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平利 > 正文内容

    老县的高速度

    平利老县镇援建高速路纪略

    作者:董良军 时间:2014-06-20 09:50 来源:安康日报【字体:

      30天完成826户的征地征林任务。45天完成243户的房屋搬迁任务。
      按照平利县委、县政府“在2013年7月1日前给项目部交地”的要求,老县镇做到了“两个率先”:一是率先交地。二是率先完成房屋拆迁。
      上级放心,群众满意,建设方感动。
      面对“天下第一难”,老县镇的“高速度”从何而来?

    “拆别人的房子,当做挖自己的家”

      安平高速全长61.9公里,老县境内22.5公里,投资20多个亿。建成后,老县到安康东缩短为19公里,十多分钟便可到达,对经济、旅游等拉动巨大。“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要把修高速当成自己的事来办,举全镇之力予以支援”。对此,镇长李绍彬有着清醒的认识。
      如此重大的工程,首要任务在于拆迁。老县境内的高速里程占安平高速总长三分之一、占全县的二分之一,需拆除房屋243户。“老百姓祖祖辈辈在这里居住,故土难离啊,我们要把拆别人的房子,当做挖自己的家”。
      “只有认识到位了、工作部署到位了、群众的配合也就到位了”。老县用“三个原则”化解“天下第一难”。一是全力支持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是把支持项目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相结合,最大限度维护好老百姓的合法权益。三是公平、公正、公开,一视同仁,让“听话”的老百姓不仅不吃亏,还有“光”可“沾”,让刁难扯皮的人半点好处没有。
      从征地到拆迁,老县在县委、县政府既定方案的基础上,反复讨论,尊重拆迁群众意见,拿出自己的方案。“政策、标准、面积、金额”做到“补偿四公开”,严把“勘丈核实、现场确认、张榜公示、签订协议、打卡到户、确认签章”六道关,杜绝暗箱操作、乱开口子、随意表态。早上干部大会通报进度、部署当天任务,晚上班子成员梳理问题、研究策略。
      所有干部“不请假、不批假、不放假、不脱岗”,吃透政策,全心投入。领导干部白天上一线,晚上查岗值班。横幅、贴标、宣传栏、办墙报一起上,宣传造势铺天盖地,镇村干部进村入户累计召开动员会300多场次、巡回宣讲500多小时,群众明白了征迁啥政策、补偿啥标准、拆了往哪儿搬。
      “政府把道理都讲清了,征迁政策都摆明了,一把尺子、一个标准,没啥可争的,高速修到家门口,出门办事方便,哪有不欢迎的”,拆迁户王孝平的话道出了多数人的心声。
      多半征迁户在干部第一次上门就签了征地、搬迁协议。部分有异议的,经管理处、县援建办、镇政府等六方重新勘丈确认后,也都签了协议。对极少数不认理的户,镇村干部不惜十余次、甚至几十次上门做工作,最终都达成了协议。那些天,村民们白天打工,晚上搬家。晴天干活,雨天搬收拾东西。挤时间租房子、搭棚子,干得热火朝天。

    “挖别人的坟,就当是挖自己的老祖先”

      在老县,修高速需迁坟1500多座,这在农村可是“大忌”。
      按照民间习俗,迁坟一般在大寒至清明这段时间。在“太岁头上动土”?老县懂得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当地群众着想,“挖别人的坟,就当是挖自己的老祖先”,镇领导甩出了狠话。
      按这个理儿,政策宣传、环境保障、后勤服务等12个工作组紧密配合,共克难关,有问题不积累、不上交,第一时间调处。解决突出问题集体决策,个人不表任何态,征迁启动后,基本是一天一碰头,矛盾及时化解,个案快速处理,确保了公平、公正、公开。
      早在2012年大寒过后全县拆迁尚未启动时,老县就开始组织群众迁坟,并提高了迁坟补偿标准,选择地势好的地点建公墓,对无主坟墓,镇上组织专业迁坟队集中迁移,还举行了简单的祭拜仪式,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对于难点问题“时不过当天”,解决突出问题“时不过三天”。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白天巡回各村检查督办,晚上召开班子会落实解决方案,既提高了征迁效率,又杜绝了个别人心存侥幸妄图钻政策的空子,加快了征迁进度。到2013年清明节,高速公路红线内1500余座坟全部征迁完毕,目前10个征迁任务村都建有公墓。

    “把给征迁户建房子,当做建自己的家”

      家“拆”了,新房子怎么建?
      “我们要把给征迁户建房当做建自己的家。”李绍彬对记者说。让每个干部都体味拆家搬家的不易,是镇上首先解决的思想情感问题。
      老县镇舍得掏成本,反复论证,征用全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好的地块建安置点,聘请专业设计院进行规划,并把高速安置点和移民安置点相结合,路、堤、水、电等基础设施优先配套,由群众决定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把最好位置留给高速路征迁户,在先行建房户的示范带动下,涉及搬迁户最多的老县村46户,仅用21天就搬完了。记者看到,位于老县西关的一处安置点建设正酣。截至目前170多家搬迁户已经入住,今年10月所有征迁户就能搬进新房。
      老县村12组村民王孝平,过去住在白杨树梁的半山腰,虽说过得去,但手头紧,出行不便。征迁后,按照“在指定安置点建房可享受等价置换,如自行协调地基则不享受”这一优惠政策,老王在政府规划的安置点盖起了三层400平米小洋楼,“土房换楼房”,老王不仅没拉账,上学、看病、就医一下子方便了,还在集镇干些零活,算上一楼门面房的租金,小日子过得越发滋润了。
      受益的岂止是老王,据马鞍山村村民罗厚国讲,他每天在高速工地干活,管吃管住,一天下来随便挣个100多元。“支持是相互的,我们要依靠当地政府,同时也要为政府分忧,在用工方面优先照顾当地村民”,负责三标段的中铁二十局六公司总工王旭说。
      政府的支持、沿线群众的理解、施工单位的主动沟通服务,三个方面营造出安平高速老县段最好的建设环境。
      机遇面前,援建只有进行时,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市委常委、副市长赵俊民日前在此检查时对老县镇的援建工作,高度肯定表扬。“有的地方搞征迁要拖上半年,而老县一个来月就基本搞完了,速度之快,真的没想到。”负责4标段建设任务的中交二公局三公司负责人李虎平也多次发出如此感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叶苗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