口电站、安康黄石滩水库、安平二级公路、平镇公路、石紫公路、210国道宁陕段整治等一批重点工程完成了当年投资计划。生态环境建设和流域治理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全年完成退耕还林(草)103万亩(其中退耕还林51.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63.4平方公里、新建水窖8.3万口,新增库塘库容260.4万立方米。中心城市建设完成投资2.47亿元,江北望江公园观礼台、滨江大道三期、火车站广场、铁路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安康生物科技工业园区通平工程以及江南民航大厦、东坝文化广场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滨江大道一期、黄沟路、体育场等一批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大高于“十五”计划平均速度,形成持续、健康增长的格局,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拉动作用,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建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2002年,我市遭受了历史上少见的低温阴雨、暴雨洪灾、持续干旱等自然灾害,市委、市政府一手抓抗灾救灾,一手抓结构调整,农村经济仍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40元,比上年增加116元。实现农村经济总量稳步增加,农业产业结构和内部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种植面积比达到6:4,黄姜、烤烟、蚕桑、茶叶等基地建设速度加快,用以工代赈、扶贫综合开发资金安排的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市顺利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改革后农民人均税费由99元下降到44.98元,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工业经济恢复性增长取得成效。2002年以来,全市工业生产扭转缓慢发展之势,增长速度明显回升,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2.4亿元,增长11.6%,完成了计划任务。电力、烟草工业实现恢复性快速增长,以矿产为原料的加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有色金属、水泥、机械等工业品产量增幅较大,医药工业保持增长势头,生物化工产业链初步形成,产值、销售、利润同步大幅度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1亿元,增长10.5%,其中国有工业完成总产值12.1亿元,增长12%,工业生产能力进一步释放。在狠抓安全生产整顿、环境保护治理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具有地方资源优势的特色工业有了新的发展。
  (四)以旅游业为新增极的第三产业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2002年,随着旅游基础条件的改善,生态旅游逐步升温,成为特色经济发展的亮点。西康铁路的开通运营进一步拓展了安康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尤其是“两会一节”的成功举办,推进了旅游业的发展。累计接待游客7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6亿元。以瀛湖、南宫山、香溪洞为龙头,带动黄洋河等生态休闲旅游和“农家乐”旅游的迅速发展,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全市市场物价小幅回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6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完成43.5亿元,增长11.6%,其中:交通运输业完成增加值9.7亿元,增长15.7%,邮电通讯业完成1.4亿元,增长13%,社会服务业完成0.5亿元,增长12%,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取得新进展。
  (五)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西洽会”、安康汉江龙舟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共签约合同项目140个,总投资40.18亿元,合同引进外地资金36.19亿元,已开工项目106个,超额完成年初下达的开工项目任务。安排下达的88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年度投资计划5.35亿元,已完成投资5.6亿元,为当年计划的104.7%,其中:紫阳县石材开发,旬阳、白河黄姜深加工,平利水泥厂、汉阴果汁饮品深加工等一批产业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开工建设,为县域特色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财政收入增长,金融形势运行平稳,各项社会事业同步发展。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76亿元,增长12%;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0.66亿元,比年初增加14.07亿元,增长16.2%,各项贷款余额88.98亿元,比年初增加7.89亿元,增长9.7%;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45元,增加280元;全市有8项科技成果入围省科技进步奖;新增校舍投入8707万元,新建改造校舍13.8万平方米,高中扩招2100人,高考上线5152人,创历史最好水平;疾病控制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四苗”基础免疫率达90%以上,接种率98%;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86.7%和89.9%,科技文教卫生工作取得全面发展。
  2002年,全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均有所提高,展示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新阶段。全市计划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计委的指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下,认真履行职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是抓大事,推进整体工作。主动出击,超前介入,有效地促进了汉江梯级开发进程;创造性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开发工作,提出了《关于进一步调整全市农村经济结构的意见》,组织编制完成了全市黄姜、中药材、杜仲、魔芋等产业化建设规划,制定了黄姜产业化示范工程方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紧紧跟进国家投资方向和动态,积极跑省进京,全年争取新上了一批城市建设、公路建设、电力建设、以工代赈、文教卫生等重点项目,共争取国家各类扶持资金达5亿元;以项目为载体,抓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2亿多元,保证了中心城市江北基础设施和江南标志性工程的整体推进,取得明显效果;抓中观经济发展研究,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市委提出的“经营绿色战略,加快建设绿色安康”发展路子,结合计划工作实际,迅速掀起学习十六大精神热潮,成立专门机构,加快了建设绿色安康规划的研究工作;集中力量组织实施按期完成了市电子政务一期工程建设任务,并精心做好政府网站的建设与运行工作,完成了全市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
