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泉县委、县政府全力推行留守儿童、老人、妇女“三关爱”工作,让全县2万余名留守人员在帮扶中享受服务,在服务中尽享亲情,在实现“和谐惠民、富民强县”目标中实现了双赢。
服务让她们倍感幸福
“卢洪清家的太阳能坏了,水池和厕所下水道也坏了,还有胡耀德的农家乐忙不过来,都有人帮了。”说起村上对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的帮助,村民们纷纷称赞。正在家照顾孙子、孙女的留守老人郑业莲说,村主任李相平经常帮助她照顾孙子并及时调解邻家女孩摔伤住院的医疗纠纷,这些事办得很贴心很到位。
池河镇五爱村共有1985人,打工者占比近30%,“三留守”人员52人。该村根据石泉县民政局选村推进试点工作的要求,重点围绕留守人员人身安全、实际困难、精神生活等方面,推行健全组织机构、足额落实经费、开展服务活动、做实健康医疗等“八大”保障做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村妇代会主任胡洁说,这样强有力的保障让留守人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据了解,该县先期按川道、丘陵、中高山村类型选取池河镇五爱村、曾溪镇大沟村、两河镇共和村进行试点探索,推行主动服务、便民服务、贴心服务成效明显,社会反响好。
管护工作综合效益明显
大沟村留守妇女葛兴秀过去要喂猪养蚕,还要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伯,时常不能兼顾。村上确定党员干部李世玲包联她,给她家协调解决了老年人困难生活救助、发展产业所需的劳力、房舍建设等问题,让她一两年时间成了村上有名的产业发展大户。
石泉县委书记马晓旬介绍说,做好“三留守”工作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课题应有之义,更是领导干部工作职责和任务所系。县长李启全对此算了三本账:一是对比账。留守人员基数大,婚姻情感、社会保障及其它信访问题可能导致事故、案件、舆情,与其耗费大量的人、财、物力去做善后工作,还不如从源头抓起做好留守人员关爱管护基础工作。二是成本账。抓留守人员关爱管护工作每年虽需投入大笔资金,但成效却非常明显,务工人员挣到劳务收入有5.5亿元;加之党员干部包联并帮留守人员排忧解难,激发他们的生产力,留守人员也能创造家庭财富;务工能人带动亲朋好友进城定居,带动房产、装潢业等发展,并拉动亿万元的消费。三是效益账。通过抓稳定、保和谐,各方面的正能量得到激发,全县生产总值也由2010年的27亿元跃升至2011年的32亿元,2012年达到41.85亿元,同比增长17.3%,整体来看,抓“三留守”人员关爱管护工作综合效益非常明显。
构建四大体系求实效
城关镇新柳村村民周信会说:“儿子外出打工,家中只剩下两位老人。幸好镇上优先给安装村村通,能看好多电视节目,老人心里头再也不空荡荡的了。”
正因为有了群众热望期盼,有了试点工作经验,有了党政领导共识,石泉县“六位一体”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模式荣获“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该县结合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由县民政局牵头负责,从管理、服务、保障、制度四大体系建设方面入手,全面破题,初显成效。
据了解,在管理体系方面,该县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民政、教体、妇联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管护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学校、村(社区)、家庭管护服务网络,确定由各村组建的留守人员管护服务中心负责主抓。同时,围绕留守人员学习、生产、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实施服务。如在发展家庭产业方面,做好生产技术、劳务用工、生产物资代购及产品代售等服务。在生活方面,对行动不便、智力不高的困难人群实行就医、护理、救助等方面的跟踪服务和志愿服务。在情感方面,做好沟通服务,要求包联人与管护服务对象电话联络每十天不少于一次,每月不少于三次等。在保障体系方面,该县对每村每年安排2000元留守人员管护服务工作专项经费,同时还根据工作需要逐年实行增长。在政策保障方面,整合低保、两免一补和圆梦教育基金等救助政策,做到凡是留守人员符合救助条件的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安全保障方面,层层落实村组和包联人防汛、防滑、防火、防盗、防侵权伤害等安全管护责任。为了做实工作,该县分别印发留守人员管护服务试行办法和管护服务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办法等,对留守人员的包联、关爱、帮扶、救助等方式和内容,对各镇、各部门工作责任和任务等都进行了明确要求,通过制度抓管理抓落实,此项工作自开展以来就深得民心,获得公众广泛好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