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理论调研 > 正文内容

    对全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的实践和思考

    中共安康市委副书记、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崔光华

    作者: 时间:2011-10-11 15:29 来源:崔光华 字号: 打印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和持久动力。结合安康实际,全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从去年5月份开始在各县区陆续展开,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整体工作起步良好,成效初显,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和攻克突破。
      一、试点基本情况
      (1)安排部署。全市经济社会已开始进入农业生产要素集约配置,新型工业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布局调整互动并进的“黄金期”,去年初市委二届七次全委会作出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决策,2月份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把城乡统筹、促农增收作为“三农”工作主题,3月份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鼓励农民进城定居的意见》,将农民进城定居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8月份市委二届十次全委会再次提出,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按照统筹城乡的思路推进安康突破发展,紧接着又在石泉召开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座谈会进行阶段部署。各县区积极抓好贯彻落实,分别召开会议进行安排,全面拉开了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实践的序幕。
      (2)成立机构。为确保全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健康起步推进,去年4月份,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全市城乡统筹发展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发改、公安、政研、财政、城建、国土、人劳、农业、林业和卫生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办公室主任由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担任,县区也相应成立了试点机构。主要贯彻执行中省政策,安排部署试点工作,审定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加强具体工作指导。建立部门联动、考核督查和财政、项目资金支持机制,加大了市县两级对统筹城乡发展的投入和推进力度。
      (3)考察学习。针对安康如何推进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去年7、8月份,市委、市政府领导先后两次带领县区和统筹城乡发展试点成员单位主要领导,赴国家统筹城乡发展先行试验区成都、重庆两省市进行考察,各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自发组织多批次前往成渝各地学习,认真借鉴同类地区试点经验及推进办法,结合实际,撰写了一系列考察报告和心得体会文章,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对统筹城乡发展重大意义和基本内涵的认识,形成了“全域规划引领、实施三个集中、促进三化联动、创新政策体制、建立落实机制、抓好试点示范”的总体思路。
      (4)启动试点。根据市委先行试点的要求,市上和各县区选择基础条件较好、产业集中度较高、土地流转力度较大的地方,率先启动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全市共确定试点12个。市上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把石泉县杨柳新区确定为市级试点,汉滨区审报恒口镇作为省级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试点示范区进行全面规划建设,旬阳县确定麻坪镇、岚皋县确定花里镇及城关镇、紫阳县确定蒿坪镇、宁陕县确定皇冠镇、镇坪县确定城关镇文彩新区、白河县确定苍上镇天宝村、平利县确定长安镇、汉阴县确定涧池镇试点,目前正在按照各自的工作方案积极进行推进。另外,汉滨区还初步确定在东坝片区进行试点,有的县还安排在其它地方进行尝试探索。
      二、初步成效及问题
      (1)人口布局趋于形成。全市300万人口,将按照中心城市100万、县城集镇100万、新农村100万“三个一百万”来布局,据此正在抓紧编制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用规划引领城乡统筹发展。各县区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理念,整体谋划区域人口布局、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并纷纷制定统筹城乡发展或鼓励农民进城定居的实施意见,开始编制“纵向对接、横向兼顾”的具体规划。石泉县在统一超前认识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市编制县域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及杨柳新区试点规划,并通过评审进行实施。旬阳县按照“打造生态太极城,推进三镇一体化,建设安康副中心,实现旬阳县改市”的要求,着力构建一城、10镇和300个农村新社区。
      (2)“三个集中”路径清晰。以土地流转为切入点,深入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涌现月河川道试点县区规模发展畜牧养殖、设施果蔬、花卉苗木等一批现代农业典型。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发展土地流转龙头企业41个、专业大户215户及合作经济组织38个,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2.6万亩,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汉滨区阳晨公司拟流转土地3000亩,建设综合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典型。以发展工业为主动力,鼓励企业向安康高新区和县区工业园区集中,加大招商引资、企业落地工作力度,上半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2户,累计聚集各类工业企业632户,工业集中度提高到58%。汉阴、旬阳、平利、紫阳等工业园区发展蓬勃、势头强劲。以城镇化建设为总载体,鼓励农民向城镇集中,去年全市农民进城入镇23566人,今年建设城镇新社区126个,已初步落实聚集农民49047人。白河县启动建设农村生态社区23个,计划安置1740户6900人,加速了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
      (3)“三个结合”联动有效。把统筹城乡发展与灾后重建、移民搬迁、新农村建设等重大民生工程有机结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基础,配套服务,正在朝着城乡设施“硬件无差别”、“服务均等化”方向迈进。“7.18”灾后重建全市共集中布局安置点305个,今年5月底已全面完成既定目标任务,新建住房30923户,危房加固55238户,实现了灾民永久性安置的历史性突破,走出了一条化灾为机、科学重建、统筹城乡、好中求快的新路。汉滨区大竹园镇七堰村按照“统筹布局、集中安置、基础配套、统规联建、产业扶持”模式重建灾后新型社区,一期工程已经落成,75户三无户和倒房户已喜迁新居;去年启动建设整村移民示范村36个,搬迁人口1.1万人,今年新启动建设45个连片开发扶贫村、40个整村移民示范村,完成搬迁8万人,将从根本上改变山地危居和贫困状态;去年完成第二轮新农村建设示范村462个,今年新启动建设第三轮新农村示范村412个,一批标准新农村陆续建成,显示出城乡统筹的蓬勃生机。平利县龙头村建设“碧水蓝天马头墙、翠竹绿树映山庄”徽派特色旅游新村,实施一村一品、集约经营,打造茶饮产业和乡村旅游品牌,为推进城乡统筹、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4)工商资本进入农村。随着市场体系的日益成熟,工商企业进入农村领域呈扩张之势,显现了城乡资源开始优化配置。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目前已有69户规模较大的工商企业,计划投资28.5亿元,参与投资开发现代农业、三产旅游和农村基础建设。宁陕县皇冠镇以旅游资源招商,引进西安三家实力雄厚企业,计划投资17亿元打造旅游名镇,目前已完成投资7亿元,服务接纳能力和人口聚集逐步扩张,上半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00万。白河县外出回乡老板、县建筑企业兴达公司总经理刘和兴,在苍上镇计划投资5000万元,山上流转天宝村山地6000亩发展高效林业产业,山下建设新型社区,一期已集中安置迁移群众75户303人,生态家园已初具规模。紫阳县返乡创业能人黄寿远,投入1.5亿元,在双安镇闹热村及周边几个村流转上万亩土地发展油茶,近百户农民将搬出老屋迁到新建的农民社区居住,大部分农民将就地变成产业工人,这种民营资本参与统筹城乡发展无疑是贫困山区的一条捷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