  二是抓重点,突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与管理工作,加强国债项目稽查、检查,集中精力抓好与省政府签定责任书的9类24个在建国债项目,以实际投资占计划的98.79%完成了收尾任务,同时,采取座谈会、联席会、健全重点项目月报、固定资产投资季报制度,开发使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软件等一系列工作措施,确保当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完成;全方位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并在工作实践中,从项目征集筛选、上网发布、招商、咨询洽谈以及对重点招商项目实行年度投资计划的跟踪、服务、管理等措施,形成了招商引资项目全程工作机制,先后组织了4次通报,20余次检查、督促和协调,推进了招商引资项目的履约实施;加快项目前期工作,部署开展了一批生态环境、县际公路、农业产业化、社会事业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并加强组织审查、审批上报项目工作,编制完成了以工代赈“十五”计划暨十年规划,审批了420个项目,审查了178个项目的可研报告、实施方案或工程设计。 
  三是抓协调,充分发挥计委的综合协调职能。科学求实地编制年度计划,搞好经济运行的预测分析,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突出中观经济研究,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开展并完成了农民增收、中心城市建设、汉江梯级开发、特色旅游、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等专题调研,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围绕喜河电站开工、中心城市建设工作做好牵头组织和外部环境协调工作,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积极牵线搭桥,与市人行、经贸委共同组织召开了安康首届银企合作项目推介工作会,全市32家企业与5家商业银行初步达成项目意向贷款15亿元。
   四是抓队伍,全面提高计划干部队伍素质。面对入世和改革深化过程中经济计划工作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计划系统把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推进计划工作机制创新作为提升计划部门整体素质和工作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来抓。通过一些有效形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政治学习,提高了干部的理论修养和工作水平;以机构改革为契机,狠抓工作机制创新,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清理规范性文件,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和规范审批程序,改进管理和服务,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完成计委机关局域网的维护及提升、OA办公自动化软件开发等工作,逐步实行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加强了省市县区计划系统的相互沟通和联系,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促使计划工作上水平。2003年市计委被省委组织部和省人事厅评为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紫阳、白河县计划局、旬阳、岚皋县物价局和刘锐等7名县区计划、物价干部分别被省计委、省人事厅授予先进单位和个人。
  以上这些体会总括起来,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树立快步紧跟的意识,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把安康融入全省经济发展的战略之中,变压力为动力,谋求快速发展。
  二、明确任务,扎实工作,努力实现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我市发展的重要一年。准确把握经济运行的宏观环境和条件,安排好全年计划,对于建设绿色安康,加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3年,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有利因素。一是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好于去年,“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目标和政策走向更加明确,市委、市政府确立的“经营绿色战略,加快建设绿色安康”的发展思路和市委一届次四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成为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的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二是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南水北调工程等一系列国家大型工程将相继开工建设,省政府提出建设安康汉江经济走廊的总体构想,将成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新的机遇。三是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的2003年国债仍向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倾斜,有利于我市继续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并发挥其对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四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给农村经济带来新的活力。调整中的农业开始转型,种植业内部的经济作物比重逐年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素不断趋于完善,为形成产业链条,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了条件;五是优势资源吸引聚合生产要素生成了新的生产能力,招商引资建成的一批新项目成为今年工业经济的增长点;六是水电、生物制药、中心城市建设等一批重点续建项目形成的投资内生惯性,将使年度结转投资逾18亿元,拟开工建设的喜河电站等一批重大项目,可新增年度投资约5亿多元,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效应呈健康态势。