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石泉 > 正文内容

    石泉:把文化“种”入群众心田

    作者:张会军 吴亚君 时间:2013-11-07 09:53 来源:石泉县 字号: 打印

      白天去劳作,晚上来歌舞,百姓唱主角,自编、自演、自乐,这成了石泉群众的一种生活方式。
      政府搭舞台,社团做主力,群众当主体,参与、参演、参赛,石泉广大群众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近两年,石泉县围绕“建设文化强县”目标,创新大文化建设政策体系,并以繁荣群众文化为核心,按照“政府主导、社团主力、群众主体”的思路,不断壮大群众社团组织,培养基层文艺骨干,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推动着全县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
      目前,这个秦巴山区国贫县文化空前繁荣,全县群众真正参与其中,锻炼了身体、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真正享受到了文化发展带来的巨大成果。

      小社团发挥大作用

      池河镇五爱村八组的陈强翠是一位留守妇女,以前闲着没事干,除了和邻里唠家常,就是打麻将。现在,她已是池河自乐社的文艺骨干,五爱村广场舞的领舞人员,一天不去活动室就觉得缺少了什么。活力四射的文化社团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进来。
      石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在石泉县宣传部门的重点培育和扶持下,2011年以来,石泉县群众性文化活动逐渐从自发性向组织化转变,文化社团不断发展、壮大,并开始积极担当文化参与和文化服务的社会责任,实现了从“独乐乐”向“众乐乐”的转型升级。
      据统计,2011年之前,全县有16个社团组织,多集中在书画、写作、合唱、社火表演、鬼谷子文化、蚕桑文化研究等领域。这些社团组织是当时全县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积累了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经验,但也存在活动开展不经常、带动力不强等诸多不足和缺陷。通过调研,县委、县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县的意见》、《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进一步扶持组建范围更广、群众参与性更高、带动力更强的社团组织,广泛吸纳城乡具有文艺爱好和特长的“散兵游勇”组建、加入文化社团。
      该县在社团组建上,首先在社团组织的注册登记上简化程序;在扶持激励上对新组建的农村文化社团奖励1万元,还设立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在活动和服务导向上适度介入,在组织内部的微观运作、管理、人财物各方面完全放手使其自我管理,实行社团独立运转。今年以来,后柳、熨斗、饶峰、两河等较偏远乡镇均先后组建了自乐社、文艺队,使石泉各类社团达到35个,每个镇都有一到两个社团组织,规模和数量在全市首屈一指。
      良好的政策机制有效激活了石泉县文化社团发展活力,全县由群众自发成立的文化社团门类众多,涵盖文史研究、文学创作、文艺表演等各个方面。在全国第二届石泉鬼谷子学术研讨会上,来自石泉鬼谷子文化研究会的本土学者和全国著名的鬼谷子文化研究专家共聚一堂,为石泉鬼谷子文化发展建言献策;在全县“开蚕门”文艺下乡演出中,县蚕桑文化研究会编排的节目令广大蚕农喜笑颜开;今年举办的熨斗镇首届民俗文化艺演、坝坝筵、汉水庖汤会、汉水好声音大赛等活动还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从自娱自乐,到参加各类赛事活动,再到承办专场演出,文化社团的活动已渗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润滑剂”作用。

