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涧池镇位于县城东9公里,汉白公路穿镇而过,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4700人。当地村民素有养猪喂蚕的传统,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是加快全镇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和现实需要。
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市、县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把畜牧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当家产业,坚持“面向市场、政策激励、强村大户、典型带动”的方针。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激励,示范带动和技术服务,全镇畜牧产业规模、品种质量、市场知名度都处于安康领先地位。
在年初两干会上,镇党委、政府提出“强牧兴镇”的产业发展思路,把畜牧产业工作提到日常重要工作上,突出早、实、细,高标准、高质量的抓好落实,对今年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和落实,花果、军坝、西坝、安全4个养殖专业村明确了由镇党委书记、镇人大主席、镇长、常务副书记主抓,抽调8名素质高、能力强,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镇干部成立了“畜牧养殖服务队”,对每位机关干部落实包抓养殖大户名单打印成册,下发到村,便于上下监督。同时,制定了畜牧产业工作奖惩措施,对在畜牧产业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机关干部在年终给予重奖,并作为干部年终评优及推荐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为使群众彻底找消顾虑,该镇提出了“党员带头,干部带头,人大代表带头”的号召,并拿出7万元对养殖大户进行重点扶持。一手抓宣传,发动群众引导大力发展养殖业,一手抓技术培训,解决群众养殖中存在的问题。镇政府统一组织安排,在17个村召开了养殖专业技术培训会,印发了《瘦肉型猪繁育及饲养技术要点》,技术培训18场次,发放资料1000余份。并邀请国家级农科专家、西北农村科技大学教授、正大公司、西北集团专家对全镇养殖大户和专业村的村主任以及镇干部进行养殖技术培训,普及科学规范的养殖方法。
积极推广“圈、厕、沼、窖”一体化生态养殖模式,结合正大标准化养殖优越环境,让生态养猪场采用优良品种,依照正大标准的饲养管理技术和疫病防治方案,全部使用正大标准营养,从而率先在我县实现了养猪生产圈舍标准化、品种标准化、营养标准化、猪群保健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标准化,做到了“发展安全食品,倡导健康消费,促进社会进步,典型引导示范”,使全镇标准化建圈302间,发展养殖大户321户,建好青贮窖池305口,购置加工机械250套。
以品种抢占市场,以繁育提高效益。该镇现在开始推行种公猪全部杜洛克化,母猪全部实现二元化,商品猪全部实现三元化。镇政府曾多次专门组织大户到西安、汉中等地引进优良种母猪进行繁育。现在镇上出台了奖励政策,对凡是购买杜洛克种猪的奖励500元,凡是用杜洛克配种的一次奖励10元,并且全面禁止用传统种猪对二元母猪的配种。通过提高牲畜质量,改进产品结构,力争年底商品猪95%以上实现优质普及率,仅畜牧产业一项就使全镇人均纯收入增加150元。
强化疫病防治工作是畜牧产业大发展的先决条件。该镇克服防疫经费缺乏,群众防疫意识差的种种困难,免费为养殖大户做好重点防疫监测,技术责任包帮,对“一瘟、二疫、五病”进行春季强制免疫。经过努力,全镇畜禽良种普及率达90%以上,三元杂交猪普及率达60%以上,春秋两季W病免疫密度为10%,免疫挂标率达到80%以上。
镇党委、政府下定决心做大做强畜牧产业,着力打造万头三元瘦肉型养殖基地品牌为重点,狠抓大户养殖、良种繁育普及、疫病防治、圈、厕、沼一体化建设、龙头企业五个关键环节,新建两个年出栏100头规模的标准养猪场,新培育50户年出栏100头仔猪繁育户,引购良种公猪10头。同时加强对2004年发展的40户三元杂交繁育点的管理,提高繁殖量和养殖效益,积极组建养殖专业协会,以市场为纽带,构建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格局。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涧池镇全体干部将再鼓干劲,再添措施,切实抓好畜牧产业各项工作,确保全年畜牧产业建设和农民增收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