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不少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投资需求与资金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自我发展投资能力微弱,国家投资扶持有限,再加上投资环境不尽人意,影响投资者投资信心,不能有效吸纳和引导外地资金和民间闲散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有效储备不足,前期工作不深,项目缺乏投资吸引力,使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不稳;产业化进程缓慢,工业规模小,新的增长点不多,农业结构调整没有突破地区封闭式调整的格局,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使农业产业结构调的整体效益发挥受到影响,农民增收的难度较大;推动消费需求稳定增长的内在动力不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市场平淡,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压力较大;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滞后,尤其是公路等级低,结构不尽合理,出境通道不畅,大交通主骨架路网尚未完成形成,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薄弱。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去加以解决。
  2003年计划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工作部署,按照市委一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市政府关于2003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经营绿色战略、加快建设绿色安康的路子,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突出项目带动,坚持一手抓生态环境建设和以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产业的整合提升,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产业,以投资、产业和消费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03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国内生产总值100亿元,增长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增长14.1%;
  --新增城镇就业岗位80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亿元,增长8%;
  --地方财政收入4.2亿元,增长11.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00元,增加3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50元,增加110元;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
  2003年是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一年,需要我们统揽全局,精心筹划,紧紧抓住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的战略问题和关键环节,找准经济工作的重点和切入点,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全力以赴,加快以生态环境、公路交通和电力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构建绿色产业的一项重大的经济建设,是经营绿色的自然资本。要继续搞好以退耕还林为中心的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25度以上坡地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今年计划完成退耕造林还草任务105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种草60万亩,荒山造林45万亩。把城镇周边、重点旅游风景区、主要道路沿线作为生态环境建设重点,集中连片治理,加大汉江及九大支流沿岸的绿化和荒山荒坡治理力度,蕴育绿色生态资源,以发挥综合效用。对黄姜、茶叶、蚕桑、杜仲等一些市场前景好和潜力较大的经济林、中药材进行开发规划,选择重点优势产品形成开发项目,率先启动。关停污染企业,加快沿江、河城镇的环境治理建设,减少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水体的污染,为汉江综合开发和南水北调不断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加快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主骨架大通道、县际公路和县到重点集镇道路建设为重点,全力抓好在建项目的实施和新上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加快西康高速公路安康段前期工作进程,争取早日开工建设;确保年内建成安康-平利、石泉—两河二级路;开工建设石泉—西乡二级公路石茶段改造和白界、平旬县际公路建设项目;加大跑项目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平镇公路路面工程、石泉至喜河电站道路硬化工程、岚皋至紫阳、宁陕至汉滨区等县际公路项目;加快安旬白二级公路旬阳段前期工件,上半年完成可研报告评审,力争今年开工建设;积极做好县到重点集镇国债公路建设规划,上半年完成规划,下半年选择一批项目,争取通过省上评审,并列入省规划盘子。力争形成新一轮公路建设高潮,加快出口通道公路和主骨架网络的形成。
  切实抓好电力、通信建设。搞好农网二期改造工程,全力抓好330KV金州变电站为重点的网改工程,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同时加快江南6个配网项目建设。争取新上一批国债离网电源建设项目。加快建设安康邮政信息大楼和移动通信大楼等项目建设,确保安康电信大楼年内竣工投用,进一步改善电力、通信基础设施条件。
  (二)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充分认识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预计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率将达到60%,要把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安排42亿元,增长14.1%。其中:国有经济投资25亿元,基本建设投资25.4亿元,技术改造投资4.2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5.2亿元。安排重点建设项目36个,当年计划投资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新开工项目17个,当年计划投资5.46亿元;续建项目13个,当年计划投资14.89亿元;竣工收尾项目6个,当年计划投资8.41亿元。安排重点前期工作项目33个,其中:争取年内新开工项目15个。
