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理论调研 > 正文内容

    让天蓝 山绿 水清 “地更净”

    ——关于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刘继瑞 时间:2014-09-23 11:27 来源:安康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 字号: 打印

      农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生产资料,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病、虫、草、鼠的危害、挽回粮食损失的基本保障, 对粮食安全、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农药使用范围的急剧扩大,使用时间的不断延长,农药包装废弃物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农业面源污染源,成为世界各国一直探索破解的难题,它的有效管理也引起了众多有识之士的关注。
      我市农业生物灾害常年发生面积在700—750万亩次之间,年均农药使用量约在230吨左右,产生农药包装废弃物约1.2万公斤,但对这些农药包装废弃物长期没有回收或再利用,对人们生活和农业生产造成危害和污染。首先,农药包装废弃物散落于田间地头,形成污染源,并进入生物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具有长期潜在危害,对农产品、农业生态乃至公共安全存在隐患。其次,由于玻璃、塑料等材质为主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散落田间地头、小溪沟边后会造成人们的“视觉污染”,有碍观瞻。同时,用完后的农药玻璃瓶如果破碎后,其碎片还容易刺破作业人员和牲畜。甚至有部分不法厂商将大量回收的空药瓶、塑料包装袋不经处理就直接制成塑料制品,作为食品包装袋(瓶)加工上市,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再次,因包装废弃物导致的环境污染会使一些传染性疾病蔓延,影响粮食生产,威胁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不利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说,首先,由于农药包装及容器难以降解,化学结构十分性稳定,在土壤中形成阻隔层,影响植株吸收土壤养分、水分。其次,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破坏农作物的生长结构,从而影响农产品产量及质量。所以,农药包装物是不可再生资源,如不回收,不仅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也不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循环农业经济建设。
      2013年我们结合高毒农药定点经营、规范化管理,在全市探索性开展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点经验,得到了省农业厅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今年3月在全省召开的农药管理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省厅认为安康的这项创新工作开创了全国之先河,要求我们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探索长效机制,打造“安康模式”。
      一、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背景
      (一)、国家宏观政策要求。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 “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1〕42号,要求:引导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农药包装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3〕7号,文件中明确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的管理规定,建立农药包装容器等废弃物回收制度”。
      (二)、高毒农药管理要求。2013年省农业厅针对在高毒农药监管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下发了《陕西省农业厅关于开展高毒农药大排查的紧急通知》、《陕西省农业厅关于深入做好高毒农药大排查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在全省范围开展了大规模的高毒农药排查,农药包装废弃物的清理也列入了重要内容,要求各地要广泛发动群众,全面清除农药包装废弃物。省厅抽调各处室领导和业务骨干组成督导检查组分赴各地市指导工作。因此,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是进一步贯彻省农业厅“通知和指导意见”精神的具体实践,是强化高毒农药管理的工作措施。
      (三)、饮水源头保护要求。汉江在安康市境内流长340公里,水质清澈,碧波荡漾,是安康人民的母亲河,生命河,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涵养地和功能取水区。南水北调主要是解决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线供水,而“引汉济渭”作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以补充西安、咸阳、渭南、铜川等5个大中城市的给水量。该工程是经国务院批复的《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中的水资源的配置骨干项目,也是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作为重要水源涵养地的安康市,属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采取综合措施确保一江清水是历史赋予安康人民的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为此,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艰辛努力。然而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对汉江水质保持存在着潜在威胁。围绕护水、保持可直接饮用的一江清水永续北上,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问题。
      (四)、生态家园建设要求。从2008年开始,我市创建国家优秀旅游目的地和卫生、园林城市,这是安康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省委、省政府对陕南工作的新要求,凝聚了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追求。双创实施以来,我们始终遵照国家标准,让绿色、生态真正成为美好安康象征,努力使安康在生态美上领跑全省、在生态建设上争做全国示范,安康人民作出了不懈努力。2013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走民生为本、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循环发展之路,使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永续发展,必将促进生态与富裕有机融合,让城乡因环境而美,让群众因生态而富,使保护生态的政治责任与用生态、绿色的理念指导经济社会活动,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处理好农药包装废弃物不仅可以使天蓝、山绿、水清,还可以做到“地净”,是建设生态安康、美丽安康、富裕安康、真正实现绿色安康的必然要求。