      小投入获得大回报

      成立于1999年的石泉池河自乐社,在前不久举办的全县首届社团表演大赛中,获得了唯一一个1万元的一等奖。自乐社负责人程定珍掩饰不住获奖的喜悦之情,她高兴地说,“县委、县政府这么重视文化工作,有先进社团的评选,还有这么多赛事活动,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我们社团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我们一定会把自乐社越办越好。”
      如何持续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好的政策可以发挥一两拨千金的作用。石泉县分析以往群众文化的状况,总结经验,从建立奖补考核机制入手,经反复讨论,完善出台群众文化发展奖补机制、考核机制、评优机制,多方面给予奖励,参加市级以上赛事获奖的,县政府给予同等奖励;文艺创作依据不同类型给予1万至10万元的奖励;加入省级以上协会会员给予2000至1万元的奖励;对社团实行综合考核,对综合考核排位前三个等次的予以表彰。同时,被县文化强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核认定的民间老艺人、老学者还享受津贴补贴。
      全县浓厚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氛围和各项奖励机制激发了广大文艺爱好者的创作热情,新创作的小戏《再上桑树领》、小品《蚕室情》、群口快板《四大妈夸媳妇》以及词曲作品《北街社区之歌》、歌舞《巴山酒歌》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应运而生;本土作家散文新著《博写》、《泉音倾城》、文集《故乡的云》、小说《像风一样飞驰》出版发行;书画家杜昌义、郭世堂、海文胜相继发行了书画作品集;歌手袁国辉在第二届中国西北音乐节“熊猫音乐奖”佛坪民歌邀请赛上获优秀奖;县作家协会会员刘欢与莫伸、刘瀚辰合作编写的电影剧本《城市中央》完成拍摄及后期制作,已通过国家广电局审批并将在全国各地上映;由在校大学生胡星导演、强雨薇编剧,在石泉拍摄完成的微电影《陌上花开》在网络上展映,并获得杭州微电影创作三等奖;县汉调二黄业余剧团参加安康市首届汉调二黄班社擂台赛获得了二等奖以及“示范班社”的荣誉称号;遴选的6个文艺节目参加安康市“我要上龙舟节”大型群众文艺节目电视大赛取得优异成绩;男声四重唱《巴山汉子爱唱歌》在“南枫杯”安康市首届原创歌曲声乐比赛中获歌曲创作和演唱一等奖。

      小活动搭建大舞台

      实践证明,群众性文化活动如果只停留在自娱自乐,日常健身的基础上,久而久之,便会失去生命力。如何有效提升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水平?
      石泉县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作为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抓“多彩生活、幸福石泉”主题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按照月月一主题、周周一活动的原则,建立群众大舞台。新年伊始,民间文化艺术节带给全县群众一场视听盛宴,持续一周的艺术节,既有各支社团队伍带来的火狮子、彩船、高跷等民俗文艺展演,又有通过春节文艺节目评选活动遴选出的优秀文艺节目展演,还有奇石根雕书画展、元宵灯谜竞猜等活动,紧接着的庆“三八”、“五一”“十一”等各类重大节庆日庆祝活动也是异彩纷呈。同时,全县以“多彩生活、幸福石泉”为主题,主打广场舞大赛、民歌大赛、社团大赛、书画摄影大赛四大赛事,推行文化活动进景区、进社区、进村镇、进学校。正是这些接连不断、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给群众搭建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大舞台,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自去年以来,先后成功举办7场大型赛事活动,组织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演出50余场,惠及群众达10万人次。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来自石泉县池河镇新棉村的张宏亮、张力两兄弟生动的诠释了这句话。他们的魔术表演,从村到镇、再到县里,今年还被县上推荐参加安康市“我要上龙舟节”大型群众文艺节目电视大赛,一举夺得了综艺类节目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在后柳镇中坝村,文艺队成员郑光彩的一番话话,道出了文化活动给农民带来的心理嬗变。“以前出来跳舞都觉得不好意思,怕村民笑话,专往灯光暗的地方跑,更别说参加比赛了。现在大大方方热情高,哪里明亮往哪跳。生活在农村,不比城里差。”
      不过,群众文化活动也有自己的“烦恼”。缺乏专业老师辅导,缺少专业化培训,这些都阻碍着群众文化活动提档次、上水平。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缺乏专业人员指导的问题,石泉从今年起实行县文化馆包镇、文化艺术中心专业人员包连社团,分类提供业务指导,定期培训文艺骨干,提升活动的整体水平。
      “文化是种子,一粒长成一棵,一棵长成一片。”石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瑞玲说,“我们将进一步激发和引导群众的文化需求,将这种文化氛围酝酿和发酵,真正让群众从文化的受惠者、享受者,变成文化的主人翁、创造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邹亚康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