  要继续加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固定资产投资宏观引导和管理的工作机制。全面、及时、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投资动向,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导向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超前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积极争取国债等政策性资金扶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启动民间投资和社会资金的政策措施,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尤其是要加大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服务业的力度。加强银行、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努力增加固定资产信贷投入,推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加强综合协调服务,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建设。特别是对一些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项目,要积极主动做好项目援建工作,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确保工程顺利进行。重点抓好喜河电站、蔺河电站、毛坝关电站、330千伏变电站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的服务协调工作,采取联席会、协调会等形式,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加大对项目程序、现场、进度、质量的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持续快速增长。
  突出抓好新开工项目。对前期工程已开工的项目,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第一季度主体开工。计划新开工的项目,要加快开工准备工作进程,务于上半年全面开工建设。前期工作项目,要加快进度,创造条件,力争年内陆续开工建设。重点抓好汉江干流安康重点段防洪工程、黄姜产业化示范工程、安康市江北供水工程等项目的开工建设,形成固定资产投资新的增长点,发挥投资拉动效应。
  继续抓好国债项目建设。国债项目不仅关系到国债投资效应的充分发挥,也关系到我市今后能否赢得国家更多支持。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中省关于国债项目建设的要求,树立正确的建设指导思想,扎实做好前期工作,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管理责任,落实配套建设资金,严格工程质量管理,保证资金安全,狠抓建设进度,干净利落地完成国债项目建设任务,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务实的工作赢得中省更多的资金支持。
  扎实做好前期工作。进一步深化对前期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把全局抓项目落到实处。逐步形成上下联动,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新格局。继续坚持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制,明确项目单位的工作目标和责任。狠抓落实,严格考核,兑现奖惩。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投资主体参与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密切加强与中、省有关部门的联系,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家投资信息,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汇报,争取中省支持。
  大力优化和改善投资环境。强力推进社会信用工程,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主动出击,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把水力、生物等绿色特色产业开发项目作为招商引资重点。2003年,全市招商引资签约合同项目在100个以上,签约项目总投资达到27亿元,引进资金19亿元,力争项目履约率达到90%以上,当年完成投资6.5亿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开放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大投资环境整治力度,以良好的服务和投资环境、社会信用,创造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商来安康投资兴业。组织好第七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安康龙舟节贸洽会等项目洽谈。以优势资源项目、配套扶持政策、优秀管理人才,有的放矢,通过项目推介会,走出去主动出击洽谈等有效形式,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注重项目落实,继续实行下达签约合同项目投资计划,搞好跟踪服务,抓好签约项目实施的检查督办、协调服务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突出问题,推动项目建设,制定和实行招商引资工作管理办法,搞好招商引资科学化管理,规范招商引资工作行为,健全和完善招商引资工作的综合管理与考核激励机制,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水平。
  (三)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和农村工作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打造经营绿色基础平台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主线,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精心组织发展绿色种养业,打造绿色品牌,全面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力争完成农业增加值26.2亿元。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黄石滩水库、农田水利建设、集雨节灌工程、病险水库治理、国家二期人畜饮水、县城及重点建制镇供水工程,扎实做好天然牧草种子基地建设,加快洞河水库、黄洋河水库等一批以水源工程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对以工代赈项目的管理,进一步抓好以工代赈片区示范项目建设,认真做好异地搬迁扶贫的试点工作,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村集镇建设和优势资源开发。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围绕建设绿色安康的战略思路,运用市场化运作手段,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绿色特色产业框架。