      二、目前回收工作开展情况
      (一)、选择区域回收试点。2013年6月,安康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挤出资金,抽调专人,在境内汉滨、旬阳两县区选择不同类型地域进行试点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一是选择在平原川道乡镇人口密集区(汉滨区梅子铺街),二是在中低山专业合作社园区(旬阳县甘溪镇柑桔专业村)建立回收点,由所在地农资经营门店确定专人负责回收工作,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专门定做了铜牌,2013年七月挂牌对外开展回收业务。
      (二)、公开价目有偿服务。首先我们根据农药包装废弃物不同材质及规格制定了统一收购价目,在收购门店醒目位置向群众公布,使前来回收点的群众一目了然积极交售。目前我市暂定的回收价为玻璃瓶100毫升以下(含100毫升)每个0.1元,100毫升以上每个0.2元,针剂玻璃瓶每个0.05元,塑料袋50克以下(含50克)每个0.1元,50克以上每个0.2元,纸质包装每公斤0.5元,高毒农药包装在以上价格再加0.1 元。其次我们部署了四种不同的回收模式,一是现金交易,即按公布的价格回收当场结算付现金;二是以物换物,即以相当数量的农药包装废弃物折算价格后换取同等价格新农药;三是补差价,农民交到回收点的包装废弃物价值不足于购买农资的自行补齐差价;四是回收奖励,凡交到回收点的农药包装废弃物按价值奖励一定数量的洗衣粉、牙膏等生活用品(这一条尤其受到农村老人和妇女的欢迎,积极性非常高)。自回收工作开展以来,已回收农药包装废弃大小玻璃瓶11300余个,塑料袋57200多个,纸质包装1320公斤。前来交售农药废弃包装物的群众认为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广大农民参与热情非常之高出人意料,甚至一些废品收购人员和乡村流动小商贩也参与其中,社会反映良好。
      (三)、实施无害化处理。对收购回来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上我们结合实际采取了不同的办法,一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利用水泥厂、生猪定点屠宰场无害化处理池高温焚烧;二是就近深埋,两者都基本做到了无害化处理。
      (四)、开展宣传营造氛围。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印制相关宣传单页、横幅等多种形式,加大农药包装物乱丢乱弃危害性和安全处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乱扔农药包装物危害性的认识,使其积极参与到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工作中来,营造了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开展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和标准化处置,不仅可以实现废弃农药包装物的有效管理,而且也会改变农民长期以来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随意丢弃农药废弃物的不良习惯,试点地区将几十年来积存的废弃包装物一扫而光,大幅降低农药包装物内的残留农药对水质、土壤及生态环境的污染风险,对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使我们的乡村环境、面貌将会发生明显改观,也有效地保护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呵护了我们的母亲河—汉江。
      三、建议
      开展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和标准化处置,是政府层面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惠民工程,必须制定相关政策,常抓不懈。
      (一)、请市政府就此项工作出台相关法规。出台有关包装容器再生回收利用法规及相关操作办法,从法律层面规定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明确权利、责任和义务,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处置义务与生产、销售、消费该商品的权利挂钩,据处理废弃物实绩,免征或少征垃圾处理企业税收等,从政策上予以保障,实现农药废弃包装物管理科学有效运行。
      (二)、把此项工作纳入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回收基金,不断探索农药包装废弃物管理的长效机制,保障该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在农药管理领域,完全依赖市场机制还不能有效解决面临的各种新问题,也不符合中国国情,外国、外省都有财政拿出专款用于该项工作的先例,建议市政府从水资源保护、农村环境保护、农业环境污染保护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经费中提取一部分,建立安康市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基金,并安排专人就此项工作开展调研。
      (三)、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建议政府部门、农药企业联动,向农民宣传有关环保知识,克服乱扔农药废弃物的行为,提高农民的危害性认识和环保意识。
      (四)、加强政府监督管理。建议从政策和法规层面,建立起废弃农药包装物强制回收制度,使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者在处理农药废弃物方面有章可循。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罚”的原则来承担社会责任。发挥政府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作用,实行环境质量领导负责制,明确部门职责,实行年度和任期目标考核,切实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管,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五)、加强科技创新。组织科技、环保、农业等部门要积极开展农药废弃包装物的利用研究,使其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建议尽快编制地方标准,如《农药废弃物回收技术规程》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和标准化处置试行办法》等,以便有章可循,也有利于全市推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骞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