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在“作风转变年”活动中,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构建长效机制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来抓,强化监管,服务发展,赢得广泛赞誉。
“捆绑式”扶持发展机制让群众更顺心。针对边远落后镇村资源匮乏、发展后劲不足、连年工作后位问题,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三大战略、推进六化进程的总体工作思路框架,县委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决策,研究制定出《旬阳县扶持边远镇村发展规划》,在仁河口、红军、铜钱关等镇先行试点,由一名县级领导挂帅,全面负责边远镇村建设,县财政每年预算100至2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县直各部门每年捆绑项目资金近1000万元,科学规划,建设主导产业、居民改造、修路架桥,先后完成仁河口水泉坪生态农业观光园、红军纪念馆等一大批重点建设,辐射带动,为边远镇村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折通”惠农资金兑付机制让群众更放心。针对强农惠农资金发放环节多、渠道不畅、群众意见大等实际问题,按照“科学、规范、统一、效能”的原则,探索出“县级兑付、封闭运行、一折发放、直补到户”的惠农资金“一折通”兑付工作机制。即把国家补贴给农民的各项资金,从县级惠农资金兑付中心直接打入农民在信用社开设的个人账户,农民凭着手中的存折或信用卡,可以随时在省内任何一家信合网点通存通兑,保证了惠农资金安全、及时、便捷、足额发放到位。自惠农资金“一折通”发放机制建立以来,全县通过“一折通”共计兑付退耕还林、粮食直补、家电下乡补助等20项惠农资金10.15亿元,惠民近11万农户,受益40余万人,省市分别在旬阳县召开惠农资金“一折通”兑付方式改革现场会,推广我县先进经验和做法。
“联审会签”财务支出机制让群众更称心。为进一步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增强财务支出透明度,预防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建立推出机关事业单位财务支出经办人、报账员、监审小组、主管领导“一签三审”制度和村级财务开支经办人报告、村民监督委员会审查、村主任审签、村支书把关的“四会签”制度。为确保新机制顺利贯彻实施,先后配套出台《旬阳县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实施意见》、《旬阳县行政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和《旬阳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公开实施细则》等三个规范性文件。县财政局在支出票据核算中,拒付违规票据4笔126.6万元,退回违规票据32笔96.4万元,促使日常公用经费、公务经费支出同比下降了10.6%和15.37%。
“包帮到户”抓落实工作机制让群众生活更舒心。把推动发展、增加收入作为一切工作的归宿, 建立县级领导挂镇指导、单位部门联村包组、党员干部包抓到户办实事工作机制,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名领导挂帅、一个包建班子、一抓到底项目推进措施,坚持领导在一线指挥、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验,全力以赴沉下身子进村入户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县114个单位部门包联93个村,5100名党员干部与9600名困难群众和产业大户结对帮扶,落实发展项目1100个,解决实际困难4350件,化解矛盾纠纷250起,建设经济适用房200套、限价商品房506套、棚户区改造636套,发放租赁补贴103户、实物配租368户,在建农业园区35个,新增民生保障财力7787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