结合退耕还林加大林特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巩固提升蚕桑、茶叶、烤烟等传统产业,推进中药材、畜牧业、食用菌产业不断壮大,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为特色工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原料;对黄姜、葛根、魔芋产业进行有效引导,增加科技含量,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打造安康绿色品牌。利用天然富硒、无污染的独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狠抓富硒茶、山野菜等一批绿色农业产品,规范标准,提升档次,增加产量,提高市场化程度,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扩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规模,着力打造安康绿色农业品牌。以月河流域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带建设为依托,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推广力度,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做好涉农价费的清理整顿工作。认真贯彻实施税费改革政策,加大检查力度,严防农村“三乱”抬头和农民负担反弹,把减轻农民负担作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50元,增加110元。
  (四)切实抓好现有企业达产达效,整合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绿色产业群体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围绕实现全市14.6亿元工业增加值的目标,立足生物、水力、矿产优势资源,以生物制药、绿色食品、丝绸纺织、新型材料为重点,培育壮大安康绿色特色工业群体实力,努力开拓市场,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新增工业增加值2.2亿元。
  充分挖掘现有生产能力,着力抓好工业的挖潜改造和规模扩张。对现有企业要通过技术改造和体制改革,大力开拓市场,充分挖掘生产潜力,促进达产达效;对2002年底竣工的25个工业项目,要采取得力措施开足马力生产,确保工业生产的基础。
  整合提升传统产业。从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按照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走集团化、公司化运作模式。蚕桑丝绸、医药化工等产业要积极应用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快规模扩张。加快安康北医大企业的GMP认证工作,加快新药研发步伐,在大市场空间中形成生产要素的组合,以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努力通过传统产业的整合提升和培育壮大,强化工业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柱。
  突出发展绿色食品工业。要依托优势资源,按照绿色、环保、健康的时代要求,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绿色食品工业,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积极构建绿色产业群体。重点抓好富硒茶、绞股蓝、魔芋、山野菜等种植加工一体化建设;突出抓好黄姜、杜仲、魔芋为主的绿色产业的培育和开发,形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做好绞股蓝、富硒茶、桑椹果汁饮料等新项目前期工作,为全面构建绿色产业打好基础。
  集中力量建设生物科技工业园区,以点带面,促进工业经济实现突破。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招商引资,按照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要求,吸引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开发项目,认真扎实做好前期工作,创造条件促进企业入园开发,力争今年有一批项目建成并投入生产,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切实把推进工业化进程落实在产业和项目上。
  (五)以江北综合开发为重点,加快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小城镇快速发展
  要加快江北在建项目进程,集中精力抓好已开工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确保滨江大道一期工程、黄沟路、望江公园、江北桥西护岸、工业园区道路工程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积极创造条件,开工建设江北供水、滨江大道二期、城区110KV变电站工程。通过招商引资,开发滨江商贸中心区、黄沟住宅小区,使江北开发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逐步形成旅游、工业、商贸等城市经济的产业支撑。要加快江南一批标志性工程建设进度,有序实施江南城区改造,形成南北互动的中心城市建设格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整体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中心城市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努力构筑建设绿色安康的新的城市经济发展平台。
  以经营绿色战略为指导,以安康中心城市为带动,加快以县城为集核的小城镇发展,构建有利于绿色特色生产要素聚集的三级城镇体系。各县区要根据建设绿色安康的路子,及时调整城镇规划,按照绿色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突出公路沿线、县城周边、瀛湖两岸重点区域城镇发展,通过搞好供水、垃圾、污水处理等项目,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扩张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功能,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加快绿色产业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
  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完善中心城市建设市场化运作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创造性地研究制定土地经营和中建公司经营政策等,形成有效的城市建设投入新机制,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步伐。
  (六)以喜河电站开工为契机,加快汉江水资源综合开发,构筑汉江绿色经济走廊的主骨架
  汉江梯级开发是我省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是汉江经济走廊建设的主骨架。要以确保喜河电站顺利开工建设为目标,切实做好喜河电站库区移民搬迁工作,积极协调,加快石泉至喜河三级路配套建设,全力以赴为电站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全力配合省汉江公司和设计单位,促进加快旬阳、蜀河、白河水电站前期工作,努力创造条件,以积极有效的工作赢得中省的支持,力争年内再进点开工一座水电站项目。加快汉江支流在建电站的建设进度,力争蔺河口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毛坝关电站大坝和厂房建成,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发电运行。
