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空间意识!要从规划、准入、管理等方方面面留足空间、挤出空间、开拓空间!”这是市委常委、汉滨区委书记陈勇对五里工业集中区发展的要求。
人口密集、镇村相连绵延数公里,316国道、十天、包茂高速、阳安铁路、安康机场等交通网络沿川道交集密布……这些给地处月河川道核心地带的五里工业集中区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人力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但同时又使园区发展受制于有限的空间。汉滨区举重若轻,用形象的“三根绳”为喻,在拓展园区发展空间上“杀”出一条新路。
招商选商绷紧“准绳”
优质的服务,良好的环境使五里工业集中区像一块强大的磁石,吸引着各类产业向这里汇聚。然而,并非每个考察企业都能如愿落户。汉滨区坚持循环发展主题,牢牢绷紧“准绳”,做到了园区既能招大商、引巨资,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现代新兴工业,又能实现从招商到选商、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取得了生态发展和节约用地双丰收。
2013年初,随着一份退出协议正式签署,吉宇钢铁集团带着一份遗憾正式撤出五里园区,这个计划投资5亿元、预计年产值超过20亿、实现利税2亿元,入驻一年多的园区“巨头”,因其被列入国家限制发展产业,最终未能通过评估而被叫停劝退,成为汉滨在五里园区中忍痛割爱的最大企业。
“循环发展是市委、市政府的战略要求,我们不能片面地只追求GDP,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汉滨区区长王孝成说。
随着国家产业功能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成为新型工业的硬指标,作为国家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汉滨区必须走循环发展之路。为此,该区在建园之初,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方面同步高起点亮出严格的园区管理办法,坚持预审、评审制度,签约前,由管委会联合区发改、国土、环保、招商等相关部门,对签约项目认真分析、测算、评估,综合考虑环保、能耗、用地等关键因素,层层把关,确保项目质量,凡不达标的企业只能“望园兴叹”……建园四年来,已有包括吉宇钢铁在内的3家企业因节能减排不达标而遗憾“出局”;有2家企业因不符合园区发展规划,在管委会要求下迅速转型,2家企业因投资规模达不到园区准入标准而未能立项落户.....五里工业集中区在发展壮大中,逐步锻出了一套科学的准入退出机制,筑起了一道坚实“外墙”,为适宜的产业留出了空间。
规划建设勒紧“缰绳”
五里园区濒临镇区,农村违规违法建房一直是阻碍园区建设、制约园区发展的“顽疾”。为此,汉滨区在园区用地上勒紧“缰绳”,有效遏制了园内无序建设现象。
2013年春节前,在集中区物流园已征用土地范围内,当地一村民违法突击建房,不到半个月完成了一层主体,发现后,园区综合执法组多次与其协商,但其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对此,管委会及时联合纪检、公安、土管、建设、五里镇政府和村组工作人员依法果断对此违建房屋进行了拆除。
面对住房与耕地矛盾,园区管委会对农民建房用地实行“一张图”管理,即对园区中生产生活区域和集中安置点,结合新农村建设,全面实行规划一张图。对每个自然村农民建房用地,都按照集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订《村民建房用地规划图》并张贴公示,使村民申请建房明确哪里可用可建,哪里不可用不可建;为有效杜绝园区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现象,集中区积极创新用地秩序机制,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土地执法新模式,成立了综合执法组,对整个园区划分责任区分片包干、区域化管理,利用土地违法行为在地域、时段上的规律性,对各片内土地使用情况实施全天候、全覆盖式的动态巡查,并建立联动机制,发挥当地政府的作用,为处理违法违规用地行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确保了违法用地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坚决将其遏制在萌芽状态,使集中区违规用地、违法盗土行为大幅下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集中区已强制或协商拆除违建18户约4000m2。
开拓空间拉紧“纤绳”
针对园区规划区域内镇村人口密集、群众自建房密度大和个别企业违规“圈地”现象,汉滨区拉紧思路的“纤绳”,努力探求新模式,极力拓展园区发展空间。
10月27日,在五里镇朝阳村,一场村民大会正火热进行,500多位乡亲正和区、镇、管委会领导及企业代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一项与自己今后生产生活发展息息相关的议题。“我们正探索走一条集体土地确权入股的新路子,主要是解决园区内发展空间不足问题,同时给园区、企业和群众共同发展找一个稳定的平衡点!”参加大会的副区长荆钟介绍。原来,针对园区周边群众自建的低矮民房多,对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汉滨区正尝试一种以村为单位,集体土地确权入股的新思路,由区、镇政府统一集中规划建设多层社区、门面房,按股权份额和住房1:1面积分给村民,腾出的地再用于园区发展,村民同样享受按份入股,并优先在企业务工,村民的股权可自主转让,要求退股的按国家标准补偿;社区和标准化厂房建设通过园区融资集团整合资金或大企业牵头建设,再统一招商。“这种模式我们称作‘工业化房地产’。一能给小微企业搭建一个发展平台,使其把征地建设阶段大量资金腾出用于设备和发展,厂房只掏租金,第一年还免租金,等企业有实力了再按需购买;其次解决了群众长远发展问题,避免了群众一次拿钱用完返贫的尴尬,还能享受优美的社区环境和就近就业;再则政府也能腾出更多资金支持园区基础建设,更规避了过去因为征地拆迁引发的各类矛盾和信访问题,实现了三赢!”管委会主任唐志玖介绍。据了解,仅朝阳村试点按此思路推进,就能从320多亩集体土地中腾出近200亩用于工业发展,其余123亩集中建设社区,本村安置只需50亩,剩余空间用于安置周边村的群众,为进一步推行这种模式奠定基础。
汉滨区还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指挥棒,把集中区建设作为精品工程打造,建起存量土地盘活联动机制,以开展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为着力点,深入开展园区快速提升活动,通过对用地结构进行调整,大力整合低效企业、依法收回闲置土地等措施,推进“两高一低”企业有序退出,科学规划,拓展发展空间,打造新的产业平台,通过招商嫁接重组等方式,引进关联度大、能激发集聚效应的项目,着力培植新的主导产业。这种大胆尝试,创造了谷雨科技从签约落地到入园投产仅用时4个月的“神话”,更激发了一大批小微企业的投资发展热情。
山川风景如画,城乡跨越发展。发展起来的五里工业集中区必将成为汉滨助推农民致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