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部门动态 > 正文内容

市科技局:坚持1234科技工作思路 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毛海霞 程苗 时间:2019-10-21 09:54 来源:安康市科技局 【字体:

  近年来,市科技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全市产业发展,按照坚持“一条主线”(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突出“两个围绕”(即围绕产业部署创新、围绕创新培育产业),抓好“三大创新工程”(企业创新、主导产业创新、县区科技工作“四个一”),推进“四大平台”(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建设)的“1234”科技工作思路,积极探索科技助力产业建设和精准脱贫的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培育创新主体,壮大龙头企业。为加强创新主体培育,2016年市政府启动实施“企业创新工程”,在全市范围内重点扶持10户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培育40户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发展200户科技型小微企业。三年来,通过采取部门帮扶、加强考核、强化服务、落实奖补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推动了科技政策、科技项目、科技人才、科研平台等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奋力催生了一批以“科技型小微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的创新型中小企业集群。先后培育了安康北医大制药有限公司、陕西华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了陕西安康汉水韵茶叶有限公司、陕西汽车集团旬阳宝通专用车部件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创新示范企业,扶持了陕西南水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旬阳领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型“小巨人”企业。目前,全市已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118家,入库省级科创板拟上市企业培育库13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6家,为推动全市主导产业升级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内生动力。
  二是实施产业创新工程,支持主导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为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市政府围绕富硒产业、畜牧、魔芋、茶叶、绞股蓝、生态渔业等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筛选确定了10个主导产业重大科研攻关项目19个子课题,落实课题补助经费共330万元,集中力量开展科研攻关。通过三年实施,主导产业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2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共取得专利37项,发表研究论文22篇,发布地方标准、技术规程17部,选育新品种3个,开发新产品、新技术25个,新建各类研发平台5个,4项成果荣获省、市科学技术奖;富硒茶多酚提取、绞股蓝新品种选育、钒基储氢合金材料制备技术等一批产业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富硒速溶茶粉、绞股蓝籽油、魔芋新型膳食纤维饮品和魔芋方便面等一批高附加值新产品脱颖而出,为推动我市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安康高新区成功升级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并获批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旬阳工业集中区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成为陕南地区唯一一个拥有国家级、省级高新区的地市。围绕“双创”工作的开展,全市先后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10个,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等平台22个,新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众创空间、星创天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平台40个。其中,依托安康学院建立了“陕西省茶叶重点实验室”和“安康市富硒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陕西华银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共同组建了“陕西省先进储能与钒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安康市钒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安康学院与安康市阳晨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重点科技企业联合组建了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陕西富硒循环农业发展研究院”;依托陕西安康普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与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安康)富硒产业研究院联合组建了“安康市现代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依托各类创新平台,开发新技术30余项,研制新产品20个,转化科技成果12项,引进科技创新人才100余名,为推动我市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四是强化科技项目支撑,推动主导产业升级发展。围绕全市主导及特色产业发展,组织策划包装了一批产业关键技术研发攻关、特色产业创新链、重点产业创新链等重大重点科技项目,编制了“富硒产业创新链”“中医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秦巴特色中药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特色产业创新链,分别被纳入2017、2018、2019年度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予以支持。近三年来,全市先后组织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70项,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84项,争取省级项目资金扶持6330万元。通过项目实施,解决了一批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难题,有力促进了全市主导及特色产业升级发展。同时,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支持围绕秦巴中药材、魔芋、茶叶等“短、平、快”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重点组织实施了一批科技扶贫和绿色通道项目,通过引进示范优良品种、推广高效养殖、规范化种植等技术,为助力脱贫攻坚提供了科技支撑。
  五是深化科技与金融结合,多渠道探索扶持产业发展融资渠道。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形式,建立了全省首支地市级创投基金——安康市循环产业科技投资基金。截至目前,已累计对63家企业开展尽职调查,立项支持项目达20个,投放资金2800万元。同时,积极争取中核集团、国投创益基金公司支持,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组建工作,将支持安康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及重点科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两只基金的建立为全市打造“创新+创业+创投”新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推动全市产业发展、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具有积极作用。
  六是力促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通过广泛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宣传,加快修订《安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试行)》,积极推进政策落实等有效措施全力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安康圣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进转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岳田利教授专利技术,成功开发了富硒速溶茶粉、富硒速溶降脂茶、富硒速溶润肠茶等系列新产品,目前产品已远销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国家,实现外汇收入300余万美元。陕西永春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引进转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存寿教授科研团队碳基营养肥专利,建成了年产10万吨碳基营养肥料生产线,实现产值2800余万元,带动就业60人,有效推动了黄姜加工过程中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延长了黄姜产业链。旬阳领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自主研专利技术,建成年产3600吨纳米高分子催化剂及功能分离材料的生产线,实现产值1000余万元。通过一大批科研成果的引进实施和转化应用,不仅有力推动了我市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而且为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七是强化科技人才,提供产业发展智力支撑。围绕产业发展和精准脱贫工作,将农业科技人员、返乡职业农民、三区人才资源整合,根据特困村产业发展需求,选派“三区人才”和科技特派员开展帮扶工作。2019年全市选派科技特派员800余名,累计选派“三区”科技人才500余人次,争取投入人才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专业涉及20多个领域,覆盖全市120余个乡镇85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技能”。科技人才累计服务乡镇100余个,服务企业261家、农业合作社93家,服务贫困村623个(次),创办领办企业、合作社、农民协会等机构20余个,直接服务带动贫困户数量3115户,引进新品种60余个,推广新技术200余项,开展各类培训500余场次,帮助受援对象增收达5000多万元,有力地提升了受援单位自主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脱贫攻坚主战场的产业发展和精准脱贫做出了重要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骞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