  以汉江梯级电站开发为契机,全力打造安康汉江绿色经济走廊。要围绕汉江水资源综合开发的思路,借助国家加快实施南水北调等重点工程的历史机遇,加快汉江沿岸陡坡地和荒山退耕还林步伐,治理水土流失,严格控制污染水资源的矿产企业开发,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物制药、绿色食品、丝绸纺织和新型材料绿色特色工业;结合库区移民搬迁,加快喜河等沿江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集镇形成以山兴林、以林涵水、以山水兴产业、以产业富民强市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经济模式,构建汉江绿色产业群体的骨干产业,全力打造汉江绿色经济走廊。
  (七)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培育和壮大旅游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
  精心规划旅游精品线路,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全力打造安康绿色生态旅游品牌。抓住有利时机,依托我市秦巴汉水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加快旅游产业培育,全力构造旅游产业框架。加快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提高旅游景点质量和等级,形成“游”的基础,并通过加快“食、住、行、购、娱”等相关行业发展,把旅游业各要素培育聚合成一个发展的整体,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紧扣绿色生态旅游主题,把发展旅游业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紧密结合。加快沿线重点景区旅游基础设施、主要景区景点建设和城镇的绿化建设,重点安排旅游景区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工程,大力改善旅游景区外围的交通条件。重点抓好瀛湖景区道路、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重点景区通达能力,精心培育文化旅游,加大香溪洞、神河源、千家坪、七方坪等旅游项目的前期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扶持建设。加强旅游产业的市场运作,建立多种投融资体制,拓宽旅游投资渠道,激励和引导民间资金投入旅游产业。
  精心组织好“五一”、“十一”两个旅游黄金周,开拓境外旅游市场。要借助两个旅游黄金周和汉江龙舟节的有利时机,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强化旅游景区和旅游秩序管理,提高整体服务水平,规范引导旅游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打造生态旅游品牌,真正把旅游业培育成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03年全市计划接待旅游人数80万人次,增长1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亿元。
  以旅游为带动,大力发展服务业。在认真做好服务业调研和规划的基础上,加快产业调整力度,在推动传统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和优势特色服务业,用发展的思路创造更多的城市就业岗位,积极拓宽再就业渠道。制定政策促进小城镇发展,推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切实有效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八)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大力发展高中教育,要加大高中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力量投入。加快安康中学、汉滨区一中等一批重点高中建设;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和技术教育,增强全体公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着力建设安康市疾病控制中心、市中医药科技大楼、市传染病医院以及汉滨区第一人民医院、汉阴县医院等县级贫困医院。强化农村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镇卫生院建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着力抓好农村和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不断提高计划生育工作质量,使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加强基层和公共文体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市文化中心和体育场建设力度,以此为载体,创建积极、健康向上的汉江文化。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加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工作,采取有力措施落实社会保障资金。积极稳妥地推动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以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为突破口,推进农村基本养老保障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积极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扩大信贷消费的范围,推动信用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刺激居民增加消费,特别是教育、旅游、医疗保健、餐饮和家政服务消费,拓展消费领域。加快农副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小额信贷和贴息贷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以农村消费促进和带动消费领域的拓展。
  物价工作要重点围绕建设绿色安康,培育壮大绿色产业,优化投资环境,搞好价格服务、管理工作,积极发挥价格主管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作用和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要积极稳妥的组织实施电力、供水等各项价格改革政策;整顿农村价格秩序,减轻农民负担,拉动农村消费增长;强化价格服务,推行“企业负担明白卡”和涉企收费公示制度,促进二、三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对乱收费现象的查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做好中药材、蚕桑等绿色产业化经营、建立汉江梯级综合开发基金、制定流域电价、经营绿色城市的相关研究工作,提出价格政策建议;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努力为建设绿色安康创造良好的价格环境。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以电子政务工程为载体推进政府信息化,做好市政府信息网站和各县区电子政务工程,加快社会公共领域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力度,加强信息化宣传和培训,提高信息化水平。
