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汉滨 > 正文内容

    旬阳特色林业确保农民增收

    作者:佚名 时间:2004-06-16 08:37 来源:陕西日报 字号: 打印

    旬阳县立足县域实际,大胆创新思路,打造名优特品牌,确保农民增收,努力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目标。
      一棵树,年均收入20元。1999年冬,段家河镇薛家湾村100多农户率先在全县退耕栽植狮头柑800亩。二组农民梁纪楼说,他家6口人原有耕地4亩,已退耕栽狮头柑等3亩,去年已有部分果树开始挂果,预计到2005年,一棵树能结果10公斤,就按一块钱半公斤计算,一亩地(60棵)也能收入1200元左右,只要风调雨顺,市场稳定,到了丰产期,每亩地可能会收入七八千,上万元。
      一亩山,万元钱。初夏时节,桐木乡桐木村农家妇女王兆莲经营的一座“绿色银行”格外令人赏心悦目。家境并不宽余的王兆莲,2001年秋在国家再造秀美山川政策的鼓舞下,毅然买断了门前120亩荒山和退耕还林地的90年经营权,开始了植树造林的艰难历程。几年来,她先后多方借贷15万元挖石砌坎,除草整地,并修建了三级抽水灌溉系统,累计栽植优质杉树6万多株。王兆莲算了一笔账:“退耕还林16.2亩,年国家补助粮食2430公斤,温饱问题不愁;再过10到15年杉树成林,亩均收入可在万元左右,那时就不愁没钱花了。”
      一片林,聚宝盆。站在棕溪镇陈河村村民晏开霞的庄园,仿佛身处人间仙境:50亩的板栗园,40亩的杜仲园,20亩的枣皮、银杏、竹园和林下套种的3000窝天麻严严实实地覆盖了整座小山。她算了一笔账:退耕还林14亩,年国家补助粮食2100公斤,温饱问题不愁;去秋出产板栗1000公斤,卖了5000元;500公斤银杏和150公斤枣皮挣回16000元;秋冬开挖2000窝天麻,出售后收入近20万元。
      据统计,该县荒山造林已经达到14.11万亩,数千农户在荒山上建起了绿色银行,2003年实现林业产值1.4亿元。通过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植树绿化、天然林保护有机结合,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齐头并进,森林覆盖率由1999年的31.5%迅速提高到了现在的43.6%。旬阳县委书记马涛说,5年来,全县累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43.28万亩,荒山盖上了“被子”,农民有了“票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admin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