  三、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开创计划工作新局面
  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加快建设绿色安康,是计划部门肩负的重要职责。我们必须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六大精神,把握灵魂,围绕主题,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带头确立创新的思维,运用创新的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全面开创计划工作的新局面。
  (一)抓大事,抓重点,当好党委政府参谋助手。计划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实现加快发展的目标。作为市、县计委,我们要在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指导下,加强中观经济调查研究和微观经济协调服务,突出抓好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要事,有效促进整体工作不断向前推进。要围绕建设绿色安康的路子,广泛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经营绿色战略的突破口,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以全新的思路、创新的意识,认真做好建设绿色安康规划纲要和重大专项规划的编制;要通过制定指导性文件和加强项目管理等方式,及时将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定转化为具体的有现实操作性的行动方案,使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落在实处;要逐步健全规范的区域经济监测、分析、预警系统,把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分析与样本观测、典型示范相结合,以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走势,为市委、市政府驾驭全局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有效的对策。
  (二)大力实施项目带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实施经营绿色战略,加快建设绿色安康,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最终都必须落实到项目上,有了项目才能使投资有载体,才能带动经济发展,才能把加快发展的宏伟蓝图落到实处。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全局抓项目,项目是全局的思想,真正把项目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各级各部门在抓好在建及新开工项目建设的同时,要紧跟国家和省上的投资动向,切实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建立经营绿色战略项目库,认真储备一批好的项目,积极主动地跑部进省,千方百计把一批具有决定意义的项目挤入国家和省上计划盘子,创造性地开展招商引资,使一批重大项目付诸实施。要研究制定抓项目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充分调各级各部门积极性,掀起真正意义上的全局抓项目的高潮。
  (三)加强协调服务,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综合协调是计划部门的重要职能,计划工作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研究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解决经济运行出现的新问题。要集中力量,认真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绿色安康的各项举措,突出抓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绿色产业类项目储备和争取的组织协调工作,督促加快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环境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抓好汉江梯级开发的政策研究,以及喜河电站移民搬迁安置补偿的协调工作,认真开展汉江绿色经济走廊的规划研究,全力推动汉江水资源综合开发;要学会运用市场经济运作的方式和运用各种调控手段,注重从体制、机制和政策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以发展的眼光,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提高综合协调能力,有效地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四)加强计划系统队伍建设。一支好的队伍,是搞好工作的有力保证。计划系统要认真领会、准确理解、自觉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发展计划知识为重点的政治、业务学习,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要加强廉政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健全各类项目审查审批制度和项目管理办法,增加行政权力运作的透明度,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建立一支政治、业务、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要加强工作机制创新,进一步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工作的新特点,逐步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和计划工作规范、程序、方法,把工作任务、工作责任、考核奖惩纳入其中,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工作热情,努力创新工作机制;加强计划系统文化建设,树立“计划人”整体形象,要努力在计划系统弘扬正气,打造爱岗敬业、开拓进取、求真务实、高效廉洁、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文化氛围,增强各级计划部门的系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发扬团队精神,同舟共济,共塑计划部门的新形象;加强机关建设,重点加强计委系统的信息链接和自动化办公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计划工作效率和质量,加强上下信息沟通和业务指导,建立计划工作新秩序。

  同志们,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已经明确,快步紧跟,加快发展的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锐意创新,扎实工作,为加快建设绿色安康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 责任编辑:张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